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上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从入朝前准备到第五次战役期间,都贡献了独到的军事指挥,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在第五次战役前,他提出的建议没能被彭德怀采纳,也让彭德怀后悔不已,说这次战役是自己一生中四次军事错误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很快美国宣布参战,朝鲜局势朝着不可控方向发展。

7月7日,面对局势不明的朝鲜战局,中央军委召开会议,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并下令让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所属的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和四十二军,以及三个炮兵师和高射炮兵、工兵、汽车团各一部迅速集结,开赴东北地区,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局。

当时第十三兵团的司令员是黄永胜,按理说用十三兵团的兵,那就应该让黄永胜去统领,但在统帅人员的问题上,中央军委还是召开了一个会议,最终决定让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与黄永胜对调,由邓华去统帅第十三兵团,做入朝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当时邓华还在广州,他刚刚率领第十五兵团结束了海南岛战役,于7月25日赶到了北京,他也是最早被确定下来的入朝部队指挥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邓华的这项任命,最早是由林彪和罗荣桓等人提议的,毛主席在考虑过后也点头同意了,其根本原因在与林彪与罗荣桓对麾下的各部队司令员有非常深的认知,邓华为人稳重、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对重大决策敢于拍板,这些素质是非常难得的,尤其是我军很可能要和现代化最强的美军交战,这些都是军委各领导选择邓华的原因。

再加上刚刚结束的海南岛战役中,邓华率领部队作战出色,以木船打军舰,取得了大胜,这也是毛主席等人会同意林彪提议的原因。

邓华抵达北京后,立即投入到了部署入朝部队的准备工作当中,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邓华这个“新司令”就迅速整顿了各部队,完成了各军由和平转入战争,由打国民党军到打世界第一流美军的思想转变。

为了如臂驱使,邓华上任之初就重组了十三兵团的领导机关,为了迅速展开工作,他向中央军委提出建议,不仅要调换两个兵团的司令员,对于各兵团机关也应该对调,中央军委在讨论后很快批准了邓华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邓华又给中央军委建议将十五兵团的副司令员洪学智和政委赖传珠调入十三兵团,还把十二兵团的参谋长解方也调了过来。

事实证明,邓华重组十三兵团各机关的决定是效果显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成立后,彭德怀立即决定以十三兵团机关为基础组建志愿军司令部,邓华与洪学智分别成为志愿军第一、第二副司令员,解方也成为志愿军参谋长。

在各项后勤物资的调配工作中,邓华主持召开了十三兵团的第一次军事会议,会上除了听取各军的思想动员情况外,着重了解各部队的物资短缺问题,他将这些问题全都提升到整个东北军区的层面上来,要求一并解决,确保所有后勤装备在八月底前完成补给。

最后,邓华还制定了各部队的入朝开进计划,入朝计划非常繁杂,在邓华的亲自率领下,第十三兵团司令部发挥了显著作用,对部队番号、着装、通讯、行进路线、协同联络、翻译等各项事务提前做出预案,特别是针对夜渡鸭绿江,他们不仅考虑到了如何隐蔽伪装浮桥,还考虑到了如何在一到两个小时内架设浮桥与拆卸浮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邓华的妥善安排下,志愿军在跨过鸭绿江时,只用了三个晚上,就让25万大军顺利渡江,而敌军全然没有察觉,如此顺利全仰赖于邓华的周密部署,彭德怀对此也非常满意。

邓华与彭德怀相识很早,在井冈山时期就认识了,但在入朝前的二十多年征战岁月中,他们并没有一起共事过,直到这场战争到来,邓华才第一次与彭德怀共事。

彭德怀是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邓华是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也就是第一助手,在这期间,邓华向彭德怀提出了两次关键性建议,直接影响到能否打好入朝初战。

在部队入朝前,中央军委是决定先派遣两个军过江,两个军还不到十万人,但在朝鲜战场上的联合国军却有42万人之多,越过三八线的部队也有13万人,他们装备精良,还有海空部队配合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些情况,邓华是非常清楚的,10月9日,邓华找到了彭德怀,强烈建议让十三兵团的四个军连同三个炮兵师全部入朝参战,还讲述了自己的理由,彭德怀听后非常赞同,立即上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毛主席考虑后同意了这一请求。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邓华建议的正确性,正是因为我军以优势兵力出击,才取得了入朝第一战的胜利。

10月11日,彭德怀来到兵团司令部驻地检查出国备战情况,邓华再次提出建议,他说志愿军四个军一起入朝,兵力上也是不占优的,必须要再调一个军来维护后方,还可以做预备队。

