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传杨式太极拳陈田良支脉传承关系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九世纪中叶(清道光年间),永年广府城南关人杨露禅,先后三进陈家沟学拳18年。从陈家沟陈长兴处,学到了太极拳真功夫,并自己不断钻研和苦练,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后杨露禅应时任刑部员外郎的远房亲戚武汝清的邀请,到北京教拳。在北京期间不断有人慕名而来与其比试较量,都败在了他的手下,因而在京城被称为“杨无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露禅

杨露禅进京闯下“杨无敌”的名头后,王公贵族间兴起习练太极拳的风尚,同治、光绪二朝帝师翁同龢曾评价杨露禅的拳:“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或太极之浑圆一体也。”杨露禅带着他的两个儿子班侯和健侯长期住在端王府中教拳,不少王孙公子随其学拳,使太极拳在北京城内广为流传。而当时官宦人家也以能请到杨露禅教拳为荣。杨露禅的两个儿子杨班侯、杨健侯和孙子杨澄甫、杨兆鹏、杨少侯个个艺精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健侯

杨露禅之子杨健侯承父业,入溥伦贝勒府教授太极拳,杨少侯、杨澄甫此时崭露头角,而后世杨式太极拳面向全世界发展的绚丽画卷,也从此时徐徐展开。杨家太极拳经过杨家两代人的不断切磋改进,到孙子杨澄甫手里正式定谱。杨式太极拳广泛传播,桃李满天下,尤以杨澄甫的传人最多。正是由于杨家三代人的努力并致力于太极拳的推广,使太极拳这一传统拳种得到发展和广泛流传。

杨健侯在溥伦贝勒府教授太极拳,当时贝勒府中总管名叫汪崇禄,携子汪永泉(字在山)一起从学于健侯公,从此在京城开创了杨式太极拳汪传一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少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澄甫

汪传杨式太极拳是汪永泉传授的杨式太极拳,现在社会上习惯称作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汪永泉曾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会长。7岁开始,随其在溥伦贝子府做总管家的父亲汪崇禄一起,在溥伦贝子府向杨健侯学习太极拳。14岁时即1917年,被杨健侯指定拜其三子杨澄甫为师。一直到1928年杨澄甫南下,汪永泉才中断了在杨家直接受教。汪永泉在杨家学拳的过程中,同时接受了杨健侯和杨少侯太极拳艺的直接传授,得到了杨家两代三位大师的真传,真正地继承了杨家太极真功的精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永泉

汪永泉在杨家所学,与杨家在外面所传有所不同,在一些方面有别于其他传承的练法。1926年起,汪永泉开始在京城教授太极拳,先后在今是中学、协和医院设场,几十年间从学者众多。其中朱怀元、孙德善、张广龄、高占魁、张孝达五人为其佼佼者,并于1957年拜汪永泉为师,成为汪脉首批弟子,此五大弟子皆在京城拳界享有盛名。1977年至1987年,汪永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太极拳十年之久。在练拳、教拳的同时,对杨式太极拳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关于“劲法”的研究,逐渐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发挥。对杨式太极拳有了创新和发展,最终形成了杨式太极拳汪传一脉的特点。 陈田良老师的师父高占魁,是汪永泉早期五大弟子中的第四弟子。大概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后期,阎月川夫妇搬入高占魁所在的胡同居住,因高占魁人品秉性被阎月川看中,遂动员其跟他学拳。后高占魁拜阎月川为师,再后来被阎月川收为义子。阎月川将其所学尽心传授给了高占魁。阎月川是杨澄甫的著名弟子, 在杨澄甫著《太极拳使用法》中的弟子名单中排在第6位。闫月川在北京开镖局,杨澄甫离开行健会时,让阎月川接替杨澄甫在行健会教拳,杨澄甫1928年南下后,北京的拳场交给了阎月川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月川

