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时候,接纳、肯定,都比命令、要求,更能让孩子保持热情。

1

女儿今年15岁,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

亲戚总说,

这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很多东西一生下来就有了。”

确实,我和老公都是重点大学毕业,不管是经济基础还是教育背景,我们都能为女儿提供比较好的条件。

在生活中,女儿想要什么可以说应有尽有,从没让她在物质上羡慕过别人;

在学习上,我们也是“高标准严要求”,希望女儿能站在我们创造的平台上,走得更高更远。

女儿从小也对自己要求严格,她知道,自己背负着全家人的希望。

所以,好好学习,保持领先,考入名牌大学是对自己的最低要求。

小学时,女儿成绩很不错,考试常年名列前茅;学习之余,她还担任了班长。

我原以为,升入初中后,女儿的优势也会一直保持下去。

可没想到,入学后连续几次考试,女儿都考得很不理想。

成绩忽高忽低,有一次甚至考出了班级20多名的成绩!

这可是她整个小学阶段都没有过的名次!

这样的表现,让女儿疑惑不安,我也难掩失望。

为了不让她刚上初一就掉队,我开始对她严格管教,改变学习态度,也时时增强她学习的紧迫感。

每天只要有时间,我都会陪她一起学习,监管她的学习状态。

就这样,我连续施压了一个学期,女儿的成绩终于有了进步,进入班级前十。

但我却发现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女儿的厌学情绪越来越强,几乎每天都是我们催着、逼着她才学,学习的主动性几乎没有。

与小学时的自信满满相比,女儿现在认定学习是件痛苦的事,她根本不愿意去面对。

越到后面,我的管教,也逐渐迎来了女儿的激烈反抗。

她不愿意我呆在身后监督她学习,每每我叮嘱几句,她就脾气爆发,失控的大喊大叫。

“别说了,你能不能别逼我!”

“烦死了,让我安静一会儿行不行!”

我不明白,女儿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我明明为了她好,督促她努力,她却对我态度如此恶劣?

有天在饭桌上,我照旧叮嘱她吃完饭抓紧时间写作业。

女儿突然情绪崩溃了:

“我宁可自己生一场大病,什么病都行,只要不用再学习考试了!”

我听了非常生气:

“别为你自己的偷懒不上进找理由!谁爱学习,谁爱工作?这是我们每个人不同阶段的责任!”

女儿默默流泪,“我在你们眼里就是个学习机器!我还学不好,我真是一点用都没有!我好累啊!有时候从窗户往下看,真想往下跳。”

这一句话,瞬间把我惊出一身冷汗!

我认真看着眼前的女儿,青春的脸庞却不见一丝朝气,眼神空洞,泪流满面。

意识到了不对劲,我赶紧带着女儿去看了心理医生。

看到诊断结果的那一刻,我仿佛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中度抑郁”

2

不光是我,全家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他们想不通,为什么本来品学兼优的女孩,如今竟然会抑郁了?

老公把原因都归咎于我:

“有你这么天天盯着、数落孩子的吗?好好的孩子让你逼成什么样了!

“以前我说你,你还不愿意听,你要是真懂教育,女儿今天也不能到这个程度!”

我想辩驳,却无言以对。

是啊,如果我懂教育,女儿是不是就不会抑郁了?

医生给了我一个建议:

“孩子生病,其实是整个家庭环境出错了!孩子治疗是一方面,你们父母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其实更重要!”

听了医生的话,我开始反思,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教育模式:

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一样,整天围着孩子转,盯着孩子,催着孩子,生怕孩子偷一点懒,没有一刻停歇,内心充斥着焦虑和不安.....

我也渐渐醒悟过来,女儿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升入初中后,面对需要适应的学习节奏、新的环境,和成绩的高低起伏,女儿内心惶恐,她很想快点学好、考出好成绩,但却没能做到。

而这时,我作为家长,不仅没有给孩子提供精神支持,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而是一味地采用说教、催逼的方式,无形中又给孩子加码了一层压力。

来自妈妈的高期望值,密不透风的监督,让女儿觉得,学习是件痛苦、恐惧的事。

她觉得自己非常压抑、不被理解,内驱力也在我的挑剔与打压中逐渐磨灭。

最终,女儿心里绷着的那根弦,断了!女儿也发展成抑郁症。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新闻里的那对母子跟我和女儿很像。

那位妈妈对儿子期望也很高,孩子学习非常好,每次都考第一。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更高的起点,他们特意为了孩子搬家,最后把城镇的楼房卖了,借钱到省会城市租房陪读。

