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宋哲元任陕西省主席兼剿匪总司令期间致力于肃清当地的土匪势力,其中的头目党玉琨被击毙了两千多同党,还被俘获了5000名俘虏。

在面对这5000人如何处置的问题上,宋哲元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宋哲元为何态度如此强硬?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一切也都让人感到好奇。

年少好学,志向远大

1885年,宋哲元出生于山东省乐陵市的一个读书人之家。

当时正值清朝末年,世道混乱,人心惶惶,这样的乱世毁了不少家庭;同时也塑造了像宋哲元这样的一批有识之士。

在宋哲元的记忆中,父亲经常外出学习,但却并没有缺失对他童年的陪伴,那一封封写满了关心字眼的信件都让宋哲元印象深刻。

也许是被父亲所影响,宋哲元也养成了热爱读书的习惯。在他识字后就经常待在父亲的书房里,捧着一本大块头看得津津有味。

在宋哲元成长期间,他亲眼目睹了许多悲剧的发生。

看着被打压得抬不起头的老百姓们,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父亲之前在信中写到“唯有新的知识和力量才能救中国”的含义。

那时的他虽然还不知道革命是为何物,但想要改变现状,让手无寸铁的普通老百姓不再受欺负的志向已经在他的脑海中渐渐产生。

在正确的启迪以及自身天赋的加持下,宋哲元很快便展现出了他远超同龄孩子的见解与观念。

上学期间,少年宋哲元遇到了一位同样拥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先生。先生在讲述课本知识之外还十分喜欢向他们传输一些先进思想,这让宋哲元受益颇多。

一次,先生以人生规划为题让他们撰写文章,而宋哲元的文章却让他眼前一亮。宋哲元在方格纸中一笔一划的认真写道:

“如今之中国,世道混乱,人心惶惶,急需有识之士。尔等之辈不可忘却国耻,应为国家奋斗,为人民奋斗。”

先生教书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志向如此远大的学生。那天,宋哲元被叫到办公室,两人没有了师生之间的身份限制,像是朋友一般谈论了许多事情。

在聊天过程中,哪怕是教书多年的先生也被宋哲元这个少年郎的见解与认知所深深折服。他拍着少年稚嫩的肩膀,心中是说不尽的感慨。

“哲元,为师教书这么多年,见过太多浑浑噩噩,不知为何读书的学生,像你这样的真是少见。如今你即将毕业,为师希望今后你能够始终保持这样的志向,真正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宋哲元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与恩师的教诲,当然后来的他也并没有辜负这些殷切的期望,选择加入革命,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奋斗。

加入革命,为国奋斗

1907年,宋哲元考入北洋陆军第六镇随营武备学堂,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预备役军人。

在人才济济的学堂中宋哲元依旧脱颖而出,又先后遇到了多位爱惜人才的知己,在他们的帮助下开始一点一点开拓自己的革命事业。

凭借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宋哲元一路晋升,短短几年时间就被提升至陆军少将。

对于这样的荣誉朋友们都调侃他今后可以安心“养老”了,可宋哲元并没有被这样的思想所同化,哪怕现在身居高位,每次战役仍然冲在最前线。

1924年的一场战役中,宋哲元再次展现了他过人的领导本领和绝佳的勇气信念。

那时的他们在地理位置和人员数量上也都处于劣势,就连自己战友们都觉得这场战争必输无疑,而宋哲元却创造了奇迹。

他在作战之前对敌军放出的挑衅话语充耳不闻,专注于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那从容不迫的模样仿佛已经锁定了胜局。

而现实情况也没有让人失望。因为对方过于轻敌,再加上宋哲元的正确指挥,这场战役最终以宋哲元带领的军队取得胜利而结束。

面对大家的赞扬,宋哲元也只是微微一笑,那云淡风轻的模样让人根本无法想象他在刚刚结束的战役中其实是率先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人。

这一仗让宋哲元的名声一炮打响,面对这样一个新起之星,不少见风使舵的人纷纷开始送礼巴结。

面对这些诱惑宋哲元依旧十分清醒,他将所有的礼物都拒之门外,并且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各位不用对我施以如此礼遇,我只不过略懂一二战略之术,不值得大家的如此重视。”

在宋哲元的坚持下,他并没有被污浊的官场所同化,依旧践行着当初许下的“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的承诺。

后来,宋哲元应上级命令前往承德,在他的领导下当地许多不良风气得到明显改善,离开时也受到了承德民众的夹道欢送。

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更是紧紧抓住宋哲元的手,泪眼婆娑的说道:

“宋长官,一直以来我们都被地主折磨得喘不过来气,谢谢您灭了他们的嚣张气焰。您可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面对如此真挚的道谢,一向不显山不露水的宋哲元也十分动容,他回握住老人的手,并向她做出了保证。

“您不用道谢,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一直以来我对欺压百姓的行为都深恶痛绝,能为制止这种不良风气尽一些绵薄之力自然是我的荣幸!”

在长期的工作中宋哲元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让他对于惩治土匪地主的工作显得如鱼得水。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1928年在陕西工作时他却遇到了十分难缠的一个“拦路虎”。

遇到瓶颈,苦寻出路

那时,宋哲元被任命为陕西省主席兼29军剿匪总司令,原本准备大干一场的他遇到的第一个大麻烦就是西北地区乱想丛生的土匪势力。

而在数量繁多的土匪帮派中,最嚣张的还是一个名叫党玉琨的伪君子。

在上任之前宋哲元就听说了党玉琨的“大名”,在得知他在当地做出的一些为非作歹的事情后,宋哲元气得直拍桌子。

“我一定要让这个丧尽天良的恶人早日伏法!”

