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版《三体》大家都看了吧?

这部近10年最受期待的科幻IP,首次以不被骂的姿态面世,实属抗住了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放出5集,走势良好,口碑不错。

郭德纲说,不是我多么优秀,全靠同行衬托。

剧版《三体》的首播之日,恰好是动画版《三体》口碑烂大街之时。

拉出来一捧一踩,在所难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我们抛开情绪,同样会发现剧版《三体》并没有太多惊艳和惊喜,它只是躲在原著的舒适区里没有让书迷失望,而已。

“《三体》最好的改编方法,就是老老实实照原著拍”

自首播开始,便不乏类似的声音。

针对这颇具PTSD的言论,我不认同。

首先,影视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载体

一行文字给人的震撼与遐想,有时候是触及灵魂的,所以有了“沉默振聋发聩”的说法;

影视自带的镜头语言,本身也是这种艺术的组成部分,所以有了“推拉摇移甩”的运镜分类。

两种形式没有高下差别,但却有各自的门道。

因此,“照原著拍”,本身就不可能“老老实实”。

张艺谋改编余华原著《活着》,有大量不符合原文的改动,但并不影响两部作品在各自领域的地位,反而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照搬原著就是最优解的说法,根源上还是文学创作的单一逻辑,无意中抹杀、消减了影视工作者的权重。

其次,《三体》用前4集便已证明,无差别「抠书」的收视率效果并不理想。

网播平台开局凶猛,成为最快破25000热度值的剧集;

但在央视播出的线下端,曲线有明显大幅度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难理解,《三体》的受众,年轻的网生观众占绝大多数,而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多以中老年为主。

嗯?

真能解释通吗?

《三体》口碑已盛传多年,即便没读过原著,也知道刘慈欣是个大神,对其在中国科幻的地位也略有耳闻;

特别是在极其难产、前作接连扑街的大背景下,即便是路人,也会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态看完哪怕一集吧。

真正的原因,恰恰是过于忠于原著而导致路人粉的流失

在第一集前二十分钟,纳米科技、基础物理、转基因作物、亚洲防御理事会等晦涩拗口的名词接连出现,对于路人观众造成干扰;跨年代叙事一会儿在79年的红岸基地,一会儿回到了07年的自杀现场,这些无强关联的切换也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耐心耗尽。

相信大家在初读《三体》第一部时也有类似体会,被各种概念搞得发懵,抓不到重点和故事的核心,为什么一会儿探案调查,一会儿又军事科研。

小编初读时就因此弃了书。

十年前读书时的困扰,十年后看剧时再次发生。

因为过度依赖原著、尊重原著,导致原著的缺陷也被照搬到了荧幕上。

比如第一集中的申玉菲“求佛祖保佑我主,脱离苦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科学边界高层和三体拯救派代表人物,在洞悉高等文明存在的前提下,还能向低等文明的宗教祈祷,这句台词从原著到影视都极其露怯和尴尬。

还有反例——

汪淼发现幽灵倒计时的第三集,被普遍诟病“节奏慢”。

从倒计时出现在照片上,到停下纳米研究倒计时消失,原本40分钟能解决的剧情,硬拉成了两集。

幽灵倒计时存在的目的,就是让汪淼自我怀疑从而像其他科学家一样二选一:要么加入科学边界,要么自杀。

只要把这个信息点交代给观众,就足够了。

但因为过于尊重原著,编导加入了太多本可以省略的和精简的戏份——

汪淼在暗房中的大量心理戏份

妻子女儿分别手持相机

史强一句“你看到什么了”重复四五遍

以及,完全可以用画外音交代的看医生戏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还有大量转场背景音无脑拷贝。

如交代老年叶文洁住所一场戏,镜头通过大摇臂俯拍展示了筒子楼的老旧和破败,最后定格到叶文洁沉思的脸庞,没毛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此时的背景音和字幕却显示出一条毫无关联、且没有任何意义的原著台词,北京奥组委发行纪念币。

镜头传达的语言被这么一句画蛇添足的字幕完全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缺陷,并不能甩锅给后期的删减和改口型;

这明显是编剧在偷懒

只洗稿,不原创;

只要原著粉不挑刺,那便是万事大吉。

台词都原封不动地照搬,更不用说对社会议题的跨年代调整了。

豆瓣小组里就有观众指出了原著中对女性的偏见情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淼多加这一句就多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都是过度依赖剧本对影视作品产生的副作用。

据消息称,《三体》将在第7集呈现导致叶文洁灾难的历史事件,不需要多想,将出现大量改口型、剪辑点错位的“技术整改”,这无疑将180°偏离宠原著粉的初心,不知道彼时的文章开头的观点是否还能挺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小编看来,除了剧本打磨不够走心,视听上的呈现也有可提升的空间。

动画版《三体》因“每分钟耗资50万”吹破了牛皮;

从前几集看来,真人版《三体》在视听技术上的“加法”,则稍显刻意

滴眼药水的翻转镜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幽灵倒计时出现时的赛博手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暗房中过长的红色滤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是丁仪博士的台球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倒不是说这些镜头拍的不够华丽,只是短暂闪现后,容易与2007年的现实世界产生割裂感,好像作者每隔几分钟就会提醒你是在看一部科幻片

当然,运镜和特效不乏也有神来之笔。

比如第四集结尾处,史强汪淼在餐馆谈话,画面中保留了二人对话原声,镜头却极速由通风管道拉升至太空,这组镜头形成极强的暗示:更高等的文明在监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版《三体》今后的走向,目前还不敢下定论。

如果照现在的“抠书”水准,势必不会差到哪儿去;

但过于依赖原著、照搬原文,也等于在讨好原著粉的舒适区里故步自封,原著粉没兴趣二刷,路人粉彻底抛弃,剧,也就止步在“还行”的段位了。

于是又回到了那个最初的问题:

既然无差别「抠书」,为什么不再读一遍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