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邓学平律师写的文章《岳飞的结构性死亡——也谈<满江红>》,觉得写得精彩而深刻。
我没看过这个电影,但通过上历史课和阅读相关资料,对岳飞其人其事也略有些了解。我想,历史上的岳飞,他也清楚,他的牺牲于那个时代言,是无可避免的,甚至也是必要的。他是选择了保持内心真我的活法。一个人,按自己意愿去做了,于个体言,就应该无憾了。至于其他,那是其他的事。个体的牺牲,有时是无需回避的,但前提是他要觉悟到这一点。
除了从社会结构性视角看待岳飞之死的必然性外,学平律师在文中后半部分隐约地提出了批判于重建社会结构的意义,并提出了现在很多人喜欢动不动就给批判主流的人扣汉奸的帽子和贴汉奸的标签这一现象,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事情。标签化,容易形成遮蔽,容易把人平面化,看不到人心的立体和人自身的复杂。
但我想,人都必然要置于一个具体的社会结构中和具体的主流文化中,其中有其逻辑,也有其必然性。被贴标签的人,也要坦然面对,无需辩解。甚至有时会引来牢狱之灾或献出生命,即便这样,也要像岳飞那样坦然接受。遵从内心的真我,然后去如此想如此说如此做,对结果坦然接受,这便是对生命的觉悟。觉悟了,就该无遗憾。
以前看剧,看到那些官兵因故去寺庙抓和尚,和尚们的领导人——住持方丈不回避不反抗,我心里就着急甚至来气,觉得和尚们窝囊。现在似乎慢慢懂了,高僧们觉悟了生死,也就要顺应生死。时代总会滚滚向前,觉悟的本质没有变,它的本质就是觉悟本身。但促使不同时代不同际遇不同个我觉悟的具体幻相——当然这于当时历史言也是实相,则有所不同。
邓学平律师,为有些人动辄被贴汉奸标签抱屈和提出异议,或许有其逻辑。但这或许也正说明,他在生命觉悟上还隔着一层,但岳飞达到了。
当然,或许学平律师是领悟得更深刻和更透彻。一个人,做到了内心遵从真我,也觉悟了,坦然了,但在此基础上,选择了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一个“该”字,把自己内心和外在联系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正如得道高僧觉悟了,但还是要吃饭还是要挑水,甚至也还是要努力流汗种地。
正如人生三境界说——由“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这“山”与“山”的区别,是领悟性的,不是描述性的,只有看山的人自己心里才会真正懂得。到此,我似乎也明白了,有些得道高僧也会打死几个作恶的官兵,然后逃,有的懒得逃,或不必逃,就选择自己关起门坐化了。这就是“看山还是山”。
现在的大问题是,不少人,自认为看透了、看破了,就躺平了。这些有望做出更多更大现实功业的人,长久地停留在“看山不是山”这个层次上,不愿再前行,也不愿再有现实作为,选择了止步不前。一些学者就是这样,尤其部分法学学者,他们站在自己所谓的“透悟的顶峰”,选择了不愿说、不愿写、不愿动这“三不”状态来完成余下的生命,最后没有达到“看山还是山”的人生境界。
很多人没有深刻领悟一个道理,或称一个人生境界进路:看透了,更要努力做事;看破了,更要有所作为。毕竟,这才是山还是山的境界——当然,人,不一定非要活出境界。
但仍想说,历史上的岳飞们,是值得纪念;今天的学平律师们,是值得尊敬!

(作者:一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