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是每家烹饪时不可缺少的一剂调味品,但是近年来,网上一直流传着不少关于“酱油致癌”的说法,这消息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和恐慌,越来越多的人担心吃酱油会危害身体健康,那么酱油对身体真的有害吗?会不会致癌?来来来,关注过客,听过客说。
酱油真的会致癌吗?
酱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调味品,以大豆、小麦、盐和水为原料,经过多道复杂的制作工序而成。酱油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早在中国汉代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如今,酱油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的烹饪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而网上之所以流传“酱油致癌”的说法是源于此前一份关于酱油的检测报告,2016年,《消费者报道》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21款酱油,包含8款儿童酱油、7款生抽、6款老抽。据检测结果显示,其中有11款酱油检测出了含有4-甲基咪唑的成分,最高的含量达到了6mg/kg,而4-甲基咪唑被认为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
4-甲基咪唑是什么?为什么说它致癌呢?4-甲基咪唑(4-MEI)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于某些食品中的防腐剂、色素和香料成分,而在酱油生产过程中,4-甲基咪唑是生产焦糖色素(氨法和亚硫酸铵法)时产生的。焦糖色素是一种增加食物色泽的着色剂,通常添加于各类烘焙类便利食品(例如,面包)、可乐等软性饮料、酒精饮料、酱油等。
之所以说它致癌是因为它被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确定为第2B类致癌物质。但是我们此前说过,一切抛开剂量谈毒性的都是耍流氓,不能因为产品中有添加这个物质就认为一定会致癌,而是要看剂量。
据国际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一天服用200mg以内都不会对人体有任何危险,而检测的酱油中最高的含量才达到了6mg/kg,一般每次使用酱油基本也不超过5毫升,所以这个摄入含量是非常低的,不会对人体带来危害。
另外,关于“4-甲基咪唑可能致癌”的说法目前并没有相关的科学依据,其次,我国对于酱油的生产都是有成分标准要求的,只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酱油基本都是没问题的。
其实早在2012年时,4-甲基咪唑就曾引起过争议,有媒体报道称,多款可乐中都含有较高含量的4-甲基咪唑,并称该物质可能致癌。虽然没有证据表明4-甲基咪唑对人体的危害,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仍把4-甲基咪唑列为了致癌物质,而可乐的厂家也不得不更改配方,降低4-甲基咪唑的含量。
而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针对4-甲基咪唑给出的声明中称,消费者每天必须喝1000多瓶可乐才会引发患癌的风险。
酱油吃多了会变黑?
网上除了“酱油致癌”的说法,还有人称孕妇在怀孕时如果吃多了酱油的话,会导致婴儿的皮肤变黑,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人的皮肤颜色主要和他们的基因有关,不同的人有不同数量的黑色素细胞,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皮肤颜色。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因素会影响皮肤的颜色:
一是环境因素:黑色素是一种由酪氨酸合成的色素,它会随着紫外线的照射而增加,也就是被晒黑。
二是荷尔蒙因素:荷尔蒙可以影响皮肤的黑色素合成,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荷尔蒙的影响,皮肤可能会变黑。
三是染色因素,皮肤接触某些化学品或染料可能导致皮肤变黑。
而婴儿的肤色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与孕妇食用酱油并没有必然联系。之所以有谣言称吃酱油会变黑,主要是因为酱油中含有“酪氨酸”,而黑色素是由酪氨酸经过酪氨酸酶催化生成,但酱油中含有的酪氨酸含量非常少,比豆浆、牛奶的还少,所以不会对人体的肤色有影响。
所以说,皮肤变黑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而酱油并不是导致皮肤变黑的主要因素,关于孕妇食用酱油会导致婴儿肤色变黑的说法也缺乏科学根据。
如果选择好酱油?
市面上的酱油一般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两种,酿造酱油是一种传统的制作方法,过程相对复杂,需要经历曝晒、发酵、过滤、熬制等多个步骤,制作周期也较长,常常需要数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酿造酱油的口感丰富,酱香浓郁。
而配制酱油则是一种工业化的制作方法,它使用了多种添加剂来快速调配制作,包括色素、香精、防腐剂等,过程简单,口感单一,所以尽量选择酿造酱油。
除此之外,还要学会看标签,比如生产配方、制作工艺、执行标准、质量等级等,都会在酱油瓶子上的标签上写着。首先要看它的酿造工艺,看标签上写的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如果是酿造酱油还要看清标注的是传统工艺酿造的高盐稀态酱油,还是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的速酿酱油,一般来说,前者要比后者更好。
其次是看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氨基氮含量越高,代表酱油的品质越高,比如氨基酸态氮≥0.8g/100ml为特级(代表每100毫升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不小于0.8克),氨基酸态氮≥0.4g/100ml为三级,介于两者之间为一级或二级。
最后要考虑用途,根据自己的用途来选择,比如有的是炒菜时候用的,不能生吃,通常酱油瓶身上也会标注适合烹饪(炒菜用)还是佐餐(可以生吃,比如凉拌时候用)。
好了,今天就到这儿了,关注过客,听过客说,我们下期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