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蔡松坡电文稿》抄本抄录了蔡锷1912至1913年间的电文稿184篇。经多方查考,其中有部分电文已被对方收译,电文内容与史实相符,且部分电文中还有特殊暗记。这些不仅可证明其真实性,而且绝大部分还是新发现的蔡锷佚文,对于丰富蔡锷文集的内容,扩大蔡锷研究的视野,提升蔡锷研究的水平具有较大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2001年,笔者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师从饶怀民教授,研习辛亥革命史,并于2004年以《蔡锷政治思想研究》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从那以后,笔者继续从事蔡锷研究,并悉心搜集蔡锷佚著。2015年,为配合拙著《护国元勋蔡锷传》的出版,笔者即将迄那时为止搜集到的400余篇蔡锷佚文结集为《蔡锷集外集》由岳麓书社出版。之后,笔者仍继续进行蔡锷佚著的搜集工作。几年下来,收获颇丰,其中新发现的《蔡松坡电文稿》抄本(以下简称《电稿》)就是笔者近年来单次发现蔡锷佚文100篇以上的案例之一。经笔者多方考证,该《电稿》所抄电文全部真实可信,且绝大部分还是新发现的蔡锷佚文,对于丰富蔡锷文集的内容,扩大蔡锷研究的视野,提升蔡锷研究的水平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基本情况
1916年11月8日,护国战争的主要发动者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医科大学医院。为表彰蔡锷再造共和的不世之功,12月22日,国会议决,对蔡锷应予举行国葬典礼。次年4月12日,蔡锷国葬于长沙岳麓山,是为民国国葬第一人。同时,为了纪念蔡锷并弘扬其为中国进步事业的献身精神,蔡锷的恩师梁启超在上海为蔡锷举办了公祭与私祭,并倡议创办松坡图书馆,在上海新闸路30号设“松坡图书馆筹备处”。“筹备处”成立后即发布启事,广泛征求蔡锷遗著,以“裒集成书,庶几(蔡)公之精英永在霄壤”。次年7月,梁启超将收集到的蔡锷在护国战争期间的信函及电文原稿手迹结集为《松坡军中遗墨》二册由中华书局印行,内凡书信4件,电稿103件,为世人了解和研究蔡锷在护国战争期间的事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编纂蔡锷文集开了一个好头。
但松坡图书馆却因“时事多故,集资匪易,久而未成”,于是梁启超等人“谨在上海置松社,以时搜购图籍作先备”,并于1918年购下徐家汇姚主教路(今天平路)安徽茶商汪氏所建的私家花园余村园改名“松社”,园内广植松树,建楼房一幢,大厅中供蔡锷牌位和遗像,同时正式成立松坡图书馆,对外开放。1922年,已退出政界的梁启超上书时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请求于北海公园内指定地点官屋拨充松坡图书馆之用。黎元洪遂下令,拨北海公园的快雪堂及西单石虎胡同7号作为松坡图书馆馆址。于是,梁启超等人将上海“松社”内蔡锷祠及松坡图书馆一并迁往北京,以快雪堂为第一馆,石虎胡同7号为第二馆,分藏中、外文图书。1923年11月4日,北京松坡图书馆正式成立,梁启超出任馆长。经过梁启超等人的努力,第二馆于1924年6月1日率先对外开放。次年10月1日,第一馆亦对外开放。为了纪念蔡锷,松坡图书馆于每年12月25日(云南护国起义纪念日)举行大祭活动,每逢蔡锷忌日(11月8日),馆内亦举行祭祀悼念活动。1929年,松坡图书馆第二馆并入第一馆,共有中外藏书5万余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松坡图书馆的房屋及所藏书籍均由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接收,馆内所藏蔡锷等人的有关文物则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接收。
对于蔡锷遗著的搜集和编纂,除梁启超及其创办的松坡图书馆之外,社会各界也给予高度重视。1938年4月的一天,松坡图书馆接待了一个名叫方威余的人。他来馆不是看书而是赠书,将其所珍藏的蔡锷电文稿抄本(方威余珍藏的蔡锷电文稿上并无书名,《蔡松坡电文稿》应为图书馆为检索方便而编的书名。该抄本现藏国家图书馆)交该馆保存。该电文稿抄本分为四册,内用毛笔字(从笔迹看,系由多人抄录)在红竖格纸笺上抄录了蔡锷1912年12月至1913年9月间致各方的电文稿共184件。其中:
