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间,浙江杭州有一位秀才,叫孙典。父母活着的时候,给他聘过李家的闺女为妻,但父母去世后,因为家境衰落,一直没有娶过门,后来李家见王俊落魄,一直有悔亲之意,结婚之事就暂时搁置了。
孙典家里的隔壁,是一个古玩店,老板叫王俊,是一个刻薄低俗之人。
王俊有两大爱好,一为卖弄炫耀,天天夸口自己家里如何有钱,但是谁想借他一分,他就像铁公鸡一样;
二为搬弄是非,一个大男人,整天东家长西家短,不是说孙家老爷扒灰,就是说李家媳妇偷汉,也不管真假,总是乱说一气。
因为这两件事,四邻八舍没有不恶他的,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一)
在王俊四十多岁的时候,妻子生下一子,取名王坤,也不知道是老天报应还是怎么着,这个王坤不仅相貌丑陋,而且脑子还不太好使,一个快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智商还像个小孩儿一样。
早年的时候,王俊给儿子聘了一个媳妇,是卖豆腐老何的女儿玉兰,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特别贤惠能干,若不是因为老何家里穷,肯定不会把女儿嫁给王坤。
后来老何夫妻死得早,只剩下玉兰孤身一人,虽说还没到结婚年龄,但王俊怕把她一个女子扔在外面出事,便把玉兰提前接回家里,想着等两人再长大一点,就给儿子结婚圆房。
王俊把玉兰接回家里,夫妻二人见儿媳妇如此出众,心里非常喜欢,怕她嫌弃自己的儿子,因此天天把她捧到天上,什么事情都随着她。而玉兰知道王坤是个这样的货色后,也没有太多厌恶的意思,而是认命,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且说王俊有两个玉坠儿,用了十多年,天天挂在烟斗上,今天用这个,明天用那个,因为自己做古玩生意,王俊便吹嘘这两个玉坠值一百两银子,实际上却值不了十两银子。
王俊为了哄儿媳妇高兴,便让妻子拿着玉坠送给儿媳妇,玉兰是个孩子心性,见了两个都非常喜欢,王俊一咬牙就把两个都送给了她。
玉坠被儿媳妇拿走之后,烟斗上就空了。一天,王俊在外面乘凉的时候,有个邻居问道:你那一百两的宝贝哪里去了?
王俊说:一向都是我妻子收着,后来被儿媳妇看见,妻子送给她了。
众人听后只是笑了笑,有人怀疑他对儿媳妇不怀好意、想扒灰,有人说他是因为儿子窝囊、对儿媳妇有愧,算是找补,王俊也知道自己的话太多,说完便有些后悔。
话说孙典的书房正好挨着玉兰的卧房,整天在里面叽里呱啦的读书,玉兰便问婆婆:隔壁是谁啊?
婆婆没好气的说:是个老秀才!
玉兰说:看他这么用功,将来肯定会出人头地!玉兰本来是无心说的这么一句话,但婆婆听后却不淡定了,因为她知道孙典要比儿子强百倍,怕玉兰对孙典有想法。
婆婆对王俊说了此事后,两人感觉要早做预防,所以便把他们与儿媳妇的卧房前后换了一下。
可是天下的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孙典听说隔壁住着一位小娘子,感觉有些不合适,也主动把房间换了,两人又阴差阳错的换到了一起,本来都是想为了避嫌,结果越换越换成了误会。
玉兰是个聪明人,见公婆跟自己换了房间,心里便明白了怎么回事,可这个老秀才又换到自己隔壁,这就有些讨厌了,连玉兰都以为是孙典对她有意思,所以心里非常不自在。
王俊夫妻见孙典也换了房间,再看儿媳妇又有些不自然,便更加怀疑他们二人之间有私情,只是面上不好点破,但实际上又加了十二分提防。
这一天,孙典正准备读书,突然发现书面上有一块玉坠,大吃一惊,心想:
这东西哪来的?难道是神明看我家里穷,故意给我送的福利?可为什么不直接送银子呢!