父母投入了这么多,期望值自然很高。

可到了大城市的孩子,无法每次都考第一,最终孩子的精神出现了问题。

现在男孩已经在家休学一年了,除了每天玩手机,还会时常伤害自己,母亲终日以泪洗面。

为何现在这么多孩子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案是——往往都是家长看不见孩子的努力,也看不到孩子学习上的苦。

“有时孩子明明已经做不到了,还被父母强行要求,即便达到父母的要求,他们还会定出更高的目标,直到孩子做不到,内心崩塌为止。”

“学习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父母看不到孩子的力不从心,那么在孩子心里,父母就会逐渐变成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父母再以严厉、冷漠、斥责的态度对待,孩子会更加孤立无援,遍体鳞伤,最终导致休学、焦虑、抑郁、自我伤害等严重的问题。”

原来,我过去一厢情愿地“为女儿好”,却伤害她那么深。

那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走出抑郁的困境,重新回到成长的正轨,平稳度过青春期呢?

3

1、父母要保持情绪平和,让孩子远离窒息的教育氛围

我一直以来,都把女儿的学习和分数看得太重,当她某一阶段学习状态下滑,或者考得不好时,就如临大敌,焦虑到爆炸。

好像一两次成绩不理想,孩子就升学无望,人生也彻底废了。

在这种压抑、焦虑的环境中,孩子感受到的只有窒息和沉重,哪里还能对学习保持探索的热情,进取的动力?

如果父母能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尊重孩子的想法,客观辅助孩子分析当下的厌学情绪,考试失利原因等。

那么,孩子也能从父母的支持和理解中,沉静下来,专注于思考学习上的薄弱点,制定下一步的改进规划。

不管什么时候,接纳、肯定,都比命令、要求,更能让孩子保持热情。

用平和的情绪,为孩子在家中搭建一个放松的安全岛,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怕犯错,勇于探索。

这样,哪怕短时间的状态下滑、考试失利,孩子也很快能重整旗鼓,积蓄力量迎难而上。

2、修复亲子关系,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成绩不好也一样值得被爱

渴望孩子优秀,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绩,是每位家长的心愿。

虽然长远来看,父母的期望是为了孩子好,可在当下,这种期望值常常会让孩子感受不到“被爱”,或者“有条件的被爱”。

在不断学习、反思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女儿说的一句话:“妈妈只有在我考好时,笑得最真心,只有那个时候才爱我。”

我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对女儿的爱。

现在,我才知道当时我伤她有多深!

这段时间,我静下心来,才看到了孩子的很多优点:独立自主、友爱善良、孝顺、有很强的自救意识,生活能力强等等......

4

从前,我的生活是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没有一刻停歇;现在,我学会停下来,细细地观察孩子,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经历了这一切,我意识到,比起学习,我更想要孩子健康、快乐。

我现在开始试着把女儿所需的关爱、信任、成就感,重新还给她。

我给女儿请了假,带她到周边小镇散心。

那段时间,我白天带着女儿聊天,散步,晒太阳。

晚上,就和她一起讨论,记录一天的经历和感受。

我们聊当今的教育方式,升学的压力,生活应该怎么过......

在讨论的过程中,女儿经常会说出一些让我惊艳的话,想法也很有主见。

我不禁深深感叹,其实孩子并不像我以为的那么不懂事,她什么都懂,学习的重要性、对人生的渴望,等等。

只是在家长的权威下,总是被压制,慢慢地,她也就不表达了。

当我坚持“止语”,女儿开始慢慢地靠近我们、向我们诉说了。

我也才发现,女儿是有个性的、是有思想的,她渴望长大,渴望有自己的生活学习方式,不喜欢受到束缚,她希望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个阶段的她,对我们的说教和唠叨自然会特别的反感。

慢慢地,女儿的情绪状态、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每天闲暇之余,她都静下心来读书,也会主动去学习。

在这样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女儿重新回到了学校,适应良好。

连续几次阶段性小测,女儿的成绩都在稳步提升,她也慢慢摸索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又重新找回了成就感和价值感。

走过这段黑暗的历程,经历了女儿厌学、抑郁、休学的全过程,我想跟家长们说:

如果孩子突然变得厌学、逆反,出现种种“问题行为”,先不要急着打骂,而是应该冷静下来,重视这个信号,借机反思自己的教育。

当你真正学会理解、肯定、尊重孩子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孩子的闪光点。

文末点个

【赞】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