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道宗皇帝耶律洪基的一首黄菊诗。
耶律洪基(道宗皇帝)是辽国的第八代皇帝,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昏君,当政期间,辽国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然而,耶律洪基个人的文化修养,又是辽国历代皇帝中数一数二的,通音律,能赋诗,这首《题李俨黄菊赋》就是他为李俨进献的《菊花赋》所作的回诗。
李俨即耶律俨,素有诗名,因自己的文学才华深受道宗皇帝的喜爱,曾在重阳之日向皇帝进献了《菊花赋》,道宗对此赋很是欣赏,便作此诗作为回诗。
题李俨黄菊赋
耶律洪基
【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
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易懂,但颇有特色,比如“金英”一词,本指金属的精华,这里用来描写黄菊,既有称赞菊花赋的丽辞,又有隽永之意;再如“余香”一词,不仅有夸赞李俨辞赋中具有的文学之香,也将菊花的特性写了出来。是一首颇有韵味的作品。

再来看一下道宗皇帝的皇后萧观音的一首应制诗作。
大辽道宗的妃子(后被立为懿德皇后萧观音,有一首凸显大辽野心勃勃的应制诗,豪迈雄壮,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感。
这首诗便是《伏虎林应制》,诗只有四句,曰:
【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萧观音是辽代杰出的女诗人,史称其“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除了这首著名的伏虎林应制诗之外,还有《回心院词》(十首)、《怀古》、《绝命词》等篇章,但只有这一首《伏虎林应制》最能代表北方少数民族女性的雄豪之气!
萧观音跟随辽道宗出猎,至伏虎林,道宗皇帝让后妃们赋诗,萧观音应声而作此诗,道宗皇帝听后大喜,第二天遇虎,道宗皇帝一箭射中,群臣大呼万岁,辽国上下,一时传为美谈。
萧观音这首诗,虽然是应制之作,但意象与气概都颇有独到之处,比一般应制诗好的太多,更何况又是出于女子之手,就更令人佩服了。

萧观音此诗虽然是应制诗,但并非从狩猎开笔,而是用宏大的场面,渲染出了契丹王朝的“威风万里”。南方和东方的地界,即宋朝和高丽,都是契丹统治者必欲压倒的,足见他们野心勃勃,也是他们一贯的施政方针了。萧观音没有直写,而是用“能翻鸭绿江”的想象侧面渲染,这虽然不是高明的艺术手法,但也颇有特色。
在契丹这种凶猛的国策高压下,“灵怪大千”全都被吓破了胆,而作为“百兽之王”的猛虎,怎么敢不乖乖投降呢?这两句一语双关,既有夸赞自己国势的威猛,又能回到射猎主题,意气雄放,叱咤风云。

萧观音此作,虽然没有精雕细琢的语言,却用一种恢宏豪放的气势,写出了契丹统治者的勃勃野心,全诗风格雄放,立意高远,足见女诗人的魄力,也难怪道宗皇帝听完大喜了。
当然,以唐宋诗歌的标准来看待这首诗,似乎上不得台面,也不是特别优秀的作品,但若从民族特质来说,契丹国这种勇武的态势,也是值得农耕文化学习的。
这两首诗,各有特色,让我们对契丹辽国有了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