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锂电池回收行业的玩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整车企业,例如比亚迪,吉利,一类是电池和电池材料企业,例如宁德时代,赣丰锂业,天启锂业,一类是第三方回收公司,例如格林美,金晟新能源。
由于整车企业等多采用行业联盟回收模式,整合行业内资源共同拓展回收渠道,所以整车企业具有渠道优势,在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而电池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场景多,关系密切,他们凭借自身渠道优势,延伸产业链,打造对电池材料的配合回收与废旧电池梯次利用的商业模式。上述两类企业除了电池回收,还有各自主营业务,而第三方回收企业的专业性强,更愿意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回收领域,技术优势显著。与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相比,第三方回收企业缺少了渠道优势,需要自主搭建回收网络,发挥回收网络优势,但也存在回收费用大、运输储存难等问题。
未来企业该如何铸就自己的竞争优势?
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参与者越来越多了,究竟哪类企业更加具有竞争优势呢?
构建产业链闭环的车企,电池生产商以整车企业为主体的回收模式,是指因消费者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动力电池先于电动汽车报废时维修或更换的电池,由整车企业承担电池回收责任,整车企业将电池交至动力电池处理单位的回收模式。该模式下,整车企业承担电池回收责任。通过进军动力电池回收自身生产新能源电池的车企形成了电池生产→新能源汽车生产→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电池生产的产业链闭环。
而电池生产商则形成了电池生产→电池回收→电池生产的产业链闭环,在有效降低电池生产金属原料成本的同时,减轻由于生产责任制延伸带来的废旧电池回收压力。
除此之外,构建业务协同的有色金属企业和第三方企业或具竞争优势。部分有色金属企业开采冶炼金属,生产锂电正极材料,并提供给电池或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进军动力电池回收,立足金属冶炼优势,高效低本向锂电材料生产业务提供原料,形成金属冶炼→电池回收→锂电正极材料生产业务协同。例如光华科技是动力电池回收企业之一,立足自身锂电正极材料生产业务,向上拓展业务,进军动力电池回收,形成动力电池回收→锂电正极材料业务协同。根据相关年报发现,光华科技2022年上半年业绩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来,构建业务协同或延伸回收产业链者更具竞争优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