对此,宋哲元试图用之前对付土匪恶霸的那套方式来对付党玉琨,结果却发现这个人十分狡猾,和之前的那些闲散人员有着很大区别。

随着整治行动的接连失利,宋哲元的耐心和信心被逐渐消耗殆尽,反而党玉琨的嚣张气焰越燃越旺。

一次,党玉琨带着一众兄弟下山抢劫侥幸逃脱后直接回到寨子里开起了“庆功会”。

“兄弟们,为我们的又一次成功行动举杯!”

在他的带动下,大家喝了很多的酒,话题自然也就落到了新上任的宋哲元身上。党玉琨的一个得力手下却一脸的不屑。

“大哥,我听他们都说宋哲元很厉害,今天这么一看其实也不过如此嘛!还是我大哥英明神武!”

而这样的吹捧也极大满足了党玉琨的虚荣心。

“今天也不过是给姓宋的一个下马威,之后的路咱们走着瞧!”

这边忙着庆功贺喜,而宋哲元那一边因为又一次的失利陷入了短暂的低落之中。

对于他来说,像党玉琨这样老奸巨猾的土匪头目还是第一次见到。面对这样难以击破的“对手”,他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宋哲元整整一天都把自己关在屋里,没有人敢前去打扰,最终还是他的夫人推开了那扇紧闭的房门。

只见宋哲元呆坐在椅子上,双目紧闭,眉头拧起的沟壑透露了他的烦躁与不安。见他没有发觉自己的到来,宋夫人率先开了口。

“哲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说出来,你这样是会把自己憋坏的。”

在夫人的引导下,宋哲元将这几次自己与党玉琨只见对抗的失利都讲了出来,吐出了多日郁结于心的烦闷之气。

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宋夫人是一个绝佳的聆听者。她引导宋哲元将这些苦恼都倾诉出来后,说了一些她自己的见解。

“我可能并不能给你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可我知道凡是人就一定会有自己的缺点。就算党玉琨足够奸诈,他也一定会有自己的致命弱点。你只要分析透他的弱点,再逐一击破,定能成功。”

这番话让迷茫无助的宋哲元幡然醒悟,他不再沉溺于负面情绪中,认真分析了自己与他的这几次交手情况,重新制定了计划方案。

成功俘获,深恶痛绝

经过大量的研究,宋哲元发现党玉琨这人虽然反侦察能力很强,但太过骄傲,容易轻敌,他决定从这方面入手,将这个亡命之徒收入法网。

显然以党玉琨的性格并不会满足于一时的胜利,在消停了几天后他又开始兴风作浪。

宋哲元对于这样的挑衅行为置之不理,也没有像之前那样大规模的排兵布阵,这让党玉琨十分吃惊,认为这是妥协的表现,更加肆无忌惮。

表面上宋哲元没有任何举动,但在暗地里他在党玉琨一行人可能经过的所有的往返线路中都布下重兵,势必要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

因为没了阻力,党玉琨显得更加如鱼得水,带领一帮兄弟抢了老百姓的许多财物后兴冲冲地准备返回寨子庆祝。

而他这次走的是和之前一样的路线,在山上等待许久的宋哲元目光锐利得像一头蛰伏的黑豹,只等猎物乖乖进入包围圈。

待他们又走近一些后,宋哲元一声令下,训练有素的士兵们拉动枪栓,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这突如其来的枪声让山下毫无防备的土匪们像惊弓之鸟一样很快乱作一团,枪声,嘶吼声,呻吟声混在一起,场面十分混乱。

这时的党玉琨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嚣张,面对这样突发的紧急情况,他顾不得再指挥大家,只得自己先仓惶逃命。

而作为重点抓捕对象的他又怎会逃脱成功?宋哲元部队中最优秀的狙击手瞄准了党玉琨的心脏,一击毙命,党玉琨瞬间倒在了血泊之中。

都说树倒猢狲散,见大哥被击毙剩下的土匪更是慌张,根本来不及抵抗就被包围了。看着蹲在地上双手抱头瑟瑟发抖的人们,宋哲元眺望着远方的群山,神情中充满了忧郁。

清点人数的士兵很快完成了工作,听到俘虏数量足足有五千人时他显得更加烦躁。

待手下将这帮土匪抢劫的所有财物都清点好后,到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这剩余的5000人该如何处理?是全部击毙还是放他们一条生路?

在做这个艰难的决定之前宋哲元沉默了许久,在手下又一次低声询问这些人该如何处置时终于下定了决心。

“杀!不能让这些祸害再伤害无辜百姓!”

对于他的这一决定众人感到非常吃惊,纷纷劝他三思而后行,但是宋哲元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我刚才认真观察过他们的眼神,发现他们眼中充满了愤恨。在党玉琨的带领下,这些人早已没有了纯良之心,如今若把他们放走也无异于是在放虎归山。我宋哲元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今天也一定要杀掉这五千名俘虏,绝不容许他们今后再欺压百姓!”

随着宋哲元一声令下,这五千名俘虏被击毙,西北地区最大的土匪帮派被成功剿灭。

事后,宋哲元并没有让这些人丧尸荒野,他命属下挖了一个大坑将他们全部埋在一起,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个安息之地。

在宋哲元的治理下,西北地区的不良风气渐渐被肃清,原本猖狂的土匪们也都不敢再下山抢劫,百姓们也都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

对于宋哲元来说,杀掉五千名俘虏这一行为也许会让他被后人冠以“冷血”之名,可为了保护好所有的普通老百姓,他宁愿独自承担这所有的误解。

这样一位一心只为人民的英雄值得我们的铭记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