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某双一流大学本科生,计算机专业,二战完准备边工作边准备复试,编程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都还可以,在班里也算是中等偏上了。这几天找工作,发了二三十个求职信息,一个回的都没有,简历都没投出去,都是已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在网上发文称扎扎实实感受到了寒冬的冷酷,原因是最近找工作接连碰壁,在某招聘软件上主动聊了二三十次,但没有一个回应,深感现在找工作不容易,从他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很不甘心,有些偏激。

评论区有的也深有同感,有的则在批评这位网友。

有一个网友评论说:才二三十个,不回复很正常,他找实习聊了将近一千个,投了两百多个才找到。

另一位网友回复说:所有平台加起来聊了两百多个,就十几家和他聊了,有三家约他面试,但还没有下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上去找工作很难,但作为一个从事招聘工作的hr来说,这几位网友的数据有些夸张了,几百分之一的概率确实有些低效。

我跟一位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同学聊了一下,问问她是否如今的计算机专业不好找工作,她跟我说,其实形势并没有那么严峻,更大的可能是这些学生在找工作时没有走心,一味的海投,才导致了无人问津的结果。

她翻看了最近招聘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候选人的情况,给大家分享一下在找工作投简历时的误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背景是她们公司最近打算招几个2023届的产品助理,要求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2023年毕业的本科和硕士都可以,最好是有相关实习经历的,这些信息在招聘信息里都是写的清清楚楚的。

后来她们遇到了一些投简历的候选人,但坦白说,有几类简历她们是基本不会细看的,比如:

图3的这位,硕士专业是物流工程和管理,实习经历是文员,期望工作是物流专员,这种跟招聘的岗位基本不相干的,她们是不会细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的这位,本科学历,专业也不是很相关,工作经历无,而且,他是22年的毕业生,且期望工作地点并不是本市,所以,这种一般也不会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的这位,大学只有2年,应该是专升本或者自考之类的,实习经历分别是审计实习和数据运营,期望工作是运营助理,也是关联性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投简历时不仔细看信息,直接盲目海投,你不尊重用人单位,就不要怪人家不回复了。

说完了反面教材,再说一个正面的案例,同学说了一个她最近遇到的比较积极主动地候选人。

经常用某聘软件的应该知道,hr看中了一些候选人之后,可以跟他们打招呼,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回复,往往你打了十个招呼,回复你的也就五个。

同学有天又给一些候选人打了招呼,然后有个候选人就很快回复了他,并且很主动的要求互换联系方式,接着这个候选人又主动发来了简历,一连串的主动让同学有些诧异,但还没来得及回复,候选人又接了一句:可以语音沟通一下吗?也想了解一下岗位的具体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我们跟候选人沟通后,会先聊一下,了解一下双方的详情再电话沟通,但这个候选人太过主动了,我同学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于是跟他说等用人部门也看一下简历,如果合适再跟他联系。

其实这就是缓兵之计,想内部再考虑下,把对方情况都了解清楚了再跟对方电话沟通约具体面试时间之类的。

但没想到的是,候选人并没有放弃,主动说自己也有部分相关资源,可以给公司带来商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非常主动了,试问哪家公司不喜欢这么积极主动地能给公司带来效益的人呢?

后来同学就向用人部门重点推荐了这个候选人的简历,经过评估,他们很快就安排了面试,最后这个候选人也顺利入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以上的几个案例,我想说的是:

1、找工作是双向选择,你抱着怎样的心态去找工作,公司也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你。回到最开始发帖的那位网友,他找工作就是在考研前的一个过渡工作,如果他考上研究生可能就会立马辞职,找工作的意愿并不是很强。

我想他在看工作时,也不会特别仔细的看公司的招聘信息,而是随便海投一下,这种态度去找工作,得不到回应也很正常,他不反思自己,而是感叹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难,以偏概全,这种态度不可取。

2、投简历时要注重针对性,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去找对应的工作,盲目海投是不可取的,既浪费时间,也会对自己的信心造成打击。加强简历投递的精准性,可能你投个十几份或者二三十份简历,就能得到回复和面试机会。

朋友们,你们有怎样的求职经历呢?欢迎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