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研读:车里摆夷的周边政治生态,具有哪些特征?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车里地区最大的佛寺位于景洪,名为“瓦竜”,并有“瓦札棒”、“瓦专董”两佛寺配于左右。与车里地区的政治制度相近,在各勐中心也建有佛寺,并接受“瓦竜”的领导。傣历每月的15日到30日,各地的佛爷都要到中心佛寺念经,协助大佛爷处理各种事宜。

车里地区的佛寺

以景洪佛寺为例,景洪佛寺系统分为内外,其中内佛寺有九座,分布于宣慰街附近,有分明的等级序列,以大佛爷居住的“瓦竜”为首,“瓦札棒”、“瓦专董”二寺次之,其余再次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佛寺可以分为三组,陇匡、陇栋、陇洒,各陇之下有多所佛寺,均有其中心佛寺的祜巴管理。和寺庙一样,和尚也有着严格的等级序列,以地位高低分别为:阿戛门里、松领、常卡拉鲊、沙弥、祜巴、独、帕。阿戛门里只有召片领的血亲才有机会升任,祜巴以上必须由召片领加以委任,这样召片领就掌握了宗教方面的权力。

在上座部佛教传入以前,车里摆夷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之后上座部佛教为当地带来了巴利文,之后被改造成傣泐文,佛寺也因此成为车里摆夷文化传承的场所。根据习俗,摆夷男孩满八岁就要进入佛寺当和尚,学习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傣族的天文历法、历史文学、数学医药等。

小和尚初入奘房要先和佛爷学习礼仪知识,傣文中称为“课永”,经过入寺仪式“帕”后,正式成为小和尚。这之后小和尚们可以回家,但是不能过夜,这一阶段大部分时间学习傣文,佛教基本礼仪与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八年左右,一般可以看懂经文,这一阶段开始系统学习佛教的历史典籍,方规戒律。其中一部分有天赋的小和尚会升任大和尚、二佛爷、大佛爷、个别升任祜巴,没有晋升为祜巴的方可在二十二岁还俗。

现今留存的傣泐文献大部分都是以贝叶经形式流传下来的,据传说古代西双版纳传有八万四千多部经卷,今人考证应为虚数,据统计现存经文大约有五百多种,大体可分为“苏坦”“维乃”“阿匹达马”三种,即宗教传说、佛学教义、医药典籍。

傣族中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称为“康朗”,一般为担任二佛爷后的还俗者,康朗精通傣文,或精通天文历法,能推算农时;或精通药典,能医人治病;或成为各级领主机构的文书或官员。康朗在傣族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也成为傣族文化的传承者和文字的使用者。

车里地区族群关系

根据中国官方1956年的统计数据,西双版纳地区当时有人口258645人,人口可主要分为三类:将近百分之七的汉人;约百分之五十的傣族,其中尤以傣泐族居多,约占90%以上,多居住在该地区的34个的盆地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有百分之四十多为山地民族,二十世纪根据中国的民族识别政策将他们划分为藏缅语族的哈尼族、拉祜族、彝族和基诺族,苗瑶语族的苗族和瑶族,孟高棉语族的布朗族、佤族和克木人。

在这些族群中,孟高棉语族的布朗族和克木人等应为西双版纳地区较早的居民,其他民族应为后来陆续迁徙而来,其中以汉族迁入时间最晚,明代有零星迁徙,主体部分在近代以来迁入。

在古代的车里地区,掌握了低地坝区,从事水稻种植,拥有庞大人口的傣族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傣族的最高领袖召片领(车里宣慰使)统御着车里的广大土地和各族人民,召片领将坝区划为十二个版纳作为负担单位,这就是西双版纳名称的由来,同样将统治的广大山区分为十二个火圈作为负担单位,即西双火圈,又称为“圈伞制度”。

据刀光强手抄藏本泐史记载十二火圈分别是圈底、圈罕底、圈乱、圈满爬、圈西撒、圈黑罕、圈虎懒、圈莫、圈来、圈介、圈浓、圈赖。布朗山地区流传下来了关于圈伞制度的详细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制度的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布朗山被分为七个圈,几个圈又组成一个大的行政单位火哈或者火西,二者均直接归召片领和勐混土司管辖。召片领和勐混土司有权任命每个圈的“召圈”(头人)一名,并且给予信物。

各圈每年要向召片领缴纳门户钱,这笔钱贡给召片领之后,召片领会回赐给当地土司20%,当地土司又会从其中分出20%,其余80%归各级头人依次瓜分。除了给召片领门户钱以外,当地土司以及波朗还需缴纳各种实物贡赋以及劳役,实物贡赋内容十分庞杂,布朗山地区一般缴纳蜡、藤篾制品、棉花等。

