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多大了,还不要二胎?”

“老大都六岁了,还不要二胎?你快跟他们说说,赶紧生!”

“看看咱家对门儿,头胎也是女孩,人家小两口听话啊!接着生,现在儿子都两岁多了!”

“我和你爸现在出门都抬不起头来,只有一个孙辈,还是个女孩儿,唉!”

我妈又来电话了,还是老话题,让我游说弟媳生二胎。

当然,末了总不忘捎带上我:

“你也得考虑了,30多岁的人啦,再不要可就不好生了!”

说实话,每次听到她说这些,我都挺不适的。难道女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生孩子?而且最好生个大胖小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我还常常反驳:

“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了,有自己的想法,你就不要管这些啦,好不好?”

“难道我们活着就是为了生孩子吗?”

“要生你自己生,别催我们!”

后来发现多说没用,我妈非但不理解,甚至会变本加厉地呵斥:

“你们都在外面,可以不要脸!我和你爸还要在家里混,我们的脸往哪儿放??

干得再好,不生孩子也是没本事,让人瞧不起!”

数落完我和弟媳,还不忘扯上我“大龄”未婚的妹妹:

“这么大了,还不找对象,也不嫌难看!

看你那德性,还以为自己十七八岁小姑娘呢?

越大越难找!有你后悔的时候!”

相信这些话大家都不陌生,我身边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她们说自己的父母甚至会夹带着方言骂出更不堪入耳的话语,那滋味,真是说不出的难受和苦闷。

而与这些恶毒的言语暴击相比,这些话背后的逻辑更加可怕:

对不符合、不顺从传统性别规范的女性施以粗暴的“纠正”!

在“我妈们”的眼里,结婚生子料理家事就是女人天生的使命,

如果谁觉得这逻辑有问题,那有问题的就是谁。

比“直男癌”更可怕的是“厌女症”

记得我上初中那会儿,有次爸妈开车接我放学,看到路边有男女生在聊天,俩人随即板起脸:

“这谁家闺女?大街上跟男生瞎聊什么?”

“还嘻嘻哈哈的,真不嫌丢人!”

那时的我,隐约觉得爸妈的言行不对劲儿,可又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

只能记住那个女孩的“教训”,时刻提醒自己:

要和男生保持距离,在爸妈面前

绝不能

提起任何男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我都这么小心了,还是没躲过去。

一天傍晚,家里座机叮铃铃响起,我妈接电话的瞬间脸一沉,转头没好气地看向我,“找你的!”

我心想,难道是男生??可我没告诉过任何男生电话号码啊!

噢,原来是我们班长打过来的。

放假前的那次班会他有事没参加,因为我是学习委员,找我问下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

我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事,挂掉电话后就继续看电视了。

可我爸完全不这么想,冲着我直接开骂:

“他怎么知道我们家电话号码?”

“为什么他不问别人,偏偏就问你?那肯定你的问题!”

“你要以学习为主!跟男生有什么好聊的?女孩子不能不知道检点!万一有什么事,我们可丢不起那个人!”

后面更难听的话我记不清了

(就当是选择性失忆吧)

但那种感觉我至今难忘,

它像刺一样扎在我的心里。

只记得当时自己僵在那儿,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

我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要被亲爹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顿羞辱!

后来我知道了,这叫“荡妇羞辱”。

是的,十几岁的女生还不知道这个词,就已经遭遇了这样的事。

这是暴力,也是规训。

这种规训其实是

一种歧视性的潜意识

——通过对女性的道德,尤其是女性的

性道德苛刻的检查和恶毒的围攻

来维护

以男性为中心

的传统价值观。

别说我们普通女性要被规训,功成名就的女性依旧逃不过。

享誉全球的居里夫人曾被如此评价:“她可以看作是名誉男人,因为科学就是她的小JJ”。

总之,在他们的意识里,女性就是依附于男性的“第二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

厌女症

的典型症状:

表现为对女性化、女性倾向以及一切与女性相关的事物和意义的厌恶。

没错,就是表面意思“讨厌女性,讨厌女性的一切”。

更可怕也更可悲的是,

一旦女性接受了这种规训,她们对其他女性的审视,甚至比男性更为苛刻。

就像文章一开头,我妈对我、我妹和弟媳的训诫。

而有这种心理的女性,

她们不仅自己对男权地位极度认可,还会不遗余力地驯化下一代,以培养下一批被奴役对象。

何其荒谬,又何其悲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不久刷遍全网的大三女生因拒绝妈妈安排的相亲而被羞辱后拉黑的事情,大家还记得吗?

女孩妈妈一口一个

“人家条件那么好”“你看看你自己什么德行”

,刺痛了多少人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些女性,她们认为最成功的女人就是谋得一个男人为她遮风挡雨,而留不住男人、离了婚的女人是肤浅且愚昧无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观尽碎

的同时,不禁要问:难道没有男人,女人就不能称之为人吗?

这让我想起阿兰·罗格在《厌女症》一书中说的,

“我想要知道,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我的,这就是我身体想要看到的,看到原初的怪异行为。

我带着厌恶变得疯狂,我常常想它就是我的妈妈……

女性该如何“救”自己?

那么,在这种腹背夹击的情况下,

女性又该怎样突破重围,走出困境呢?

爱惜自己的身体

相关医学研究表示,“厌女症”的一大根源是社会对女性身体的忽视。

我很赞同心理学家李雪的一段话,她说跟有厌女症的男性嘿咻,等于慢性自杀。

因为女性会由此收获一大堆妇科疾病、慢性疼痛,结局甚至是切除乳房或子宫。

(这部分建议细品)

我们必须清楚,

身体是一切的本钱,身体不好,其他的都是空谈。

拥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生活作息规律,将运动列入生活的清单,关注月经和乳腺健康等,都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美好。

有一点我们要记住:家庭是一个共同体,不存在地位的悬殊,家务事需要两人共同去完成,

切忌一个人大包大揽,累坏了身体不说,也容易滋生抱怨。

女性的自救,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

走出观念的牢笼

身为女性,往往从小被灌输“读得好不如嫁得好”“要识大体顾大局”“留住一个男人的心,先要留住他的胃”等看起来具有普世性的价值观。

可是,普遍被认为对的事情就是对的吗?

所谓的对错,只是视角和时代的局限罢了。

身为女性,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用被灌输的观念去判断事物;要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而不是按照“我妈们”的规训去生活。

身为女性,

独立思考是走向意识自由的开始,

而有了意识自由,才有奔赴真正自由的可能。

重视自己的感受

女性经常会忽视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妈妈群体,面对家里家外一摊子事,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重视自己的感受。

可是,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关注自己,谁还会关注我们呢?

诚如尹建莉老师所说,

人若不从每件事上尊重自己的感受,完全被外界和他人左右,就是在不断欺负自己。

是啊,当我们忽视自己感受的时候,就是在慢慢失去自我了。

《情绪勒索》一书中提到,

感受与自我价值是息息相关的,

一个没有自我的人,自我价值感自然也是极低的。

而当我们

重视自己的感受、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意识到自己非常重要

的时候,才会懂得拒绝、懂得为自己的权益发声,也会坦然提出自己的需求,从而逐步提升自我价值感。

在此,尹建莉老师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自己”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美好存在。

很多女性在为人女记挂父母、为人妻关心爱人、为人母照顾孩子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发生“灯下黑”——

漏掉“爱自己”。

事实上,我们每个生命都需要关照。

把自己关照好,就是以一己之力为一条地球生命提供了最真的爱、最大的帮助,

为人类的整体福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爱自己是高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