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讯渠道的不断丰富,传统书信基本销声匿迹,微信因其使用便捷,受到广大民群的青睐,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因工作环境受限、通讯信号不稳等导致频频使用微信进行工作沟通,然而部分基层干部将其变成了展示工作的“舞台”,时不时发张照片、上传视频,让领导知道自己在工作,让同事发现自己已落户,殊不知摆拍完成后,这些基层干部悠哉悠哉地忙着休息,这种“变形计”该由谁来管管呢?

微信是交流的平台,不是炫技的舞台。微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相隔万里的人们近如咫尺,良好的交流平台需要有序的规则去约束人们的行为。基层干部奔波于田埂之间、农户家中,通过微信相互联系,可以有效解决当务之急,但部分干部的将其看作炫技的舞台,用转发、连载等形式代替实打实地工作,需要主管领导给予严肃教育,积极引导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谨慎的工作态度用好微信。

微信是连心的桥梁,不是造假的渠道。群众事情无小事,小微信能够办大事。镇村干部帮扶群众代办业务,需要群众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然而办事群众一时疏忽忘记携带身份证,这时便可以便捷地使用微信,将复印件照片转发过来,实现快速办理,解决了来回跑路的苦恼。但是在一些基层干部眼中将这种快捷的代办方式,变成了展现工作政绩的“万花筒”,通过拼图、更改时间等手法,造成了工作的“失真”,这些不良的行为需要用最严厉的制度去修正。

微信是自省的警钟,不是百变的魔方。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社交媒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学习交流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短板,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向先进典型学习,积极借鉴他人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服务群众的水平。这其中要坚决摒弃玩魔方的心态,不是今朝学张三,明日学李四,需要有梳理总结分类的能力,把自省的警钟时刻挂于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