劳役一般以寨为单位,每个寨子的劳役内容和时间均不同。每个寨子一般服役半年,要保证每天都有一人服役,各寨各户十天轮换一次。由于占据了截然不同的农业生态区位,进行着差异较大的生计方式,也就决定了低地坝区的傣族和山区各族不仅限于政治方面的交流,更具有了经济上的互补性,在经济上成为了一对“双生子”,形成了一个互利的经济系统,任何一方如果缺乏对方的经济资源,就会陷入窘迫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在政治地位上,各少数民族低于傣族,在经济活动中,往往存在着不对等的交换。但即使如此,山地居民因其便利也实际拥有着广袤森林的全部财富,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经营,源源不断地产出各种珍稀动植物产品,譬如樟木、犀牛角、蜂蜜、茶、辣椒、芝麻等等,这些琳琅满目的产品都具有高价值、轻重量的特点,是便于运输的天然优质商品。因此山地居民也成为了对外贸易、以及向中原皇帝进贡的重要“供货商。

与之相对低地强势的统治者也定期向山地居民提供他们必需且匮乏的物资,譬如衣物、毯子、盐、各种铁器、以及粮食。

同周边摆夷土司的关系

纪诺诚及其著作《亚洲边地》提出的诸多创见性的观点成为研究西南边疆史不可忽视的声音,书中他借鉴中间地带的概念对中缅边界地带的傣泰政权地区称之为“新月地带”,包括了从云南西北部的今德宏州,缅甸八莫县到云南南部思茅和缅甸景栋之间广大领域,当然也包括了我们探讨的车里地区。

之所以将这一地带单独划出,是因为新月地带傣掸各个政权拥有相近的文化和政治体制,在前现代时期从属于周边王朝但也拥有着相对的独立性,相对于周边地区呈现出了一定的特性,各个土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此研究车里地区的内地化进程,势必也要对其与其他傣泰政权关系进行研究。在古代,新月地带的傣族土司地区普遍通过联姻建立政治联盟,实行等级内婚制,贵族一般多和拥有同等级名位的贵族通婚,当然下嫁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之际曾经在西南边疆册封了六个宣慰使,在行政等级上属于最高的从三品,车里是其中之一。所以虽然在明后期以后中央王朝失去了对其余五个宣慰司的控制,但是明朝定下的制度已经延续下来了,车里依旧保持着同孟艮等曾经同级土司的联姻关系。

在境内车里多与孟连宣抚使进行联姻,虽然其在名爵上比车里低一级,但是在境内二者等级和关系最相近,因此世代联姻。在联姻政治的影响下,土司正妻在土司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般来讲,傣族土司的正妻必须为另外一土司的女儿,往往被称为“掌印夫人”“印太”,负责保管土司的官印。傣族社会认为,只有这样一对血统纯正的土司夫妇领导,当地才能兴旺发达。就联姻政治而言,土司将自己的血缘亲属嫁给另外一对等土司,缔结了血缘关系,女儿执掌象征夫家权力的官印,更进一步强化了联姻关系。

在实际上划分了中缅势力范围的清缅战争以前,各个土司的联姻政治还伴随着土地的变更,即作为嫁妆赠送的“嫁妆地”,也存在单纯的以地酬谢。以此作为政治资本获取对方的支持或者参与对方政治事务的“门票”。孟艮和车里世代联姻,经常参与对方政治事务,这方面记载颇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猛笼和猛混两土酋,借口勐遮土酋嫁女给车里宣慰使三宝历代借此欺压,勾结兰纳土酋攻打车里,兵势甚大号称二十万,围困景陇一个多月,后来得到孟艮支援才解围,三宝历代为了答谢孟艮,将猛麻猛拉送给孟艮。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缅甸攻打孟艮,孟艮无力抵抗,于是就向车里求救,车里宣慰使刀韫猛出动上万象兵支援,结果最后引火上身,被缅甸记恨攻打车里,刀韫猛被缅甸掳走。车里宣慰使刀承恩凭借母亲娘家孟艮的支持,成功继承宣慰使的职位,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联姻关系,孟艮土司将女儿郎鸳嫁给了刀承恩,后来夫妻关系不和睦,郎鸳凭借娘家势力将刀承恩驱逐到山里好几个月。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看到,新月地带的傣泰土司政权通过联姻政治和嫁妆地等手段联结在一起,当一方受到外来势力冲击时,另一方会给予支援,有时也会通过“印太”娘家的身份介入对方的政治事务,但总体来讲,这些地方制度维持了新月地带各大土司之间的政治平衡,保持了各自的“独立”地位,免于被其他土司吞并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