彭德怀认为这个意见很好,立即向中央军委报告,中央军委不仅同意了彭德怀的请求,还做了充分准备,将第九兵团的三个军全部抽调,作为第二批兵力入朝参战,同时抽调第三兵团、第十九兵团作为第三批兵力入朝参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华的这两次建议在后来也都得到了印证,彭德怀非常欣赏,夸赞道:“邓华这个人知识丰富,很有头脑,考虑问题很有眼光,也比较周到。”

就在志愿军入朝的同一天,美韩军队刚刚攻陷了平壤,并继续向北推进,企图占领整个北朝鲜。

志愿军入朝后,在10月25日与敌军遭遇,在东、西两线同时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从这一天一直到1951年5月21日,志愿军通过运动战的方式,在七个月的时间里,与美韩军队先后展开了五次战役,通过这五次战役,志愿军不仅将美韩军队赶到了三八线以南,还将战争的主动权抓在了手中。

在这五次战役中,志愿军主要贯彻了“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分而歼之”的方针,将敌人引诱到我军预定作战区域,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军,再实行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战略方针应归功于彭德怀的创造性建树,但邓华也在其中付诸心血,在志愿军司令部的作战室中,邓华常常和彭德怀讨论战事,不止一次提出要强化这一方针。

对于邓华,彭德怀是非常器重的,有很多次重要的作战会议中,彭德怀都委派邓华去支持或指挥,邓华冷静和独到的战略眼光,就连彭德怀都非常佩服,在第五次战役前的扩大会议上,邓华将自己的战略眼光发挥得淋漓尽致。

1951年4月6日,会议在金化上甘岭志愿军总部召开,经过前面四次战役,我军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甚至一度打到了汉城以南,然而由于敌我双方的装备悬殊,我军并没能消灭敌军太多有生力量。

当时,我军截获了重要情报,美国正计划从国内向朝鲜增兵,还企图重演“仁川登陆”,从南北夹击我军,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着手准备第五次战役,战役的目的是要消灭敌军几个师,以消除即将到来的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第三批入朝参战的部队已经抵达朝鲜前线,而且部队的装备比起第一批入朝的部队有了很大改善,基本上都是苏式装备,入朝的战士们普遍情绪高涨,各部纷纷请战。

在会议上,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请战时,还向彭德怀保证说要抓捕5000个美军俘虏兵,面对大家的高昂战意,彭德怀将第五次战役看做是“带有决定性的一仗”。

邓华在会上一直埋头做笔记,并没有太多发言,但他还是有自己的考虑,他认为尽管我军的装备有所改善,但同美军的高度现代化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不能做乐观估计。

邓华主张将敌人放进来打,他说道:“打的方式可以有两种,一是开始就大规模猛插,另一种就是各兵团小的穿插,打多少算多少,然后再向敌人纵深穿插,最好是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开始口子不能张得太大,不要企图一起围上去打,必须要实行分割猛插一块块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邓华的建议,彭德怀也有些乐观,并没有采纳,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第五次战役从4月22日打响,直到5月21日第二阶段作战结束,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并没能达到战前设想的那样,甚至没能实现成建制的歼灭美军一个团,王近山在会议上说要俘虏5000美军的豪言更是没能实现。

从5月23日起,美军开始组织反扑,最终造成的后果的就是第六十军180师出现大规模伤亡,对于这次失利,彭德怀非常后悔,一度说这是自己一生中四次军事错误之一。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司令部还制定了第六次战役的作战计划,但在邓华的建议下,这次战役后来取消了。

这其中的原委是这样的,在第五次战役的过程中,美国就意识到,对战双方的力量已经是势均力敌了,虽然美军的武器装备要优于志愿军,而且拥有制空和制海权,但他们的补给线很长,而我军装备虽然较差,但兵力要多于美军,而且作战意志和士气上要明显高对方不止一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以上原因,在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不久,美方立即向我方传递了要进行停战谈判的要求,我方迅速和朝鲜组成谈判代表团,彭德怀委任邓华作为中方首席谈判代表,于1951年7月10日在开城和美韩代表进行谈判。

当时美韩方占据了三八线以南地区和东线三八线以北部分地区,我方谈判的原则就是以三八线为界,但美韩方却没有多少诚意,他们的根本企图是,在战场上无法得到的东西,通过谈判桌的交锋再拿回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才指示彭德怀制定第六次战役的计划,准备在8月份或9月份,出动志愿军13个军,外加炮兵、装甲兵,实现歼敌2个师,将东线敌人打回到三八线以南地区的目的。

