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公布2022年浙江省先进教研组评审结果,共评出242个浙江省先进教研组。本次评选年段为幼儿园、高中,其中,杭州18个幼儿园教研组被评为浙江省先进教研组。杭州市申花实验幼儿园申花园区大教研组成功获选为幼儿园先进教研组。

申花园区的教师们是如何实现“妙笔申花”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组优秀的教师团队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杭州市申花实验幼儿园教研团队自2015年建园之初,以“妙笔申花”园本文化为引领,关注幼儿的“百种语言”,引导幼儿在基于言语表达的基础上借助声音、行为、情绪、表情、动作、艺术等不同形式表达展现出自己的内在情感、思想、观点、感受等,培养富有“审美”之情、“博采”之能、“善言”之思、“冶性”之质的幼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研组不断积淀对支持幼儿多元表达的样态探索,围绕园本课程建设,系统推进“对话”主题的系列园本教研,深耕教改创新之路:以“经典解读类”与“能力发展类”研修来学习研究童“语”;研发创新工具,如争议碰撞卡、x宫微格、“五表”评价等,深入探究童“语”;构建“读”幼儿的研修模式,透过“表达”重塑理解。

近5年,团队22次获杭州市级成绩;省级及以上成果达10项,公开出版了《童画童语:对话教育理念下支持幼儿多元表达的申花样态研究》等系列书籍。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申花实验幼儿园教研团队先后开展了多次研修活动。

让工具鲜活起来

让工具鲜活起来

透过“表达”支持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是我们申花教研组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诉求。透过“幼儿的表达”支持教师向更高水平发展是我们教研组的建设目的。围绕“童语”,以“观察与评价”这一研修核心,在教研模式与工具的创新中,深耕“多元表达”。

怎么引导老师去发现“幼儿的表达”呢?研修初期,教研组从游戏观察入手,形成“X宫微格”四式观察路径——对比微格、多点切入、先看后聚、先聚后看,同时迁移经验运用“支持性逸事”观察记录在主题下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多元表达”。随着青年教师观察力的提升,研修围绕游戏的分析与评价持续深入,教研组尝试“P to P”的策略运用来支持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可能有学习发生的生长点,贴着它做出有益支持。现阶段,教研组正在尝试“五表三式”的观察评价路径,以工具与策略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教师搭建从观察到评价之间的“桥梁”。这些工具暗含并渗透了观察要点、观察分析方法、评价要点、评价路径,帮助教师构建观察评价的策略和方法,并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进行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就以“五表三式”为例,展开研修的介绍。每一次研修前我们抛出三问:教师的需求是什么?基于教师需求,研修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教师能使用什么工具解决遇到的问题?

因此,我们设计了“五表”,即《游戏观察记录表》《语词实录分析表》《游戏评价表》《评价结果记录表》《访谈记录分析表》等辅助游戏观察分析的工具;而“三式”即研修推进的三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式:着色,拓宽分析的视野

三问:

· 教师需求:在观察记录语言区游戏时该记录什么?

· 通过本次研修解决的问题:语言游戏区的观察要点

· 借助什么工具,解决问题:借助“色彩工具+《游戏观察表》”,明确观察要点,厘清分析维度,拓宽分析思路,填补理论视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修中,教师使用阶梯式《游戏观察记录表》在语言区游戏中对幼儿的语言、行为的记录,我们发现不同的老师记录的内容是不同:有的老师关注孩子的语汇经验,有的老师则关注和记录交往行为……

老师们的差异观察记录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语言游戏中我们到底要去观察什么?怎样的观察所得能对后续的分析评价给予更好的支持呢?教研组借鉴巴尼特关于“儿童游戏性表现”的描述,我们将游戏的愉悦性、认知自发性、社会自发性、讲述的逻辑性、语言的准确性几个方面的分析维度,形成了游戏发展观察表,填补了老师们在评价时缺乏理论视角的短板,拓宽了老师们的分析思路。分析时以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维度加以区分明晰,因此在第一阶段的运用中,调整后的记录表与观察表并用,共同形成教研组的观察分析工具,以深入幼儿的“童语”。

第二式:补白,探寻背后的真相

三问:

· 教师需求:记录的内容走向分析全面客观的把握

· 通过本次研修解决的问题:教师的分析视角

· 借助什么工具,解决问题:借助《访谈记录分析表》,通过与孩子的互动访谈,了解游戏背后幼儿的认知、逻辑、兴趣等关键要素,关注对游戏中幼儿的分析全面且客观。

在实践运用一阶段后,我们发现教师对同一幼儿表达的分析结论存在差异性。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与老师对话,发现有的老师会联系幼儿的日常表达,做个体的纵向连续观察分析,有的会去问问孩子表达背后的所思所想,有的则以横向与其他幼儿比较进行分析。

我们思考对教师分析视角的把握,如何让教师的分析全面且客观呢?借助《访谈记录分析表》,加入了幼儿访谈互动,通过与孩子的互动访谈,了解游戏背后幼儿的认知、逻辑、兴趣等关键要素,在持续的观察分析中,与第一阶段中的工具并行,对评价主体的成效分析更为深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在大班游戏中幼儿对“筷子”的量词运用,在游戏后教师与幼儿访谈互动:

师:你今天是怎么形容图片中的筷子的?幼:我说是两根筷子,我数了一下是两根。师:你觉得还可以怎么说?(幼儿沉默)可以说一双筷子吗?幼:那也可以的,我只是一开始没想到。我知道鞋可以是一双鞋。师:没错。那这个怎么说?(出示“四根筷子”图片)幼:有四根,那就是两双,两双筷子。

在访谈中,通过提问、追问,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对定量集合量词的理解和使用实践,为下一次的游戏做更多的经验准备。

第三式:循环,给予“质疑”以实践

三问:

· 教师需求:策略是能直接拿来所用的吗?

· 通过本次研修解决的问题:策略的适宜性运用

· 借助什么工具,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班本化尝试,关注策略运用后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梳理《评价结果记录表》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在经历第二阶段的实践后,我们梳理了一些支持策略,有老师提出“某某策略在他们班级的游戏中使用不了!”老师们的这句话,让我们了解到她们的需求——策略运用的适宜性。这是需要老师在日常带班中进行尝试后形成更为细致的班本化尝试,拉长评价的追踪过程,同时通过年段交流、教研团讨、师徒互助等方式将个性化策略落地,通过质性与量化相结合对评价结果,整合评价内容形成《评价结果记录表》,这一阶段让观察后的分析更加完整,支持策略更加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我们的收获

(一)孩子的表达在“生长”

通过逐步的评价推进,从数据与结论中可以看出幼儿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和发展,同时,从一些质性评价中发现幼儿在不同阶段的语言能力方面的突出性表现和特征,从中清晰地了解幼儿语言能力提升的变化。

孩子们不仅是游戏参与者,同时也是游戏的评价者,通过游戏参与者的访谈和自评表能够更清晰的了解游戏在思维发展支持下的隐性语言,引导幼儿积极思维,主动地去提升语言质量和游戏水平。

(二)教师的理解在“深化”

研修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理念重塑的过程。教师对语言理解在变化,从外部语言表现,触及到内隐的思维,从根源上去促进讲述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评价的视角更趋多样。老师看待游戏初衷在变化,通过评价研修的跟进,让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孩子的真实状态,在支持儿童发展的过程中更有依据。

研修工具不断优化的背后体现了申花教研团队,从经验慢慢走向科学,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从外部施压到内在觉醒的历程。我们珍视孩子的每一次表达,同样也珍视教师的每一次困惑或质疑,在今后的实践中也将继续打磨和积累,透过每一种“表达”支持他们向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