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年酷爱吃火锅。

据御膳档案记载,仅乾隆五十四年,这位爱涮火锅的皇帝就吃了两百多顿涮肉,贯穿春夏秋冬四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有一道现代寻常的火锅涮菜,不仅乾隆无福消受,就算权倾朝野的慈禧都不能享用。

01 清宫膳食极度丰盛,唯独缺了这道菜

01 清宫膳食极度丰盛,唯独缺了这道菜

宫廷膳食一向丰盛,在清朝更是达到了顶峰。

清朝皇帝的膳食里,粤菜、川菜、鲁菜、徽菜都有,常以京菜为主。

所谓“京菜”,就是选取北京、山东、满蒙的一些菜肴,迎合帝后太妃的口味,改良而成的宫廷常用菜。

清朝宫廷里常吃的菜有红烧肘子、汆白肉片、爆炒羊肉、涮羊肉、葱爆肉、爆鸡丁、烤鸭、砂锅鱼翅、酥鲫鱼、清炒虾仁、摊黄菜、锅塌豆腐、拔丝山药、栗子面小窝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有一道食材,在清宫的膳桌上是永远见不到的,那就是——牛肉。

清朝皇帝不吃牛肉,并非出于宗教信仰或是迷信说法,而是因为满人认为,牛是为人们耕田和拉车的好帮手,绝不能屠宰食用。所以,乾隆皇帝吃火锅时可没法涮牛肉。

清宫不吃牛肉的饮食习惯影响甚远,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多年间,京城的百姓虽然并不被禁止吃牛肉,但吃者极少。

直到民国之后,京城百姓才逐渐开始食用牛肉。

02 浪费无度,多数饭菜倒进了泔水桶

02 浪费无度,多数饭菜倒进了泔水桶

清朝的帝后太妃每天用膳四次,一日三餐,加下午的一次小点心。

各宫的每日三餐一律由御膳房烹制送来。御膳房设置在离各宫较远的偏僻角落,以免炒菜做饭的烟火污染了皇室办公和居住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御膳房要供应各宫上下数百人的餐饮,包括帝后太妃和各宫的太监宫女等。因此规模极大,厨师多,灶头多,买菜洗菜的杂役多,送饭的太监也非常多。

除了御膳房,各宫都有一个自用的小茶房。每日下午吃小茶点时,就由各宫的小茶房自行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宫廷三次正餐的菜肴约有三、四十种。主食必有八种,馒头、烙饼、面条、大米饭、小米饭等。早膳和晚膳必有三四种粥类,配合粥品,还会有十种左右的小菜。

这么多膳食,帝后太妃们只能吃掉一小部分。剩菜剩饭由太监和宫女收走,再吃掉一部分。

即便如此,也只是吃用了极少的一些,剩下的绝大部分饭菜都倒进了泔水桶,十分铺张浪费!

03 一声传膳指令,各宫同时开饭

03 一声传膳指令,各宫同时开饭

紫禁城内只有一间御膳房,距离各宫远近不同。

但清朝有个铁打的规矩就是,各宫须在同一时间开饭。因此,送饭太监们要精准计算出各宫的路程远近,必须风雨无阻、准时送达。

只要听到一声传膳指令,太监们便须在极短的时间里,将十多种菜肴送进各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给菜肴保温,送饭太监还要将所有的盘碗都加上盖子,装在金漆食盒里,只要听得一声“传膳”,便立即摆放在膳桌上。

清宫里使用的膳桌,类似西方国家喜用的长方形餐台,约有三、四张八仙桌并在一起那么长。有贵重的外客来时,便在大殿上进膳,有时还需要把膳桌再加长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膳桌很长的原因很简单,各宫三餐的菜肴最少有三、四十种,小桌子根本摆不下。

所以帝后太妃吃饭时,身边必然有太监在旁伺候。太监会把主子够不到的菜肴夹到布菜碟里,供其享用。

如果主子想品尝什么菜,只消用眼瞟一下那道菜的位置,太监必心领神会,立即走过去将菜夹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