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9月,郁达夫受聘去北大任教,他好面子想乘坐小汽车赴任,便从旅馆打电话叫出租车。

可听完接线员的话,他却放弃了这个打车的计划。

01

01

1901年,中国第一辆小汽车登陆上海滩。

那时,能拥有一辆小汽车的人非富即贵。

有些人虽然买不起车,但为了装点门面,也想在出行的时候乘坐小汽车。

于是,就有嗅觉灵敏的商人嗅出了其中的商机。

没过多久,中国的第一辆出租车就行驶在了哈尔滨的街头。

当时,这种在街头专门接送客人的小汽车,被称作“营业小汽车”。

《哈尔滨志》中曾记载:“1903年,哈尔滨出现了专业的‘营业小汽车’,虽然不足10部,却开了我国出租汽车运营的先河。”

由于时局动荡,当时的出租车行业出现了一些令现代人匪夷所思的“怪象”。

那时的旧中国是个超级“贫油国”,用油基本依赖进口。

可当时战乱不断,军阀混战需要汽油,革命军北伐需要汽油,抗日战争也需要汽油……汽油的价格水涨船高,甚至比汽车还要金贵。

这样看来,留给出租车业的汽油,更是少之又少,贵之又贵。

1947年8月8日,杭州《正报》登载当时的物价如下:

本土米每石售价35万元(法币),美孚散装汽油每升市价37.5万元。

这样一看,1升汽油的价格,甚至比1石米还要贵一些。

而1石米约160斤,相当于一个成年人1个月的口粮。

算下来,给汽车加1升汽油的钱,足够一个成年人吃1个月的饭了!

02

02

汽油供不应求,国民政府当然要采取强硬政策。

首先保证供应军队、党政机关用油,而学校、报社、民营企业和私家车用油则被严格限制。

如果你想加油,得先拿着行车执照去工务局办理一张购油证。

这张购油证限加68升汽油,有效期3个月。

如果多加油,或者加油时拿不出证,工务局将吊销你的行车执照。

可这68升汽油,绕南京城跑上10多圈就烧完了,哪儿够出租车用啊?!

办法总比困难多,出租车司机动起了脑筋:“加不起油,咱就加酒精,加煤炭。”

其实,酒精做汽车燃料不足为奇,可在汽车上烧煤炭就令人称奇了!

当时有一家民国老报纸就刊登了一则广告,介绍将汽车由烧油改装成烧炭的业务。

具体的改装方法是:

先把车尾的行李舱舱盖掀掉,安装一个火炉子和三个铁罐子。

一个铁罐子装水,用来往炉子上喷水雾,以便让煤炭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另外俩罐子则装了滤网和炭心,以便把一氧化碳里的水汽和粉尘过滤掉。

这一个炉子和三个罐子协同工作,可以输出干净的一氧化碳。

然后再在炉子上接一根能耐高温的输气管,把生成的一氧化碳送进发动机,让它们在那里充分燃烧,转化为汽车的动力。

这样表面上烧的是煤炭,实际上最后烧的还是燃气。

但这种“烧炭”出租车,使用起来简直麻烦不断……

03

03

首先,要想把这种“烧炭”出租车发动起来,必须经过一长串流程:

司机先得生炉子,用废报纸把柴点着,然后再加煤炭,接着用大扇子把火扇旺,往炉子里注水,然后才能打火启动……

由于发动时间太过漫长,经常让客人们等得心焦气躁。

另外,这种出租车在开车途中也很麻烦。

每开一段路程,司机就得下车来清理炉灰,往罐子里续水,拿火棍捅炉子……以免中途熄火。

有时候火不旺了,或者缺水了,一氧化碳立刻短缺。

这时发动机的动力接续不上,汽车前行时就会出现时快时慢,一拱一拱的,客人乘坐起来十分不适。

当然,这种出租车最怕跑长途。

因为煤炭一旦用光,就得把车子停在路边,步行去附近的商店买煤。

要是不巧熄火在荒山野岭,那就只能推着汽车回家了。

以上种种,导致当时出租车数量稀少,车费更是贵得离谱!

04

04

民国时的出租车有3种收费方式:按时收费,按里程收费,包日收费。

若按时收费,每小时大约4块5角大洋。

除了车费,乘客还要另给司机约10%的小费。

这样算下来,用车一小时,需要支付约5块大洋。

要知道当时一名北大教员在北大图书馆打工一个月,只能赚8块大洋;

鲁迅先生家里的老妈子管吃管住,每个月工钱只有两块大洋……

这样昂贵的车费,难怪连郁达夫都得掂一掂钱包,更别说下苦力的老百姓了。

因此,出门乘坐出租车,成为民国时期身份的象征,也连带着出租车司机成为一个很有面子的职业。

上世纪30年代,许多待字闺中的姑娘相亲的时候,都希望对方“若是出租车司机最好。”

不过,民国时的出租车业昙花一现,很快就走了下坡路。

据资料显示,1942年,北京出租车有521辆,到1949年则只剩下180辆。

说到底,还是跟汽油不够烧、烧不起有关啊!

*本文史料参考出版书籍《京华通览:北京的民俗》、《醉民国》。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好文推荐

好文推荐

“旗袍夫人”宋美龄,99箱行李,50箱装满旗袍

“我姑母是唯一回过娘家的清朝后妃!”清末皇家名媛唐石霞亲述

大年初一慈禧进膳,鞭炮不能停,鞭子满地抽,四金刚五百罗汉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