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七一勋章”的颁发现场,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一个白发苍苍、却又步履坚定的老人走上台。
“蓝天野,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文艺事业……”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主席亲自为这位94岁的老人佩戴勋章!
当这位老者面向观众时,人群中发出了惊呼声,有人认出他来:“啊,他不就是三十年前电视剧《封神榜》里的姜子牙吗?”
没错,他就是曾经风靡全国的《封神榜》电视剧里的主人公——姜太公,当年的鹤发容颜,就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如今依然神采奕奕,精气神十足。
但是,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是,他还曾经是我党的一名地下工作者,在革命战争年代为秘密战线作出了很多贡献!甚至包括他的名字——蓝天野,也是党给他安排的化名,一直沿用至今。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耄耋老者传奇精彩的一生!
早年入党做地下工作,隐秘战线搞物资运送
蓝天野,原名叫王润森,1927年出生于河北。在他17岁时,考入了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油画系,他最初的梦想,是想成为一个安静的油画家。
但是,在那个年代,中国大地上战火纷飞,有志青年们都纷纷投身革命事业,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而奋斗,这样的氛围也影响到了他。
在学校里,蓝天野受到进步思想的启迪,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民主运动,渐渐地,在他心里燃起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向往。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的三姐石梅从解放区回到北平,对他的成长引领起到了关键作用。
“弟弟,你马上是成年人了,要像姐姐一样,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拥有坚定的信仰理想,才能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找到重心,不会荒废人生。”姐姐这样建议他。
“姐,那什么样的理想才是最有价值的?我的未来该走一条怎样的道路?”
“我在解放区呆了三年,在那边感受到了真正的革命热情,这次回来,就是配合组织做地下工作。如果你愿意,可以尝试着帮助我,慢慢的,你就懂了。”
就这样,17岁的蓝天野,在姐姐的引导下,成了我党地下战线的一名“外围工作人员”。姐姐既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领导,潜移默化中帮助他完成了革命思想的转变。
“当时,我还在上学,但是暗中一直帮我姐收听情报。”时隔70多年后,蓝天野回忆当年的故事,依然记得很清晰,“大概从1945年开始,每个周末晚上,我和我姐就会偷偷打开收音机,收听来自解放区的广播,播音员会播报很多政策、进步思想,我姐会记录下来,然后我把内容刻印在蜡版、印制成宣传材料。”
就这样,蓝天野把制成的宣传材料带到学校、街道上去散发,向北京城里的人们宣传共产主义思想,默默地为党的事业做着贡献。
随着经验的积累,党组织对他愈发认可,在1945年,他光荣地、秘密地加入了共产党,同时也接下了更多的任务。
每隔一段时间,蓝天野就要出北京城,去往郊外,和党组织进行“接头”。
“那时我刚满18岁,身体好,精力充沛,一大早就骑着自行车,从西直门到西山——当时西山是很偏僻的郊区,对面就是解放区了。我会运送重要的资料,比如国统区一些重大报纸新闻,让解放区同志能及时了解;或者运送药物,比如战士们最需要的青霉素和破伤风针;或者是一些国外书籍,解放区难以购买到的……总之,到了西山郊外,会有同志和我接头,我把东西交给他们,他们也让我转交物资回北京城。”
有一次,因为天寒地冻,下着大雪,任务又很紧急,蓝天野骑着自行车滑倒在水沟里,摔伤了腿。当时从北京城去西山,全都是山路,来回一趟就得要一天。为了抢时间,蓝天野也顾不得自行车了,抱着重要资料,一瘸一拐地硬撑着走向了郊外,终于在规定时间内与同志们取得了联系,然后又忍着伤痛,再走回北京城里。
“回顾年轻时的这些经历,故事很多,困难很多,成长也很多。”在一次电视访谈节目上,年过80岁的蓝天野这样说道,“那时的我,是单纯的、充满理想的,我们那个年代的青年人,都抱着革命事业的目的而工作,组织上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从来不会犹豫。”
就这样,年纪轻轻的蓝天野,持续为我党的地下工作作贡献。虽然他年龄不大,可是党龄却不短,可谓是个经验丰富的党员了!
组建剧社宣传进步思想,巧妙撤离从此沿用化名
1946年之后,还在学校读书的蓝天野,从原本的“油画专业”转向了“戏剧专业”,这也是他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从此与戏剧结下了一辈子的情缘。
“其实,这最早是基于党组织的安排。因为当时在北京城里,几乎每一所学校里都有各种戏剧社,而学生们都是追求进步的,他们通过演绎戏剧,传播积极的思想,宣传民主的理念,所以,共产党充分发扬了这一点,在很多戏剧团体都安置了党员,进行革命渗透。”
1946年5月,北平地下党成立了北平剧联党支部,蓝天野正是党支部的一员,他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在戏剧表演上,这期间,他演过很多革命志士的角色,揣摩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通过这些情境,启发了更多的青年学子,在北京获得了很大反响。
“按照周恩来同志的指示,我们一共建有十个‘抗敌演剧队’,我组建的是二队。我们名义上是国民党的编制,但演绎的都是进步内容,就这样持续了两年多,可以说,我们不知不觉中,把党的宣传工作做得非常出色。”
转眼间,到了1948年,国民党在北京城里的“白色恐怖”愈发扩张,对各种戏剧团体的打压也愈发明显了。蓝天野所在的二队,遭到了国民党的禁令,并且派遣了新的领导过来,准备接替他们,对整个剧团进行清查。
就在这一年,蓝天野和剧团的同事们接到了上级命令——从北平撤离,去往解放区!