孙典也没太在意,想着把它卖了换些银子,顺手就把它挂在了扇子上,万一有人看见,也好估个价钱。
(二)
这一天,天气炎热,孙典拿着扇子去街上乘凉,邻居们看见他扇子上的吊坠,问道:这么好的玉坠,从哪里弄来的?
孙典随口说道:一个朋友送的,我想把它卖了,不知道值多少钱?你们可以帮我估一估价格!
众人接过去一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孙典见没意思,便回去了。
孙典走后,其中一个邻居说道:我看这个玉坠像是王俊那块儿,他说前几天给儿媳妇了,怎么现在在孙典这里?是不是孙典跟王俊家的儿媳妇有一腿?
另一个人说:就孙典那个穷酸样,哪里有朋友会送给他这么贵重的东西!肯定是玉兰见自己丈夫丑陋,偷偷与孙典搞到了一起,这估计是定情信物吧!
还有一个人说道:王俊天天在外面笑话别人,没想到自己家的儿媳妇还偷汉子呢,看他的老脸往哪儿搁?
一个老成的人说道:天下一样的东西多的是,不要轻易下结论!明天等王俊出来,正好他是卖古玩的,让他给孙典估个价,他一看见玉坠,事情就都清楚了。
第二天,王俊又出来嘚瑟,众人就把昨天玉坠的事情说了一遍,王俊想逞能,说没有自己估不准的价,便让人叫孙典拿东西出来。
孙典把玉坠拿给王俊看,王俊一上手,脸憋得通红,两眼好像要喷火,众人都看着他的表情变化,而孙典却没在意,说道:老伯难道觉得我寒酸,不该有这么贵重的东西吗?告诉你吧,这东西也是别人送给我的!
王俊听到这两句话,无疑是火上浇油,他以为孙典睡了自己的儿媳妇,还在当场向自己挑衅!
王俊刚要发火,但又怕在众人面前失了面子,赶紧说道:我家也正好有这么一个玉坠,不如你把这个卖给我,正好凑作一对儿!
众人听见王俊的说辞,知道此事十有八九,怕他拿东西回去便不好再取笑他,便故意起哄道:
王俊那两个玉坠可值一百两,现在这一个也要值五十两,但是为了买卖公道,王俊可以把自己那个拿出来与它比一比,如果比这个好,那就减几两,如果不如这个好,可以加几两,这样对双方都公道!
王俊一听,心想:这是要故意出我的丑啊!于是说道:我那个给儿媳妇了,还拿什么?
众人说:都是自己家的,你去找她要,她还能不给?除非她那个玉坠不在家里,若是在的话,没有不给的道理!
王俊被众人逼的没有办法,只好说自己回家去取,便气冲冲的回到家里,向妻子一五一十的说了此事。
妻子说:东西相同的多的是,或者真是一样的呢!我去找她要要看。
婆婆去找玉兰要玉坠,玉兰打开匣子一看,不仅这个没有了,连另外一个也不见了踪影。
婆婆见玉兰拿不出玉坠,以为她真的送人了,当场便开骂,骂道:你这个淫妇,我们对你这么好,你却做出这种丑事,拿着我们给你的玉坠,送给了野汉子!
玉兰不知道原委,听不明白婆婆什么意思,顶嘴道:我连大门都没出过,怎么就做丑事了?
婆婆说:从来偷情的汉子,养汉的妇人,个个都是会飞的,根本不用从门走,这墙头上、房梁上,哪里不能过去?
玉兰这才明白怎么回事,哭道:你是怀疑我偷男人,把玉坠送给别人了吗?说完,放声大哭!
婆婆说:你这个淫妇,证据都被别人捏在手里了,还敢在这里胡搅蛮缠!
