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林到人间,从传统到现代,从遁世到救世,星云大师提出“人间佛教”的概念,先出世再入世,并一生身体力行之。如果不是偏居台湾一隅,星云大师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排名前三的高僧。
在他97年的人生岁月中,经历了北伐时期、军阀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两岸分离;走遍世界五大洲,平均每年环绕地球一两次;上至国家元首,下至贩夫走卒,一概平等对待,视为朋友;他弘法建寺、兴办教育、养老育幼、救济孤苦、社会服务,皆尽心尽力。
想起李敖那句话,“如果我不是在台湾,中国文学史上的前三名一定是李敖、李敖、李敖。”可是台湾省太小了,李敖在大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能比刘慈欣、于正都低。星云大师做了那么多善事,说了那么多至理,在大陆仍然不为人所知。你看这位通信界人士就对星云大师不甚了了。
这位通信界人士认为这个和尚——并不认可大师和高僧的说法——没有什么超人的智慧,对中华文明和世界和平好像也没什么贡献。因为最烦文人附庸风雅,所以对于不了解的人和事物,第一时间采取否定和远离的态度,这也是这位人士一贯采取的态度,特别是对所谓的“文科”、哲学社会科学人士,何况是宗教界人士呢?
星云大师真的像他说的这么不堪吗?公道自在人心,真理越辩越明。
星云大师为什么出家?
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39年在南京栖霞寺出家,是临济宗第48代传人。临济宗以扶危济困为己任,历史上著名的济公就是临济宗传人。星云大师出家时年仅12岁,在那个战乱年代,出世,出家,不失为一个独善其身的好选择。可是星云大师并没有为了一口斋饭躲进寺院里,他因为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对学习知识如饥似渴,佛学院毕业后还以僧人的身份开课讲学——讲的不是佛学,是真正的文化知识。
50年后,他和母亲在日本东京机场重逢,星云大师问母亲:您为什么让我出家?
母亲说: 因为我不能培养你成才,栖霞寺的老和尚说能让你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就同意了。
也许这就是佛缘。星云大师的知识,书法,慈悲,从那时候起逐渐积累。
星云大师为什么去了台湾?
既然知道台湾小,为什么还要去台湾呢?星云大师一直处在国统区,还参加过僧人救护队。去台湾可以说是被时代裹挟,很难说是个人选择。因为这个“被动”的选择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运。刚到台湾那段时间,他一度被当作“匪谍”看待,穷困无助。
直到后来,他们找到了台湾高雄的佛光山,那里原本是几个连成一片的荒山,经过星云大师及其弟子们的长期营建,已成为台湾省最大的佛教寺院和临济宗门庭。
超凡智慧
大师的超凡智慧不是几个人几篇文章就能说完的,仅举一例。一位对于星云大师有所了解、接触和受惠的人士,近日对星云大师表示了深切的怀念和感恩。尽管这位人士也是有争议的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这个角度去了解和理解星云大师作为一个“槛外人”的处世智慧。
2015年,正是这位人士内外交困的人生低谷。他长期以来信奉“世界因我不同”的人生信条,可是大师对他说,人是很渺小的,多一个我、少一个我,世界都不会有增减。一个人如果老想着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那其实是在追求名利啊!人生难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变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很显然,任何一个“槛内人”听到这番言论,都会下意识地把它归结为出家人对世俗名利特有的淡漠态度,不必当回事,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成功学,都是实干、奉献和回报,不可能像出家人那样四大皆空、不问世事。
大师继续说,世间的完美与缺陷本来就是共存的,是从人心产生的分别。真正有益于世界的做法不是除恶,而是行善;不是打击负能量,而是弘扬正能量。
伟大贡献
星云大师和一般的和尚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主张人间佛教,主张先“出世”再“入世”,为社会做贡献。用现代通俗语言来说,就是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积极传播正能量,而不是一味在寺院里清修。他一生在全球各地创建了近300多个道场、16所佛学院、20多个美术馆、30余个图书馆、5所大学、100多所中小学,影响之大,遍及全球。可以说星云大师是现代“济公”。
星云大师一直热衷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奔走,以佛缘促人缘。他说过,两岸和平统一是他最大的心愿。
一个和尚,超越了吃斋念经的境界,提出让佛教走向人间,让僧人在人间普施慈善,兴办教育,扶危济困,几十年如一日,这正是他所提倡的“思想国际化、学习现代化”。凭借他对佛教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完全可以和玄奘、虚云等人并列中国高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