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又到了一年春耕时,在农村又能看到田野里到处都是农民忙碌的身影。

自打雨水节气以后,降雨明显增多了,虽然雨水不大,基本都是毛毛细雨。而且气温也较之前明显回升了,目前南方绝大多数地方的平均气温都已经维持在10℃左右了,因此就为春耕春种提供了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农民在忙着春耕春种的同时,对今年的天气也是十分关注的,要知道在去年的持续极端高温、干旱天气,让很多农民损失是比较惨重的,尤其是在南方大部分地区更是在夏秋季长时间没有下雨,不仅农业灌溉受到严重影响,就连一些山区生活用水都很困难。

那今年会不会像去年一样出现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呢?对此国家气候中心在月初也是进行了答复:2023年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

2022年气候状况整体偏差,极端高温时间是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

在笔者的家乡这边,因为去年也长时间待在农村,感触最深刻的就是降雨十分稀少。在笔者的印象中就从来没有出现这样的干旱情况,连村里常年水流不断的井水都干涸了。村里的好些五六十岁的老人也说,像今年这样的旱情真的是之前从没遇到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笔者的家乡这边主要是以种植蔬菜为主,家家户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种植各种蔬菜,而到了年底的时候,就是售卖的高峰期。但今年因为干旱少雨,就连洗菜的水都没有,要开车或者是步行几里路到隔壁村里的水潭去清洗。

国家气候中心所发布的数据来看,在去年我国的气候状态总体偏差,其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旱涝灾害十分突出。

首先是气温方面,去年全年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了0.62℃,除了在冬季气温略偏低外, 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这个从之前各地都在频发高温预警就看得出来,大家也是深有体会。

第二个是旱涝灾害突出。有数据统计,去年全年的降水量较往年偏少了5%,是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少的了,最少的是在201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可以说去年是真的“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南方大部分地区夏秋季因为高温干旱影响严重,而在华南、东北等地方暴雨频繁,导致涝灾害重,珠江流域和松辽流域出现汛情。

第三个就是寒潮过程明显偏多。先是在2月份南方地区出现了持续的低温、阴雨雪天气,导致好些越冬作物返青受到影响。之后是在11月末至12月又出现了初强寒潮导致多地剧烈降温。

正是因为如此,2022年全国极端高温事件是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的。

2023年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

进入到2023年以后,虽然在民间也有些预测年景的方法,比如农村的老人就说了今年是“一龙治水”、“十牛耕田”,意思是说今年的年景也不会太好,有些地方雨水充足,而有些地方则降雨稀少,依然会出现旱情,所以对此农民才会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也对今年的气候年景进行了介绍,他指出2023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仍然呈现出多发强发态势。原因主要在于受到了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导致气候系统受气候变化影响,变得更加不稳定。

并且最新的气候模式模拟结果表明,未来中国极端高温事件将会更加频繁、更加严重。其表现是不同地区年平均气温都表现为增加趋势,增幅总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大,北方地区增温幅度大于南方地区。

另外未来中国极端降水增加的幅度大于平均降水,且变率增强,降水更趋于极端化。另一方面,最大连续干日在30°N以南增加,30°N以北则减少,最大减少在西北东部,达到15%。未来中国平均极端降水重现期将从目前50年一遇变为20年一遇,极端干旱的重现期则将从目前的50年一遇变为32年一遇。

为了降低农民的损失,国家气候中心针对气候形势提出建议,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在夏季的时候要重点防范夏季持续性高温天气,而沿海地区还需要重点加强台风的防御工作。

至于北方地区,则和往年一样是重点防范暴雨、洪涝及其造成的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西部地区则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等。

同时还有一点农民朋友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为了减少农作物遭到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农民尽量还是要购买农业保险,特别是对于一些规模的种植户而言,这样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