于是将孙典之事说给她听,玉兰不信,气愤不过,便要寻死。王俊见妻子和儿媳妇闹得不可开交,怕被外人耻笑,赶紧劝住了妻子和玉兰。
第二天,王俊出门,众人又提起玉坠之事,王俊谎称儿媳妇拿回娘家了,众人不信,左一句、右一句的取笑他。
本来王俊害怕丢了脸面,想把这件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事情闹大了,儿媳妇也就留不住了,即使她真的做出些什么,为了傻儿子也就忍了,可没想到邻居们却不依不饶,实际上都是因为他自己平时嘴上无德。
王俊被逼得没办法,叹了口气道:
家丑不可外扬!现在见列位对此事这么上心,我也就不再忍了。我早就疑心家里那个淫妇与孙典有不明勾当,只因一时没有证据,不好下手。现在有了证据,我只好去告官了,还请各位作个证人。
众人听到,齐声喝彩:这才是个真男人!你赶紧写状子吧!
(三)
话说这位接案子的知县,是个有名的清官,也是个严官,对破坏伦理纲常之事看得极重,特别是对伤风败俗之事深恶痛绝,只要是奸情的案子,被告没有一个不倒霉的。
孙典这几天隔墙听到玉兰婆媳吵吵闹闹,不明就理,直到官差来抓自己才知道这个玉坠是王家的东西,心想:反正我没有淫心,更没做丑事,怕他作甚!也许是玉兰从梁上偷窥我,然后不小心把玉坠掉到了我的书上!
到了公堂,知县先问王俊:既然是孙典奸你的儿媳妇,为什么儿子不来告状,要你做公公的出面?难道你也与儿媳妇有私情,在房里撞到奸夫,因为争风吃醋才告状?
王俊说:老爷,我怎么可能做这种禽兽不如的事情!只是因为儿子还小,媳妇虽已过门,但是还不曾成亲,加之儿子愚笨,所以我
才来的。
知县又问:你说孙典与你的儿媳妇有奸情,可有什么证据?
王俊便把自己与儿媳妇换房,以及玉坠落入孙典之手的事情,一一向知县报告。知县听后,又问了四邻八舍,说法都与王俊一致。
知县又问孙典:你为何引诱良家妇女,肆意奸淫?而且还骗人财物,是何居心?
孙典说:小人家里虽穷,但也是书香门第,我天天忙着读书,哪有心思做这种男盗女娼之事!只是前日捡到一枚玉坠,挂在扇子上,他们就说玉坠是王俊的,我真的不知道,更不可能与他的儿媳妇有奸情!
知县说:你若与她无奸,难道玉坠是飞来的不成?来人,给我用刑!
孙典起初还坚持了一会儿,但知县下手太狠,孙典没办法便招了,说道:这个玉坠是他家儿媳妇为了引诱我才扔过来的,但我并没敢奸淫她。老爷若是不信,可以审那个妇人!
当时的官府审理奸情案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先看妇女的容貌,如果长得丑,那还半信半疑,如果长得漂亮,那基本上就不审自明了。
当时玉兰被带到堂上,一副柔弱无骨、弱不禁风的样子,知县让她抬起头来,才发现玉兰是一个漂亮妩媚的女子,怒道:
看你这副模样,就知道是个淫物。今天来受审,竟然还擦脂抹粉,在本府面前扭捏作态,看来这奸情是真的了。
知县为什么会这样说?
原来他自己是个妻管严,妻子又丑又妒,在他的生活中,就没敢正眼看过漂亮女子,见了漂亮女人当然有些不适应。
玉兰哭道:我连面都没见过他一次,哪来的奸情?
知县见她不说实话,便让人夹她的手指,玉兰忍不住说道:我何时丢玉坠给他?是他对我起了淫心,跟着我的卧房搬来搬去,才导致公婆对我起了疑心,怎么现在还赖上我了?
