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区块链白皮书(2022 年)》(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披露,目前全球区块链产业格局基本趋于稳定,中美两国依然处于产业第一梯队。我国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块链产业链条,龙头企业的压舱石作用和中小企业动力源作用,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在应用方面,我国区块链应用的广度、深度加速扩展,重点聚焦各行业供需的有效对接,保障生产要素有序高效流动,供给主体从不同维度推动产业落地,与各行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以实体经济数字化应用和数字原生应用为主导的两大模式,应用路径日益清晰,以联想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卓越企业,持续深耕产业赋能,推动我国产业区块链的深入发展。

作为中国数字经济领导企业,联想集团一直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在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关键时期,联想集团积极发挥高科技制造业龙头企业优势,将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融入“端-边-云-网-智”新 IT 架构之中,深耕行业协同生态网络的建构,打造供应链与区块链“双链融合”、“联想区块链一体机教育平台”等具体案例,已连续两年荣膺“中国产业区块链 50 强”,成为推动产业区块链发展的中坚力量。

产业趋稳:融通发展格局初成

区块链技术有助于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全球多地纷纷加快战略布局,积极推动区块链数字资产发展。近年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应用发展势头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白皮书》披露,截至 2022 年 9 月,全球共有区块链相关企业 6914 家。全球新增区块链企业数量有所下降,产业格局基本成型,中美处于第一梯队。截至 2022 年 9 月,全球共有区块链相关企业 6914 家。中美两国区块链企业数量仍处于全球领先,合计占比达 52%。

全球区块链产业投融资,依然保持活跃。受 NFT、Web3.0、元宇宙等新技术牵引带动,2021 年全球新增区块链企业数量出现一次快速增长势头。2021 至 2022 年,全球区块链企业融资规模大幅增长,主要归因于前期融资企业的后期扩展融资,以及 NFT 等数字资产类企业融资增长。

据统计,我国区块链企业已超 1400 家,产业园区超 40 个。2022 年已公布的获得国家网信办备案批准的项目数量达 719 个,反映出近年来我国区块链项目热度持续不减,并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目前已公布的备案项目中,超八成的项目由中小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白皮书》指出,区块链产业链融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锚定新型链网逐步演进。在我国,区块链产业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供给主体从不同维度推动产业落地,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区块链人才支撑体系、配套支撑体系持续强化,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推动生态构建。分布自治、跨链成网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框架正趋于稳定,大规模可扩展性是未来发展重点。

两大模式:应用路径日益清晰

随着区块链技术创新稳步推进,区块链已经逐步形成了公有链和联盟链两大体系,公有链与联盟链沿不同路径持续迭代升级。公有链面向下一代互联网(Web3.0)加快推动技术演进,以更开放、更高效和绿色化为目标,打造分布式互联网信任基础设施。联盟链聚焦业务场景需求持续创新,技术多向优化提升。开放联盟链技术理念深度融合联盟链与公有链能力优势,推动联盟链走向开放共享新阶段。

当前,区块链围绕联盟链和公有链技术体系,逐步形成以实体经济数字化应用和数字原生应用为主导的两大模式,应用路径日益清晰。实体经济数字化应用以联盟链为主导,聚焦数据可信存证流转,以区块链技术信任解决传统人际信任、制度信任中存在的风险难题,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多元化趋势明显。数字原生应用以公有链为主导,基于区块链打造数字世界信任体系,应用模式创新层出不穷,部分应用已形成一定规模。

在实体经济数字化应用方面,我国区块链应用的广度、深度加速扩展,重点聚焦各行业供需的有效对接,保障生产要素有序高效流动。截至 2022 年 12 月,我国共发布十批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清单,政务数据共享、民生服务、数字金融、数字文创等各类应用纷纷涌现。

金融领域,大型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持续推动区块链在贸易融资、跨境金融、支付清算等场景的应用创新;能源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碳排放溯源、分布式能源管理等场景,赋能能源主体转型升级;医疗健康领域,区块链助力打通机构间信息壁垒,构建可信安全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与此同时,部分实体经济数字化应用面临商业化能力不足问题,持续运营及推广遭遇挑战。

多年来,随着区块链应用场景的日益多元化,一批产业巨头、科技巨头挺身而出,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区块链不断跃升的中坚力量,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百度公司等,即为个中翘楚。其中,联想集团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以及丰富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更是连续两年荣登“中国产业区块链企业 50 强”榜单,在行业影响力、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两个指标的评价中获得了 S + 评级,而在技术服务能力和产业应用能力方面则获得了 A + 评级,突出彰显了联想集团在产业区块链领域的雄厚实力。

