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拍摄于清末民初(1905-1915年)的照片,定格了老北京的建筑和社会生活的瞬间。更难能可贵的是,摄影师对这些照片进行了手工上色,让我们看到了老北京多姿多彩的历史风貌。

北海是风景秀丽的皇家园林,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有树木怪石,既充满自然野趣,又有江南园林的神韵。乾隆皇帝特别喜欢在其中游览,说“园林之乐,不能忘怀”。到慈禧太后掌权,她命人修建了铁路和小火车站,连通她的寝宫仪鸾殿,经常乘小火车来园游宴。

绣漪桥拱形特别高,被人形象地称为“罗锅桥”,这么设计是为了方便船只通行。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来颐和园时,经常从西直门外倚虹堂或乐善园上船,经长河从绣漪桥下进入昆明湖,也算是皇家交通的要道。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每年孟春时节皇帝到此祈谷,求老天保佑这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祈谷坛、甬道以及两边的广场上杂草丛生,显然已经疏于打理。光绪帝去世后,宣统帝因为年幼,就不再亲自到此祭祀了。

清初营造天安门时,赋予它“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它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最大,位于皇城中轴线上,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甬道及两边的广场上杂草丛生,很久没人清扫了。

前门东站建于1901年,是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由英国人建起来的,当时朝廷试图阻止,但是根本没用。把火车站修到城内,慈禧太后很不高兴。到1906年,由于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的需要,朝廷根据形势的变化又在前门西建了一座火车站。前门站不是最早的火车站,但肯定是近代北京最重要的火车站。

这个官轿有四名轿夫、一名轿头,行轿时轿夫不能大声说话,起轿、落轿不能胡来,全部要听轿头指挥。按照清朝规定,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外省督抚乘“八人抬”,督抚部属乘“四人抬”。

提到轿子,很多人以为都是轿夫抬的。其实不然,也有轿子是马、骡子、驴抬的。人抬轿子用的人工多,成本高,有排面,一般是富贵人家用。骡驮轿用畜力,省钱,一般是平民之家用。其实,骡驮轿除了成本低,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走得更快、走得更远,轿厢宽大,人坐在里面更舒服一些。

黑龙潭龙王庙规模宏大,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手工着色没有体现出红墙)。相传黑龙是东海龙王的儿子,有一年它外出归来,发现自己栖身的龙潭被一条白龙霸占,这白龙经常幻化成白衣秀士为非作歹,伤害百姓,富有正义感的黑龙与白龙在半空中展开殊死拼杀,最终将白龙摔死在画眉山上,黑龙得以重返黑龙潭。因此建庙祭祀。

那些高高耸立的殿宇,就是紫禁城的建筑。周边灰顶的房子,大多是各类官衙。皇城之外,有西式的三层小楼,应该是外国人盖起来的。你能猜出拍摄位置大致在什么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