第一册(原件四册未分顺序,本文根据其所抄电文稿的时间排序,分为第一至第四册)的封面上以毛笔字题曰:“本省迤东、迤西、迤南各属。一年十二月份及二年四月份”,抄录了1912年12月至1913年4月间,蔡锷发往迤东、迤西、迤南各属及就边境事件向中央报告请示的电文稿63件。
第二册封面上以毛笔字题曰:“湖南岳阳县方威余特送松坡图书馆保存。民国二十七年四月记。东三省、甘、新、鲁、秦、晋、豫、赣、皖、闽、宁、苏、浙、湘。二年二至七月份”,抄录了1913年2月至7月间,蔡锷发往17省(还含鄂、贵、粤)的电文稿21件。
第三册封面上以毛笔字题曰:“湖南岳阳县方威余特送松坡图书馆保存。民国二十七年四月记。北京。二年三、四月”,抄录了1913年3月至4月间,蔡锷发往北京(含天津)的电文稿20件,涉及袁世凯、段祺瑞和北京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云南当时在京人员,如李根源、雷飚等人。
第四册封面上以毛笔字题曰:“湖南岳阳县方威余特送松坡图书馆保存。民国二十七年四月记。渝乱发生以后。关于援川军付往电文。全。二年八月”,抄录了1913年8月至9月间,蔡锷发往北京、四川、重庆及省内有关地区的电文稿80件。
该《电稿》所抄184件电稿的抬头、内容、署名及代日韵目等均为齐全,反映了抄录者的认真和细心。
在方威余向松坡图书馆捐赠其所珍藏的蔡锷文电抄本的同时,为了传承蔡锷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社会上还有一批热心人士为编纂出版蔡锷文集而奔波操劳。1941年9月,刘达武、李剑农、石陶钧、岳森等30余名蔡锷部属及友人发起成立“《蔡松坡先生遗集》编印委员会”于邵阳。两年之后的1943年7月,经编印委员会搜集、整理、编辑,蒋介石和李剑农分别作序的《蔡松坡先生遗集》问世。全书共12册,收入蔡锷文电、讲演、函札、杂著等190多件,约50万字,是为第一部规模较大的蔡锷文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蔡锷研究受到重视,一批新的蔡锷文集相继问世。1982年,在蔡锷诞辰100周年之际,蔡锷长子蔡端先生本着从已有的史料里扼要地整理出比较正确的记录的原则,在梁启超所编《松坡军中遗墨》的基础上加入蔡锷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文电19篇、文选及家书24件,共计150篇(件),结集为《蔡锷集》出版,是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蔡锷文集。1983年1月,毛注青、李鳌、陈新宪所编的《蔡锷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集收录蔡锷遗著近600篇,约47万字。1984年,曾业英所编的《蔡松坡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集收录蔡锷遗著约1000篇,共99万字。2008年,曾业英又将《蔡松坡集》修订再版并改名为《蔡锷集》,作为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编纂出版的大型丛书《湖湘文库》甲编之一种,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在《蔡松坡集》的基础上,增加了1984年以后新发现的蔡锷佚文100余篇,凡114万余字,可谓迄那时为止最为齐全的蔡锷文集。
然而,尽管方威余早在1938年就已将《电稿》送存松坡图书馆,但此后出版的历部蔡锷文集中均不见源自《电稿》中蔡锷遗著的踪影。虽然曾业英所编《蔡锷集》所附《征引书目》中有《蔡松坡电讯稿》(未刊稿)和《蔡松坡电稿》(抄本),且该集中有数篇电文与《电稿》中所抄的电文内容相同(详后),但据笔者查考,均不是出自《电稿》,而是来自其他渠道。迄今为止,研究蔡锷的各类文章中也未见征引过《电稿》中除上述已出版的数篇电文之外的其他电文。
由上可证,《电稿》于1938年4月由名不见经传的湖南岳阳方威余捐赠松坡图书馆之后,至今80余年来,一直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未完)
(本文原载《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因版面原因删节了部分文字和案例。本公众号所发系原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