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是人类的本性之一。不仅和自己比,也和他人比。具体到长跑这项运动中就表现为,锻炼者总是想比原来的自己、或者比其他人,跑得更快一些、跑得更久一些。于是问题来了,跑步新手一旦开始上路奔跑,应该更加注重配速的提高,还是跑量的堆积呢?
你为什么要跑步?没有目的,无从谈起。
在回答“配速和跑量应该更注重哪一个”之前,必须先回答一个基础问题:你为什么要跑步?也就是,你跑步的目的是什么?要注意的是,跑步的目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锻炼者身体、需求、想法的改变而改变。比如刚开始,你或许只是想减肥,后来你想跑得更快一些,再后来你决定去参加半程马拉松,由此跑步训练方案也需要不断调整。对于普通跑步者来说,跑步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第一类,减肥。对于平时不锻炼的人来说,在初始阶段(大约1至3个月),哪怕不跑步,而是参加更为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瑜伽等,也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也就是说,如果仅仅是为了减肥,新手根本没必要追求什么速度和跑量。
第二类,改善身体健康。跑步锻炼可以非常直接、快速且有效地改善锻炼者的心肺功能,只要能长期坚持,将会总体上身体素质的改变。但这和跑步的速度、一共跑了多少距离关系并不大。当然,才跑了一天的跑者,和已经跑了一年的跑者,肯定差距明显。但同样是跑了一年的跑者,一个跑了400公里,一个跑了800公里,两者的身体状况都会得到极大改善,但不会有本质差别。
第三类,力量训练者减脂,塑造体型。力量训练者在减脂期往往会投入大量的跑步之类的有氧运动,以求减掉更多的体脂,令肌肉线条更清晰。这时,跑步的速度和每次的运动时长都要严格控制。许多人甚至采用快步的方式来锻炼,时长也会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以尽可能避免肌肉的流失。
由此可见,从大多数人的“跑步目的”这一角度出发,跑得有多快、要堆积多少跑量,都不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有人肯定问,那么不求快、不求量,跑步的锻炼效果是不是就不好了呢?
跑步锻炼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什么?
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大多数普通人参加跑步运动的问题,而不是专业运动员或准备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跑者。一旦以参加长跑比赛为目标,则肯定对速度和跑量有要求,但这和普通跑者无关。那么,跑步锻炼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什么?
首先,每周跑步几次很重要,即运动频率。一周跑一次,和一周跑三四次,有本质上的区别。从相关研究和实际训练经验来看,每周跑步三次是确保形成有效锻炼压力和效果的起步线。比如你只是在周末时参加一两次跑步,那么你就始终处于休闲娱乐阶段,其效果等同于无。但御行君也不建议你每天都去跑步。所谓过犹不及,每周超过5次以上跑步,反而极有可能因为身体无法得到休息而引发“过度训练”的问题。
其次,每次跑步应控制在合理的时长或距离内,即运动时长。有人要问:一次该跑多远或多久呢?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同。对于一个新手来说,一次跑两三公里可能就足够了。而对于一个跑了两年的跑者来说,一次跑1小时也很轻松。大致上来说,每次的跑步时长应该控制在30至60分钟。如果刚开始无法连续跑动,那也无需强求自己,你可以跑跑、走走、停停,以“在自己稍稍感觉有点困难的运动强度上限附近”完成一次锻炼就行了。而这个“稍稍感觉有点困难的运动强度上限”是会随着锻炼者运动水平的提高,动态提升的。当然你一旦停跑了,它也会下降。
第三,长期坚持。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影响跑步(或其他任何一种运动)锻炼效果的因素。你只有一年、两年、三年的坚持下去,你才能真正看到持久的锻炼效果。不过要注意,最好不要只参加跑步一项运动,运动的多样化以及内外兼修,能够有效降低单一跑步可能造成的运动伤害。至于跑量,你根本不用关心。一旦你长期坚持下去,你的跑量自然会很惊人。
至于“运动强度”,也就是“跑步的速度有多快”。事实上,通过前面的分析,已经可以知道,运动强度真的不重要。普通人追求跑得快,将自己跑得死去活来的,纯粹是自找没趣,还会增加运动风险。只要你在前述三点上做好了,你就能瘦,就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而且和“跑量”一样,只要你能长期坚持,你的跑步速度自然就能提高。而在跑步开始的初期,将跑步速度放到最低的程度,越慢越好,或者以“走跑结合”来代替,可以有效缓解跑步产生的激烈的让人不适的运动反应,从而让跑步新手们更愿意坚持下去。
现在可以有一个简单的结论了:如果你不准备参加马拉松比赛,不是专业长跑运动员,那么完全可以忽略“跑得有多快、跑了多少距离”这样的问题,它们对你的锻炼目标并无帮助。而只要你能坚持下去,“速度变快和跑量增加”只不过是自然形成的两个结果罢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