当时邓华正在开城进行谈判,经过前五次战役,他意识到敌人已经明白了“深沟高堡,固守以待”的重要性,在现有防御阵地上修建了大量的永久性防御工事,我军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敌人展开阵地攻坚战是非常不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华将自己的意见分别给毛主席和彭德怀发去电报,提出在现阶段尽可能不做战役反击,保持战术的反击姿态,从而迫使对方既不敢让谈判破裂,也不敢向我军实施全面的进攻。

彭德怀在看了邓华的电报后,想起了第五次战役前的话,最终接受了邓华的建议,第六次战役只进行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并没有付诸行动。

事实证明,邓华的建议是很有针对性的,不仅避免了我军可能带来的再一次大规模伤亡,还没让敌军捞到任何的便宜。

在停战谈判上,邓华也提出了对后来签订停战协议产生重大影响的建议,当时在讨论军事分界线的时候,我方提出以三八线作为军事分界线,但美韩方认为分界线应该在朝中部队的大后方,如果同意这个建议,他们将兵不血刃地获得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就是所谓的“海空优势补偿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打破谈判僵局,邓华想到了一个新方案,他以个人名义致电毛主席与彭德怀,提出以现有停战线作为分界线的建议,他认为,现有停战线与三八线相比,虽然东线对方占领了三八线以北地区,但我方占据的地方有开城这样的重要城市,而且开城地区加上瓮律半岛和延安半岛,人口比敌占区域多三分之一,且地处平原,是朝鲜的粮仓,还是著名的高丽参产区,相比之下,敌人占据的三八线以北地区都是人口稀少的苦寒之地。

毛主席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同意了邓华的建议,并经由金日成同意,将这一建议作为朝中代表团的建议提交给对方,很快就得到了对方同意,这一建议从战场实际出发,为打破谈判僵局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2年上半年,彭德怀因病回国治疗,病愈后留在国内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同年6月,邓华被任命为志愿军代司令员兼政委,全面主持志愿军工作,上任后不久,他就迎来了举世瞩目的“上甘岭战役”。

这场战役中,双方投入兵力、火力之密集猛烈,战斗之残酷在世界战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作为志愿军代司令员的邓华,直接部署指挥了这场战役的全过程,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计可施的美军放出了要登陆作战的消息,为粉碎敌人阴谋,邓华自己着手反登陆准备。

当时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已经达到了135万人,空军也抽调了五百架飞机,还有一个鱼雷艇大队,邓华冲锋研究地形和敌我双方情况,调整兵力部署,在西海岸设置了防御阵地,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纵深10余公里的防御阵地。

为了快速转运物资,邓华还组织修建了数条公路线,囤积了大量后勤物资,仅粮食就能够全军食用八个月之久。

由于邓华部署严密,美军找不到登陆的好时机,不断拖延最终放弃了登陆计划,邓华取得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在我军军史上都是非常少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停战签字前的金城反击战役中,邓华做了战术安排,一战歼敌7.8万余人,将战线向南推进了178平方公里。

7月27日,交战双方在停战协议上签字,金城反击战也一直打到了签字停战那一刻,在此之后,邓华继续担任了志愿军代司令员。

1954年3月,邓华奉命回国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时,仍然保留了志愿军代司令员的职务,直到同年9月,彭德怀请辞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职务时,中央军委任命邓华为司令员,一个月后,才由杨得志转任司令员。

在朝鲜战场上,邓华将军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不仅得到了彭德怀的充分信任,还受到了我党、我军的高度赞扬,他在朝鲜战场上的战略眼光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就连彭德怀在后来都多次夸赞了邓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国后,彭德怀与邓华依旧保持联系,1954年10月31日,中央军委任命邓华为副总参谋长,分管作战方面事宜,在任命前,彭德怀就征求了邓华的意见。

邓华上任后,彭德怀多次要求邓华就任,还亲自给寻找住房,但邓华还担任着沈阳军区司令员一职,并没到任,最终,彭德怀只能同意邓华以副总参谋长身份兼任沈阳司令员之职,镇守东北。

彭德怀后来蒙难,邓华还为彭德怀说过话,但也因此被免去副总长和沈阳军区司令员的职务,调任四川副省长。

彭德怀在临终前,还牵挂着邓华,他让家人将邓华送给自己的金质烟盒物归原主,后来邓华重回部队,也在为彭德怀的事情奔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彭德怀的追悼大会上,邓华泪流满面,久久不愿离去,在邓华弥留之际,唯一留在他床头上的东西,就是他曾经送给彭德怀又被归还的金质烟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