大家欣喜万分,可是,剧团里几十个成员,该怎么悄然撤离呢?短时间大规模出走的话,动静太大,会引起国民党的怀疑,恰好当时正值中秋节,蓝天野计上心来,想了一出妙招。
“我记得那天是中秋节,国民党派了新领导过来,要管理我们。我们当时假装表示热烈欢迎,跟他取得好感,然后顺势跟他说:你新来剧团,跟大家不熟,但是给大家一些好处,大家就会拥戴你,正好现在是中秋节,不如放三天假,让大家休息娱乐,这样两全其美。”
果然,新领导听从了这个建议,给全团成员放假三天。于是,蓝天野和同事们策划好,每天悄悄溜走一批,化整为零,三天之后,整个剧团的人都走光了!大家离开了北京城,越过西山,进入了河北和山西交界处,抵达了朝思暮想的解放区!
“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第一次见到解放区,当时的心情激动啊!看到黄土地,看到解放军战士,看到热情的老百姓们,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蓝天野这样回忆到。
而且,最为有趣的是,直到此时,他的名字才开始真正叫做“蓝天野”!
“其实,我的本名叫做王润森嘛,但到了解放区后,组织上建议,为了保密原则,也为了不牵连国统区的亲戚、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要改名字……那么,我取一个什么名呢?”
当时登记的时间紧张,取一个化名,不容多想,一位领导就启发性地问他:“你来到解放区,最先看到什么,给你直观印象最好?”他想了想说:“我看到解放区的天,是碧蓝碧蓝的,解放区的田野,是欣欣向荣的。”领导说:“那好,建议你就叫蓝天野吧。”
于是,“蓝天野”这个名字,成了他的化名。
而他自己也没有意料到,这个名字直到新中国建立后、迄今为止,一直沿用,再也没有改回原来的名字。
“人生总是很奇妙,很多事情总在冥冥之中就定下了,当时只道是寻常啊。就像18岁时我服从党组织的安排,从事戏剧工作,从这之后,我就在戏剧团干了一辈子。”
追求完美促成经典剧目,坚守原则演绎历史人物
新中国建立后,蓝天野被分配在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自此,他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专心地研究表演艺术,演绎了大量话剧角色。
他先后塑造了《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茶馆》中的秦仲义、《蔡文姬》中的董祀等经典的话剧形象,多次为国家领导人现场演出,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上世纪80年代,又参与了许多国产电视剧的拍摄,比如,《渴望》中那个温文尔雅的老父亲,《封神榜》中的神采奕奕的姜子牙,这些人物经过他的表演,都深入人心,非常传神,成为家喻户晓的形象。
蓝天野对戏剧有着完美主义的追求,这也是他不断出佳作的重要源泉。这当中,有两个小故事,特别能反应他对事业的执着。
建国之初,话剧《茶馆》非常有名,是由老舍先生所作,通过茶馆里不同角色的对话,表现了旧中国的黑暗。但在早期,老舍先生原计划的剧本并不叫《茶馆》,而是叫做《秦氏三兄弟》,是一个较长的篇幅。
这个剧本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练时,当时才20多岁的蓝天野眼光独到,见解深刻,觉得可以撷取经典场景,于是,他经过领导的同意,向老舍先生建议说:“《秦氏三兄弟》里有一个片段,是在茶馆谈话的,非常有特色,我建议可以将这个片段专门拿出来,进行拓展,演成话剧。”
老舍先生听过之后,愣了半分钟,然后点头赞同,并答复道:“三个月后,我给你们一个新剧本,名字就叫《茶馆》!”
因此,后来才有了这部经典话剧。
还有另一则小故事,是关于上世纪80年代的国产剧《封神榜》。
当时,蓝天野受邀出演主角姜子牙。但他到了上海剧组,试装之后,又开始较真起来了。他对服装不满意:“这些服装怎么都是花花绿绿的?用各种塑料拼凑起来?《封神演义》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学中的经典,体现的是商周时代人民如何推翻纣王的故事,服装上至少设计得要有历史厚重感。”
原来,当时上海剧组请的是来自香港的服装设计师,香港人为了追求商业化,在服装上过度地渲染新奇,做成花花绿绿的样子。
但是,蓝天野坚持原则,要求服装一定要体现出历史厚重感来,不然的话,他拒绝出演这种过度商业化的拍摄。
最终,剧组尊重了他的意见,采用折中的方式,大幅修改了服装和台词,将这部电视剧打造得更有历史感,才有了后来的经典传颂。
如今,蓝天野老人已经是94岁高龄,但他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甚至还经常受邀回到剧团当顾问,给年轻一代进行指导。他常常说:“我很少讲‘养生’,不纠结吃什么营养补品,我注重的就是认真工作,安心生活,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和事业,身体就没有大问题!”
在2021年6月29日,蓝天野老人迈着缓慢而坚定的步伐,走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接受了主席颁发的“七一勋章”,这代表着党对他一生事业奋斗的认可!他是一名为我党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党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