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钟楼往西的有个叫桥梓口的地方,陕西省西安市街道名称。为南北纵街,北起西大街西段,南至含光街,长200米。其实西安浐灞生态区也有桥梓口,分上桥梓口村和下桥梓口村,因知道的人不多,也没有西大街这个出名,我们今天暂且不表。现在很多人以为桥梓口就是卖腊牛肉的地方。很多人包括西安本地人都不知道为何这个地方叫桥梓口,关于桥梓口的由来有几种说法,我们今天就来聊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的一个说法。在西周时周公辅政,他的儿子三次找他。被周公打了三次,没有理由。儿子十分郁闷就找商子问原因,商子说,南山有一种植物叫乔木,在它的北边有一种植物叫梓木,你去看一看。他就老老实实寻找这两种植物,找完了以后就去找商子,商子说,乔木长的很高,数是仰着的,代表你父亲。梓木长得很低,树枝垂下去,代表你,这就是父与子的道理。周公的儿子顿时明白,再去找他父亲,一进门便跪倒在地。周公很满意,称自己的儿子已经成为君子了。《尚书大传•周传》记载:桥、梓为南山高、矮两种树木(桥树高大,梓树低矮)。桥亦名“乔”,“乔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儒家认为父权不可侵犯,似乔;儿子应卑躬屈节,似梓。故后世称父子为“乔梓”(即桥梓)。有个说法,当时周公儿子就在西安城墙内这个地方跪自己父亲,这个地方便被后人称作桥梓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种说法。在明朝为了解决西安城墙内老百姓用水的问题。政府开凿了通济渠。就是西大街的一个暗渠,修在地下渠上用木板、石板来做遮盖。每过十家,留一口井,供老百姓打水。在此街北口分一渠,经洒金桥至莲花池,渠经西大街有桥,故名桥梓口。

第三个说法。在明朝修建的钟楼就在北广济街,当时时局动荡,陕西巡抚命令两个县令把钟楼搬到今天所在的位置。因为工程量比较大,很多设备、木材没有办法搬运。两个县令就在西大街上修了一座木桥,木桥的西端就是桥梓口所在的位置。东边就是迁移的目的地,整个木桥东高西低,所以大型的木材可以缓缓地运上钟楼。所以根据这座木桥,此地被命名为桥梓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的桥梓口。原来分为两段,一段儿在西大街以北,叫北桥梓口,西大街以南是南桥梓口。在清朝末年,北桥梓口改名为大麦市街,人们便把南边称为桥梓口。1916年,桥梓口曾改名为前卫路南段,1972年又重新恢复了桥梓口的名字。

这短短不足二百多米的桥梓口,连通着洒金桥、庙后街等回坊老街。街道并不宽阔,稍微过个车就会形成短时间的交通堵塞,但是这里却隐藏着众多老吃家的最爱,白天的胡辣汤、晚上的粉蒸肉,即便在凌晨两三点,依然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现在的桥梓口算是“吃货聚集地”了,属于回民街的老街,老饕们没有理由遗忘这个地方,更是网红们流连忘返之地。

未来的桥梓口更是承载着历史、美食、文化的西安老城地标之地,必将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