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2年工作总结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22年,北京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稳定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一
特色亮点工作
服务保障重大活动作出新贡献。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以实际行动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2.3万名师生深度参与,1.4万名赛会志愿者全心服务,68所高校攻关200多项关键技术,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演出、观众组织等工作,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
推进“双减”北京行动取得新进展。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至347址,建立“行业归口+综合监管”的非学科类监管模式,校外培训治理进入常态化阶段。校内提质增效稳步实施,支持采购优质校外教育资源,实现课后服务全面升级。2.4万余人参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占符合条件总数的43%,取得明显成效。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谱写新篇章。大力推进幼有所育,入园率达到90%,普惠率达到88%。积极推进幼儿园举办2-3岁托班,增加学位3000个。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52%,学区覆盖率达到90%,联合办学、组团发展成为新常态。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努力满足不同潜质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大力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良乡、沙河高教园区规划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坚持“四个面向”,启动新一期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北京实验室立项建设,获批建设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加快培养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联合培养博士生400余名。出台职业教育“新京十条”,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取得新突破。持续规范义务教育入学秩序,实现所有公办学校本区内招生的历史性突破,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比例连续4年达到99%以上。试点高中登记入学,探索开展中职学校自主招生试点,取得初步成效。新冠疫情期间,完成全市范围重大考试24项,涉及考生133万人次,中高考与研究生考试实现如期考试、平安考试、应考尽考。
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新跨越。构建“一基、六景、三空间”智慧教育发展总体框架,统筹互联网+基础教育、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立分层多样的试点体系,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新生态。常态化保障线上教学基本需求,学习人次2000多万。持续实施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组织1.5万名骨干教师为全市35万名初中学生开展在线答疑辅导。
二
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完成中小学干部教师全员培训。重大教育决策严格按程序提交市委教育工委委员会议、市委教育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审议,积极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教育系统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
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组织思政课教师和教研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用心上好思政课。修订完善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推动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同向同行。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基本要求》,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开展“奋进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主题阅读、“我们的新时代”“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等主题活动。探索“全程超前伴随式”家长培训体系,开发完成幼儿园阶段家长培训课程。开展“七个一”活动专题培训,强化课程研发。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编制《北京市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扎实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提升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水平。组建北京市学校体育、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启动各类专家库建设,构建科学、开放的大健康、大美育协同格局。发布《北京市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实施方案》,完成第一阶段试点。研究制定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现场考试系列管理办法和考试标准,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完成八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统测,实质性启动日常体测进中考。做好后奥运时代奥林匹克教育和冰雪运动普及,中小学生上冰上雪210多万人次。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教育部新颁布的国家劳动课程标准,建立完善劳动课程教研培训机制。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管理。制定《疫情场景下中小学幼儿园应急处置方案》,严格落实“四方责任”,优化完善校园常态长效疫情防控机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及时做好全市中小学线下线上教学转换。印发《北京市中小学线上教学管理基本要求》,规范学校线上教学行为。建好用好市级师生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及时解答师生提出的心理困惑。
(二)坚持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出台《北京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做好县域“双普”国家级验收相关准备工作,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持续聚焦质量,开展基础薄弱园帮扶工作,推动社区办园点转型提升。跟进无证园治理工作,稳妥取缔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无证园。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印发《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全市接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评估认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深入推进东城区、朝阳区、密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工作,加大资源统筹力度,提高资源使用和共享效率,整体提升区域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统筹城区学校与乡镇义务教育学校344对,建立“手拉手”结对关系,全力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探索人工智能应用,研制《关于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方案》。
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印发实施《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创建工作方案》,坚持“无课程不特色、无特色不自主”,设定6+N类创建途径,提供6项政策工具。强化扶弱扶需扶新扶特导向,按照先行先试阶段工作目标,根据各区高中校数等比例确定特色创建名额,将所有区校摆在同一起跑线,引导学校尽快转型、平稳过渡,推动全市普通高中从分层发展全面转向多样化特色发展。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贯彻落实《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推动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支持239项“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建设,突出对综合性改革和“四新建设”项目的支持。启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和“优质教材课件”评选工作,294门课程和232种教材课件获得支持。积极推进沙河、良乡大学城内涵发展联盟建设,开放优质课程,共享教学资源,探索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大力推动大学城与怀柔未来科学城等园区强强联合。强化“双一流”建设,在第三批“双万计划”建设中,北京高校36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382个专业入选省市级“一流专业”。充分发挥“北京学院”、“卓越联盟”、专业群以及高校数学、英语等通识教育基础研究联盟的作用,积极促进高校图书馆、博物馆联盟等优质资源共享,提高高校社会服务能力。
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国际化的职业教育。深入推进“双高”“特高”建设,对7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进行中期绩效评价,对第二批51个特高专业、50个特高“两师基地”(工程师学院及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阶段性评估。首批认定18个市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展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建设工作,推进122门市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开展北京市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遴选建设工作,推进53个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持续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北京职业院校首次斩获国赛金奖。推进终身学习,打造开放式学习平台“市民云学堂”,推动北京学分银行建设,实施“智慧助老”行动。深化国际交流,举办第二届“丝路工匠”国际技能大赛,扩大首都职业教育世界影响力。