知县心想:有点儿意思!一个俊俏后生,一个娇艳女子,隔着一层单墙,正是干柴遇到烈火,不出事才不正常!如今我再看看她的丈夫长什么样子,如果长得像孙典一样英俊,这事儿倒不好办了,但如果长得不怎么样,那就可以肯定了。
知县让人把孙典押入牢中,狱卒找他要赏钱。
孙典没有办法,只好向未来的岳父求助,而李家早就有悔亲之意,现在见他弄出丑事来,心想正好,说道:如果他肯退亲,我们情愿退回聘礼。孙典此时保命要紧,连想都没想便答应了。
过了两天,知县再审此案,特意把王俊之子王坤带过来看了两眼,见到他那个龌龊的样子,心里更确信孙典与玉兰有奸情。
这次知县连问都不问,上来就要打孙典,孙典受不了苦,只好招认:老爷别打了,我招便是!我与玉兰通奸是真,这玉坠是她送给我的,是我家贫想卖了换钱,所以才被人认了出来。
知县一听,这才满意,然后对王俊说道:奸情已经审明了,你还要玉兰做你儿媳妇吗?
王俊说:小人也是体面之人,怎么能留失节之妇?休了她吧!
知县最后判决,让人打了孙典三十大板,又把玉兰遣返回娘家。
王俊虽说赢了官司,但心里气愤不过,听说孙典退了婚,心想:他既然奸我的儿媳妇,我如今偏要让儿子娶他的未婚妻,这样心里才能好过一些。
虽然听说李家的女儿长得不怎么样,但王俊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为被漂亮媳妇弄怕了,情愿给儿子娶个丑妻!于是连夜让人提亲。
李家听说王俊家里有钱,马上便同意了。
王俊为了气孙典,娶亲的时候故意大吹大擂,孙典听说未婚妻被他儿子娶了,气得唉声叹气、捶胸顿足。
(四)
却说知县审完此案后,自认为又断了一桩公案,心里非常得意 ,但没想到自己却惹出一身骚!
知县的儿子早丧,只剩下一个儿媳妇守寡在家,而且是个贞洁刚烈之人。
知县有时与夫人同房,有时在书房独睡。
有一天,知县外出了,夫人到他的书房收拾东西,竟然发现在床头旁边的墙缝中,夹着一只绣花鞋。
夫人把鞋拽出来,仔细看了半天,竟与儿媳妇的一样。夫人悄悄把鞋藏在身上,然后到媳妇房里,将床底下的鞋子数了数,确实有一只单数,把两只鞋一比对,恰好是一双。
早就说知县的夫人又丑又妒,此时哪里能忍住?
便在家里“千淫妇、万娼妇”的骂了起来,儿媳妇本来清清白白,哪里肯受这种冤枉气,两个人便吵了起来。
两人吵得正凶的时候,知县恰好从外面回来,听见婆媳吵架,赶紧过来制止,结果被妻子“老扒灰、老无耻”的骂个不停。
知县一问家奴,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自己也气得目瞪口呆,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正当知县想着如何向妻子解释的时候,突然丫鬟来报:大娘子上吊死了!
知县听后吓得够呛,一直在埋怨妻子,结果妻子把他的胡子给拽掉一把。知县怕坏了官箴,只好忍气吞声,悄悄地把媳妇入殓了。
知县躺在家中,一来心中气闷,无心做官,二来胡子被扯掉了一半,不好出门,只好请假一个月,在家中休养。
知县心里窝囊,想道:我一生替百姓断案无数,怎么自己家里的事情反而弄不清呢?为什么儿媳妇的鞋,会跑到我的书房里来呢?
想了半个多月,知县突然开窍了,一边请妻子过来,一边让家奴去拿锄头。等妻子过来,知县问她在哪里看到的鞋子,妻子向床头一指,说道:你藏也藏的好,我找也找得巧!