建国初年,阎月川因病去世之前写信,将高占魁介绍到同门师弟汪永泉门下继续学拳。高占魁于1957年正式拜汪永泉为师。高占魁得阎月川、汪永泉两位太极名师传授,技艺精绝。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陈洪进先生曾撰文评价:“高师好从具体实践中,不断分析问题,探讨原则,总结规律,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神秘主义根本无缘。其所说必有所据,所据必来自实践,实践必经受当场考验,神意动作,轻灵过人;蝉翼难喻其轻,蝈须难喻其灵。和平共处则春风杨柳,敌我对峙则铜墙铁壁。全身肌肉,上下左右,处处皆能发人;行立坐卧,无势不能发人;扬眉吐气,眼光四射,神意所向,立即发人;发少壮,倾到丈外,发老弱,挫败于分厘之间,遥控身外之敌,引之即来,挥之便去。常于不知不觉中控制对方,对方一旦被控制,虽身体魁梧,也不能发力,可谓绝技有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占魁

六十年代,陈田良老师因病在家休养,遇到练拳的邻居高占魁大爷,问起病情,说太极拳对身体好,就叫他来练练太极拳。从此陈老师与太极拳结下不解之缘,为太极拳的传播、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田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田良老师1964年开始和邻居高占魁学拳,14年后的1978年正式递帖子拜师,成为高占魁师爷的大弟子。陈田良老师太极拳著作有:与汪永泉之子汪仲明合著的《汪传杨式太极拳修证实录》以及和大弟子张海松合著的《汪永泉传杨式太极拳心法探秘》。2015年由青岛电视台拍摄了陈田良老师25集汪传杨式太极拳教学片在青岛电视台《太极与养生》栏目播出,并出版了DVD光盘。另外还有视频《汪传杨式太极拳》《陈田良老六路教学示范》《陈田良揉手教学》《陈田良宝鸡拆架子》《陈田良青岛拆架子》《陈田良劲法演示》《陈田良:我与太极拳》等光盘视频在弟子和学员中流传。

由于和高占魁师爷家是邻居,因此陈田良老师开始学拳后,几乎每天都跟着高占魁学拳,深得高占魁师爷的真传。在1980年高占魁师爷逝世之前,曾有好几个月卧床不起,其儿子高来福、陈田良老师和王富荣师叔全程陪伴和伺候老人家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陈田良老师每天晚上赶到高占魁师爷家清理床上和床下卫生,做晚饭,煎药,陪高师爷聊天。这期间,高师爷对陈田良老师每天讲拳理、说拳法,甚至不顾陈田良老师的阻拦,强撑着微弱的身躯,把着手教,倾囊相授还嫌不够。由此可见高占魁师爷对陈田良老师拳艺的认可和更高的期望。

于鉴容师叔在其所著的《我跟高占魁学习太极拳》书中对陈田良老师这样评价:“他从1964年就跟着高老师学拳,一直没有间断,尽得老师真传,最后又在病榻前尽忠尽孝,送老师西行,真不愧为名副其实的大师兄。陈田良大师兄直到2016年7月去世前,尽管年逾八旬,还在孜孜以求地钻研拳理拳法,一丝不苟地授业课徒,无论从道德操守,还是从功夫境界看,都称得上是高占魁老师的好学生”。根据2016年8月永泉太极拳研究会出的纪念册上的名单,当时陈田良老师的入室弟子41名,当时的再传弟子58人,现在如果统计,再传弟子数量会很庞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田良与弟子们合影

陈田良老师对徒弟和学生从武德武技多方面进行要求,从学拳到工作生活各方面进行关心帮助。做他的弟子,让你感到有依靠,有安全感。他知识丰富,善于用每个学生的工作领域、国际国内形势解释太极拳原理。他虽然太极拳功夫境界已经很高,但从没间断过对拳艺、对新知识、特别是对汪传太极拳技艺的钻研学习。他教拳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在他老人家逝世前一刻,还在通过互联网群聊方式给大家讲解拳理、解答问题。对他的品行,于鉴容师叔的评价一点也不过分。对他的拳艺,我觉着把陈洪进先生对高占魁师爷的评价,拿来评价陈田良老师的拳艺,也非常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