北宋咸平年间,京城开封府有个名叫赵梅红的女子,是个聪明能干,勤劳善良的人。赵梅红与做布匹生意的丈夫李松铭育有一个儿子,一家三口人的日子本来过得幸福美满。可是不幸的是,李松铭在一次外出做生意时遇到歹徒,不但抢走了他的货物,还将他刺死,暴尸于荒野。

赵梅红从此没有了丈夫,刚三岁的儿子李成居也就没有了父亲。孤儿寡母没有了生活来源,日子就渐渐地过得凄惨起来。

不过,赵梅红毕竟是个聪明勤快之人,她没有坐吃山空,就很快找了个帮周边邻居街坊洗洗涮涮的活儿,独自一个人担起了抚养儿子的重任。

母子二人的日子虽然过得不太宽裕,但赵梅红的善良本性一直没有变,而且随着和街坊邻居打交道和外出的时机越来越多,她还尽自己的所能时常帮助有难处的人。

这一天,赵梅红和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忙活了好长时间,照顾儿子吃过早饭,收拾好家务后,就送已经六岁的儿子李居成去学堂读书。

就在母子二人出家门后走出不远时,贪玩的李成居可能没有好好吃早饭,竟然要求赵梅红给他买一份馄饨吃。赵梅红本想拒绝儿子的要求,可一想到儿子年纪尚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就勉强买了一份馄饨,看着儿子吃。

也许是馄饨太烫,或许是李成居吃不惯,他只吃了几只馄饨就撒谎说自己吃饱了,不想再吃了。赵梅红无奈,只得端起儿子吃剩下的馄饨,一边搅着让凉下来,一边慢慢地吃了起来。

这时,一个衣着褴褛的乞丐走了过来,站在赵梅红身边,静静地看着赵梅红吃馄饨。赵梅红刚喝了一口馄饨汤,忽然看见眼前站着的乞丐正在吞咽口水,觉得乞丐可怜的她,就默默地起身,又要了一碗馄饨,送到了乞丐面前,让乞丐也坐下来吃。

这个乞丐也许是真的饿坏了,接过赵梅红递过来的馄饨,躬身道谢后就坐下来吃了起来。不料,新煮的馄饨太烫了,乞丐被烫到了,吃进嘴里的一只馄饨又吐回了碗中。

“您慢点吃,别再烫着了!”赵梅红安慰着乞丐,“饭钱我已经给过了,也给店家说好了,他们不会为难你的。你就在这里安心吃完吧!”

赵梅红要急着送儿子去上学堂,对乞丐说了几句宽慰的话后,就拉着儿子离开了。

去学堂的路上,李成居拉着母亲的手问:“娘,你为什么要单独给那位叔叔点一份馄饨呢?刚刚我的那碗没怎么吃,给他不就是了?”

听儿子这样问话,赵梅红想解释什么,可她略一思索后却说:“儿啊,因为这位叔叔需要一份早点,而且他也需要一份尊重。所以,我们不能把自己吃剩下的东西给他……”

“是这样呀……”李成居听了母亲的话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可他又问:“那这个叔叔为什么不回家呀?”

“孩子,他可能是没有家吧!”赵梅红叹了口气,无奈地向儿子解释着。

几天后,赵梅红送儿子上学堂的时候又遇到了这个乞丐。这一回因为急着上学堂,赵红梅就从怀里摸出一枚铜钱,递到儿子的手中,让儿子把这枚铜钱送到了乞丐的手中。

此后一段时间,只要遇到这个乞丐,赵梅红和儿子不是送吃的给他,就是送一枚铜钱给他。乞丐每次都非常感激地接受并道谢,只是他却不急着离开。

这样过一段时间后的一天,赵梅红因为要急着去人家家里做活,就让儿子李成居独自去学堂。

这天早上,李成居一个人走在去学堂的路上时又遇到了那个乞丐。李成居没有犹豫,就像往常一样走上前去,把母亲留给他的一枚铜钱默默地递到了乞丐的手中。这一回,乞丐笑了,露出了满口洁白干净的牙齿,他比往常更是感激年幼的李居成。

看到乞丐开心的笑了,李成居也笑了,他笑得天真无邪,阳光灿烂,蹦蹦跳跳地去上学了。

不过,让赵梅红和儿子李成居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名叫郑和辉的年轻乞丐其实是一个满腹经纶的读书人,而且不到三十岁的他已经小有成就,并成家立业。

可是不幸的是,在一次外出省亲时,郑和辉和他的家人遇到了战乱,妻子和女儿不幸遇难,离开了他。失去了最亲近的人的郑和辉从此一蹶不振,精神也似乎慢慢地出现了问题,渐渐地就成了一个四处流浪的乞丐。

如今流浪到开封府的郑和辉受到了赵梅红和儿子的不断旅舍,表面冷漠,内心却很火热的他就留心起这对母子来,也在心里想着给这对母子一些回报。于是,郑和辉就不急着离开开封府了,他想在这里多待一段时间。

