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陈田良老师在教授拳架步法时,除强调提脚迈步时,要腰提胯、胯提大腿、大腿提小腿、小腿提脚,一节一节松松地提起,提起后脚尖是自然下垂外。另外经常提醒我们的是“无论前进后退还是并步,要膝盖找膝盖,这样自然地做到了裹裆,达到护裆的作用”。我记着陈老师就“膝盖找膝盖”问题曾单独提醒过我。是陈田良老师教拳细节中的教学特点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膝盖找膝盖”的步法。前进时,后腿膝盖找前腿膝盖并步,再沿脚尖方向自然迈出。后退时,前腿膝盖找后腿膝盖并步,再沿脚跟方向自然退步。前进和后退,脚移动的轨迹正好是圆弧线,正如陈田良老师经常说的“一动手脚就划弧线”“一动手脚就划太极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膝盖膝盖”的步法,如果彻底放松的话,正好像提起的吊锤自由摆动的轨迹,完全符合自然规律。我们要追究这种松,即脚提起时可想象成是,脚是通过线挂在腰上的,整个腿就是挂脚的一条麻线,脚在重力作用下的摆动,完全是放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脚步的开合也要和神意气内外相合。并步时,神意气收回到中心,出步是神意气催出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陈田良老师所授,一般情况下,两脚的左右距离是一脚宽,尾闾垂直落在两脚延长线交叉点上,这样身体的结构稳定。当然这只是指一般情况,对身体特别的人,应该视情况而调整。陈老师经常在地上划线进行这样的讲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只是我对记忆中陈老师授拳这一特点的理解。分享给大家,欢迎大家指导和否定。这样一是有利于我个人认识的提高,同时也是对太极拳传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