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多数时候身处相对封闭的商业环境内,但自动贩卖机业务却一直是一个极其敏感却又脆弱的存在。尤其是在疫情的这几年里,任何一个与疫情相关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决定了一批企业的生死。行业的脆弱性与不确定性在最近两年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01

日子依旧难熬,

想象中的好日子还有距离!

自本月早些时候国内疫情管控政策全面“放宽”以来,很多企业并没有盼来预期中的业务小高潮。相反的,由于身边“小阳人”的快速增多,不少运营企业业务进入了一个极为艰难的阶段。一是企业自身内部员工因感染无法开展工作,二是自贩机部署的场所也因为病毒感染出现了工作人员减少、流动放缓,导致生意明显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无人零售核心城市市场的苏州,多家运营公司负责人反馈,当下的情况,运营业务接近“半瘫痪”状态,放宽与不放宽,基本差别不大。一些公开的场景数据似乎也间接映证了相应的说法。

以地铁场景为例,公开数据显示,12月12日上海地铁总客流975万人次,12月13日为920.3万人次,12月14日为848万人次,12月15日为779万人次,12月16日为688.8万人次,12月17日为305万人次,12月18日为243.7万人次。本周一(12月19日),上海地铁总客流为474万人次,与上周周一(12月12日)的975万人次相比,客流减少超过一半。

多久能恢复?恢复后消费者还会和恢复之前一样的消费么?很多不确定性都需要时间去验证。因此很多人对未来的不确定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想象中的美好可能还会有一段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放宽后自贩机业务谁都能干?NO!

经历了三年疫情之后,国内自贩机行业格局已然大变。传统大哥黯然退出者有之,悄然变革者有之,联手新人者有之,总之放宽后的自贩机业务恐怕已再不是谁想干就能干了。

三年疫情,为了生存,几乎所有企业都已拼尽全力。产业细分化、资源透明化、利润公开化......无论是老人和新人都在同一个“战场”内拼杀。产业链的每个角落每天都在发生着激烈的“拼杀”,强者愈强,而弱者愈弱,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实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轮新的升级。

未来谁想再加入这个战局,不仅要有一个颗坚强的心,更需要足够的实力、资源以及出众的商业模式。绝非某个毛头小子上手就能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至暗时刻还会有人倒下,

但活下来的人才有机会谈未来!

包含张文宏、钟南山等多位专家预测2023年3月份以后,社会层面将有望恢复至疫情前的状态。但对于未来,多数行业人心中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账。不少行业企业已经接近山穷水尽,个别企业负责人直言,如果明年3月份前市场环境依旧无法得到有效的恢复,那么他将会是下一个离场的人。

多位业内资深人士也在私下交流时反馈,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在负债前行,如果当下这一波冲击持续时间较久,很有可能会成为压垮这一部分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活下去,一些企业采取了更为激进的自救。深度裁员、变卖部分资产、调整线路等等。谁都不知道市场准确的复苏时间,但谁都又清楚,活着才有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容已获版权方自动售货机产业资讯授权,内容仅供参考,
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认可,如有违规转载抄袭,版权方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