对于郑和辉的想法,赵梅红和儿子根本就不知道。往后的日子,不管是母子二人一起时遇到郑和辉,或者是赵梅红,或者是儿子李居成,哪个人单独遇到时,都会给郑和辉送吃的或者是铜钱。

郑和辉默默接受,除了不断地表达感激之情外,就是悄悄地关心起这对母子的日常生活了。

有一天,当李居成再次给郑和辉一枚铜钱时,李居成除了表达谢意之外,就从腰间解下了一块用木头雕刻的小书,送给了李成居。

年幼的李成居并不知道,这本小木书是郑和辉在教自己的女儿读书时,为了让女儿好好读书,亲手雕刻,并让女儿一直戴在身上的。

李成居接受了郑和辉送来的小木书,并在郑和辉的授意下,把小木书戴在了腰间。此后,李成居每每遇到了郑和辉时,仍然会送他吃的或者是铜钱。郑和辉每每都会接受,但他更加关心起赵梅红和李成居的生活了。

这天早上,李成居又一个人去学堂时,在途中遇到了郑和辉,就像往常一样送了一份吃的给他,随后就默默地上学走了。

郑和辉看着李成居离开的背影,既很欣喜又有些不祥的担心。

这天到了傍晚时分突然下起了大暴雨,正在一处树荫下乘凉打瞌睡的郑和辉被雷声雨声突然惊醒了。他抬头看了看突然变了的天,心里不由地担心起就要放学回家的李成居来。

由于连日来一直关注着赵梅红和李成居,郑和辉对李成居读书的学堂很熟悉,于是他就朝着去学堂一路去迎李成居,想着遇到李成居后,把他安全送回家。

然而,令郑和辉失望的是,他一路到了学堂门口都没有见到李成居。担心之下,郑和辉就壮起胆来敲开了学堂的门,并向先生打听了李成居的情况。

这一问令郑和辉大吃一惊,原来早在郑和辉到达学堂之前,李成居已经戴着准备好的斗笠自行回家去了。

郑和辉听了,立即就觉得李成居可能出事了,因为他一路走来并没有遇到李成居,而先生告诉他的却是李成居已经回家去了。

于是,郑和辉就顺着李成居的回家路线,一路细致地找寻着李成居的踪影。可是,郑和辉一路走来,仍然是没有发现李成居的身影。

郑和辉有些焦急,但他还是坚持一路寻找着。就在快到郑和辉乘凉的树下时,郑和辉吃惊地发现,在路边掉落着一个他非常熟悉的东西,那东西就是他在不久前送给李成居的木刻小书。

郑和辉小心翼翼地捡起地上掉落的小木书,焦虑地向四处张望着,就在他转身看向路边时,一个熟悉的小男孩身影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中。

这个身影就是李成居,他从路边掉落到了路旁边的崖坡下,此时正在努力地向上爬着。可是,雨太大,被雨水冲刷的崖坡太滑了,尽管李成居很努力,但他只是往上爬一点,就又滑落到了崖底。这个路边的崖坡并不陡,也不算太高,但李成居却一直没能爬上来。

眼看着雨越下越大,崖坡下的水坑里的积水越来越深,掉落到崖坡下的李居成就有了被淹亡的危险了。

郑和辉见状,赶紧把小木书揣进怀里,三步并作两步,借着崖坡的坡势滑落到了李成居的身旁。

郑和辉毕竟是个大个子的壮年男子,只见他背起李成居,然后躬起身子,一只手扶着背上的李成居,另外一只手用力在崖坡上挖出一个小脚窝,然后边挖小脚窝,就边借着这一个个的小脚窝爬上了崖坡,回到了路面上。

爬上路面后,郑和辉没有放下背上的李成居,而是仍然背着他,小跑着把受到惊吓的李成居送回了家。到李成居家时,郑和辉迎面遇到了正要出门去接儿子的赵梅红。郑和辉见了赵梅红,就把李成居交到了她的手中,简单嘱咐了几句,就准备离开。

看着郑和辉一身泥水,赵梅红喊住他,请让他到家里洗洗再走。可郑和辉觉得不太方便,执意要走。就在这时,李成居上前一把拉住了郑和辉的衣角,硬是把郑和辉往家中拽。

赵梅红见状,就赶紧再劝了几句,母子二人你劝我拉,把不好意思的郑和辉让进了家中。

这一天,郑和辉在赵梅红和儿子李成居的挽留下,留宿在了李家的客房里。

不久之后,郑和辉在有心人的牵线下,与赵梅红结为夫妻,成为李成居的继父。不过,李成居并没有改姓郑,因为郑和辉知道赵梅红对前夫的真挚情谊,也懂得呵护年幼的李成居。

此后,郑和辉将毕生所学教授给李成居。多年后,李成居学业有成,成为有用之才,和继父郑和辉一起办起了学堂,培养出了许多栋梁人材。

读而有悟:爱出者爱返,善良的人送出的善良必定会收到回报。如果还没有得到回报,那它肯定是在某个角落里等候着。

亲爱的朋友,读完这则故事,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声明】:本故事为民间故事,旨为丰富文化生活,属本人文学创作,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有虚构成分,请勿与其他挂钩,谢谢。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