统筹做好疫情期间考试组织工作。系统制定防疫、安全和应急处置等方案,细化提出工作措施。中高考将考点延伸布局到部分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和医疗救治场所,创新性设立封管控考点,考点数量、考务人员数量均比往年增加一倍以上。研究生考试创新探索校地协同组考新模式,在同一考点“一类一策”分类设置考场,完成近8000名外省考生借考、1万余份自命题试卷流转,被考生和公众称为“有温度、有智慧的组考”。首次组织开展专升本和成人学位英语线上考试,切实保障了2.8万名考生的切身利益。各项考试顺利完成,社会舆情保持平稳,公众对我市以巨大的诚意、努力和付出确保考试“如期举行、应考尽考、一个不落”给予高度评价。
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印发《北京市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举办线上线下双选会300场,提供岗位226万余个。举办首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01家单位4574支大学生创业团队报名参赛,是上年报名参赛团队总数的2.4倍,参与度实现历史性突破。启用市级沙河园,“一街四园多点”孵化体系进一步完善。组织退役大学生士兵线上招聘会。开展精准帮扶,2022届困难群体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整体水平。
(三)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巩固拓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成效,研制《北京市教师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深化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典型经验得到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评选表彰“北京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制发《关于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保障政策。印发《北京市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发展工程实施意见》,启动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发展工程。持续实施乡村教师特岗计划,为乡村学校招聘紧缺学科教师。试行中小学教师开放型在线研修,组织近4000名骨干教师,面向试点区义务教育阶段1.7万余名中小学教师开展在线研修。
持续推进民办教育供给侧改革。落实党对民办学校的全面领导,63所民办高校完成章程修订备案工作,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机构退出常态化机制,稳步压缩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规模。统筹《北京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方案》确定的33项重点任务落实,重点监测指标和工作任务目标均达到中央政策文件和教育部工作要求。按照“一区一议、一校一案”的原则,积极推进“公参民”学校治理。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加大对无证办学学校查处力度,深入推进无学籍治理。
持续扩大对外教育合作开放。成功举办服贸会教育展和论坛,200余家单位参展,达成交易额1300多万美元,实现零的突破。圆满完成2022国际产学研用会议(北京)承办任务,近20个国家的1000余名院士、校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在线参会。加快新布局的国际学校建设。出台《北京市幼儿园、中小学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北京市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来华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服务。印发《关于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 推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若干措施》,整体设计、统筹推进首都教育系统对外开放。
(四)坚持创新引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北京高校科研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碳中和等产业领域,坚持“一中心一方案”,推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微芯研究院未来区块链技术与隐私计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集成电路2个高精尖中心建设。强化实验室日常建设管理,引导发挥北京实验室联盟作用,提升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力。组织完成225项科技一般项目的评审立项工作。加强北京高校“双一流”和高精尖学科建设,研究提出新一轮“双一流”和高精尖学科增补方案、市属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支持方案。
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布局。超额完成年度“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市政府实事任务,新建、改扩建学校24所,新增学位3.6万个。推进落实《北京市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研制《北京市中小学学位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创新审批机制,加强项目储备。发布《关于厉行勤俭节约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校功能建设标准的意见》,进一步规范新建中小学建设标准,推动中小学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有序推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建设。
推进教育支援合作。完善京津冀教育协同分工机制,全力支持雄安新区教育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廊坊北三县延伸布局,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校区、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办学成效持续显现。深入推进京津冀高校联盟和职教集团(联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研制《京津冀高校联盟合作发展建设框架》,开展“四新”建设、中职学校跨省市“3+2”联合培养试点。扎实做好教育对口支援,通过“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项目提升和田地区、兵团十四师、拉萨市基础教育质量,选派援疆援藏援青教育人才149人。南水北调教育对口协作以及京沈、京银、京赣等教育合作有序推进。
(五)坚持依法治教,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高校开设上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经市政府令发布《北京市教育督导规定》。完成《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修订立项论证报告。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依法办理师生申诉、复议、诉讼等各类教育案件,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完成32所高校新一轮章程修订工作。组织开展中小学依法治校基本标准达标验收,推动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加强普法工作,持续组织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开展新任中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园)长任前培训,组织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培训。在全国率先设立并启用北京市学生伤害事故调解中心。完成营商环境建设5.0版重点任务和试点改革任务。
深入开展教育督导。印发《北京市教育督导问责实施细则》,深入落实《北京市教育督导规定》。完成2021年省级政府履职自查自评。围绕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双减”等重点工作,组织近1700名挂牌责任督学,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实施10轮全覆盖专项督导。开展幼儿园办园质量督导评估,完成2020-2021学年北京市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监测。推进中小学校发展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创新实施体育、劳动教育督导评估和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试评。印发《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建立市属高校分类评价体系。印发《北京地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实施细则(试行)》,抽检470个专业,覆盖全部学位授予类型。开展2022年“双减”落实情况和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
不断深化接诉即办工作。建立教育系统分中心接诉即办工作制度流程、舆情预警机制。开通群众咨询电话,解答群众诉求。将中小学教学管理列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制定推动中小学问题解决“一方案三清单”“一单一表一图一问答”,建立月反馈和半月报工作机制,为中小学教学管理问题解决提供制度保障。
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深入推进《北京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落实,开展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工作,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校园安全薄弱环节改善与提升。印发《2022年北京市中小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交通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隐患排查统计、挂账销账和督促整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积极防范黑恶势力向中小学校幼儿园渗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