知县让家奴顺着妻子手指的地方挖进去,撬开几块砖,只见许多老鼠从里面跳出来。
知县说:原来如此,赶紧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
那个家奴将手伸进去,接着扯出许多东西,什么袜子布头、吃喝尽有,而且里面还有之前丢失的一张奸情状纸。
知县长叹一声道:这样冤屈的事情,让人去哪里伸冤?
妻子也恍然大悟道:这么看来,前些天那只绣花鞋,肯定也是老鼠叼来的,只因前尖后粗,所以没有被完全扯进洞里,露在洞口的那部分正好被我看见了!唉!可惜屈死了儿媳妇一条性命,罪过啊!说完,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
知县劝了劝妻子,便回去休息,晚上忽然想道:既然我家里有老鼠,那百姓家里就没有老鼠?前日那个案子中的玉坠,会不会也是与这绣花鞋一样,也被老鼠叼去的?
知县越想越不对劲,天一亮便把王俊、孙典等人叫到衙门,要对之前的案子进行复审。
知县问王俊、孙典二人:你们两家养没养猫?
两人被问得一头雾水,皆说:没有。
知县又问:你们两家老鼠多吗?
两人回答:特别多!
知县让人押着孙典回家,凡是家里有老鼠洞的地方,都要挖进去,把里面的东西全部带回公堂。
衙役带着孙典回去,没过一会儿,便带着一袋子东西回来,当堂倒出来一看,里面乱七八糟的什么东西都有。
其中还有一块玉坠,王俊说道:这个玉坠,正是当初我与那个玉坠一起交给儿媳妇的。
知县说:那就对了,想必是两个结在一处,被老鼠拖进洞口,那个玉坠是被老鼠咬断了线才掉在书面上。
知县有些愧疚地对孙典说道:这都是本县不明,所以让你吃了不少苦头儿,而且还让玉兰背了不洁之名,惭愧啊!
于是让人把玉兰叫到堂上,对王俊说道:你的儿媳妇没有失节,你把她领回去吧!
王俊叩头道:我的儿子已经娶了媳妇,不能两全,让玉兰再嫁吧!
知县生气道:你娶的什么人家的女儿,竟然这么快成亲?
孙典哭道:老爷不问到这里,小人也不敢喊冤,他娶的儿媳妇,正是小人的未婚妻。
知县问是什么缘故,孙典便把李家嫌贫爱富、王俊恃强夺娶之事一一报告。
知县大怒道:他不曾奸你的儿媳妇,你的儿子却奸了他的发妻,真是可恶!
知县让人把王俊拖下去打板子,王俊喊道:李氏虽然已经娶过门,但是并没有与儿子成亲,我送过来还他便是!
(五)
知县让人立即带李氏过来见官,想着把她还给孙典。
可是李氏带到堂上之后,知县让她抬头一看,只见发黄脸黑、脚大身矬,与王俊的儿子倒是特别般配。
知县指着李氏对孙典说:你看她这个模样,是你的菜吗?
然后又指着玉兰说道:你看她这副姿容,王坤有福消受吗?让我看啊,分明是老天爷嫌你们错配姻缘,故意让老鼠出来作怪,就是为了给你们扳正过来!今天我就做一回媒人,把玉兰许配给你。
然后又让人从府库里取出一百两银子,作为玉兰的嫁妆,两人当堂拜堂成亲。
后来孙典、玉兰夫妻恩爱,孙典专心读书,参加考试后中了进士,由知县升到三品官员,玉兰受了五花封诰,都活到八十岁寿终。
却说知县自知审错了一件案子,向上请罪,自求罚俸。同时,知县开始反思自己的办案方式,再也不轻易给人上重型,一切以事实为依据,再也没有办过冤假错案!
此故事,一是警示执法者,要秉公执法,不可刑讯逼供,最大限度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二是警示普通人,不可像王俊那样轻嘴薄舌,背后说人坏话的人,必然被别人唾骂。
三是鼓励世人,洁身自好,正如孙典、玉兰一样,只要身子正,就不怕别人议论,最后也肯定有好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