联想集团:多元引领产业赋能

作为业内少有的软硬件双优的新 IT 全要素覆盖厂商,联想集团一直坚持深耕产业区块链领域,从技术突破、应用架构、平台创新等多个维度发力,持续深化区块链对产业的赋能作用。

事实上,联想集团始终对区块链技术保持着密切关注。早在 2016 年,联想集团便启动了区块链技术的平台自研工作,并充分挖掘自身供应链运营经验,率先提出“双链融合”模式,构建了区块链、供应链协同平台,以解决当时供应链协同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透明、不可信、交互流程低效等痛点。2018 年,联想集团成立区块链创新团队 Lechain,该团队梳理出 25 个场景,确定了区块链推进计划,加速了联想集团在产业区块链领域的布局。

尤为难得的是,联想集团牵头发起,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百度、腾讯、中国信通院等国内知名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起草制定了《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应用架构》,将供应链绩效指标体系内置于区块链智能合约和应用中,对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及企业协同做出分析和评价。同时构建了适用企业自身业务特点的区块链应用,实现了对供应链、区块链在实体管理、实物管理、关系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全面覆盖,打造了供应链、区块链“双链融”的典型业务场景。

目前,“双链融合”这一典型业务场景已经在联想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供应链落地,变革了供应链中的采购协同业务流程,使合同制造商、联想、部件供应商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实时交易数据共享,提升了协同交易数据的整体可见度和可靠性。这一模式也作为 2020 年商务部、工信部等 8 部门联合公布的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第一批典型经验,面向全国展开推广。

持续以区块链技术赋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联想集团在打造韧性供应链、推动教育智能化转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双链融合”不仅被商务部、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列为创新与应用案例,还大大增强了联想集团的供应链实力与韧性。在 Gartner 公布的 2022 年全球 Top25 供应链排名中,8 次入榜的联想集团首次闯入前十,位列第 9 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在智慧教育方面,“联想区块链一体机教育平台”脱颖而出,入选“2022 中国产业区块链典型案例”,成为产业区块链发展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另外,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供应链金融等多个产业的赋能方面,联想区块链亦表现突出,推动打造了“北京颐和园智慧旅游”、“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智慧升级”等众多标杆项目。

硬核的产业赋能背后,是联想集团自主打造的区块链 B-Connected 平台。作为联想新 IT 智能引擎“擎天”架构中重要的技术中台之一,B-Connected 平台是基于主流的开放技术进行优化增强的企业级区块链平台,整合了企业级应用实践和运维经验,可以分成三层架构,即基础架构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构成。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联盟链和私有链两“链改”模式,助力企业构建以自身供应链为核心的生态联盟体系,加速可信应用打造,加速第三方应用的数据链上化。

联想 B-Connected 平台开发并集成了涵盖隐私保护、高效协同在内的多个核心领域的知识产权。仅 2019 年,联想集团在区块链平台上申请的专利数量已经进入全球 60 强。2021 年 11 月,联想集团为隐私保护专门研发的安全多方计算技术,更是成为全球首个安全多方计算国际标准 IEEE P2842 的核心规范之一。

在长期的实践中,联想 B-Connected 平台形成了高效、易用、安全的特征。尤其在应用层,基于区块链平台提供的标准 SDK 和 OpenAPI,可搭建丰富的区块链应用场景,通过供应链协同、供应链金融等应用落地,逐步构建行业协同生态网络。作为底层支撑平台,联想 B-Connected 平台为企业级区块链网络的部署搭建、运维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在 B-Connected 区块链平台的加持下,联想集团利用区块链赋能众多应用场景,并基于区块链技术在众多领域构建起了协同生态网络,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创造效率红利。

《白皮书》指出,在区块链产业蓬勃发展态势下,要促进区块链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强化区块链技术体系和创新生态构建,多措并举推动区块链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于区块链的研发和应用,其实目前只开启了冰山一角,仍然有无限值得探索的余地。随着技术的普遍落地,区块链或许会从基因层面赋能整个社会产业的运行。

而联想集团在区块链领域持续创新和升级,推动区块链与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产业区块链生态的做法,不仅将带动一批高价值区块链深度应用涌现,而且有助于其充分发挥在区块链领域的优势,帮助各行业企业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少走弯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抵抗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进而强劲助力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

来源:之家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