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勃带你一口气读懂魏晋风流与苍凉

《世说俗谈》是文史作家刘勃解读《世说新语》的历史随笔。刘勃以讲段子的形式来趣味解读《世说新语》中各种知名人物,如阮籍、嵇康、王羲之等人的行为和思想。全书分为“汉魏易代与始畅玄风”“竹林七贤”“中朝的浮华与梦幻”“江河之异”“绕不过去的老贼”等五大章节,刘勃以《世说新语》文本为基础,参照《晋书》等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精准考据,将魏晋时期的诸多名士放进具体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解读,并展开多重线索的想象与推理,以更多元的视野来诠释魏晋时期的风流与苍凉。

说起八卦,可能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八卦心理的。近到邻里之间,远到演员明星,谁离异了、二婚了、出G了、婆媳不合了甚至是孩子早恋了,深谙此道者都会门清,逢人便会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就算是忙得脚不沾地的人也会因着这样的环境而道听途说一二,遇着合适的机会也能凑个人数掺合一回。

《世说新语》是南朝送文学家刘义庆撰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书中记录了自汉魏到东晋时期的各种奇人奇事,由于自古文人士大夫都对魏晋风骨推崇备至,因此书中记录的故事也大多体现了名士风流、文人傲骨,堪称文人士大夫理想人生境界的合集,连鲁迅先生都称这部书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自成书以来,成为文人士大夫津津乐谈、效仿学习的案头书。

通过作者细致入微的考据和补充,我们甚至会发现真实的历史人物其实与我们普遍认知中的人物形象相去甚远!

孔融让梨其实体现了孔融表现欲爆棚的炫耀性性格?

曹操的奸诈其实更多是后世的渲染?

一代美男子何晏其实是个瘾君子?

“道德败类”华歆其实是被后世误解太深?

司马昭处死嵇康的背后真实原因是因为嵇康没靠山?

中国文人一直拥有一套自己的道德体系,所谓的士可杀不可辱,很多时为了信仰甚至不惜以死明志。

但这本《世说俗谈》却仿佛一个小小的舞台,聚光灯全部打在“主角”身上,从人生轨迹到心理历程,从家族势力到历史变换,从多个维度带我们了解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他的根源,了解为何是他们而不是别人留下了这些让中国文人士大夫称颂千年的故事。

以往我们喜欢赞颂竹林七贤的出世哲学,满袖清风、不带走一粒尘埃,而通过刘勃的解读,我才第一次了解到竹林七贤出世背后其实全是心酸无奈,改朝换代、历史乱局、无有完卵,这些原本满怀理想、满腹诗书的文人才不得不以退为进,收敛锋芒的背后是不愿做贼人臣子的挣扎,纵酒狂歌的背后是敢怒不敢言的沉默呐喊,摔琴赴死的背后是对狷狂乱世最后的鄙视轻蔑,烹茶竹林下,酒狂琴声里,洒脱的每一笔都是泪水写就的。

这是一本很适合深冬夜读的书,想象一下,窗外风雪交加,室内围炉烹茶,你正捧着这本书在读,这是有人笃笃笃地敲响了房门,原来是老朋友睡不着,提着宵夜和好酒前来找你夜谈,你们一边在炉子上烤着朋友带来的肉一边用热水烫温了一壶酒,你与朋友缓缓谈起了书中的故事……你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对这故事争论不休,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酒酣耳热直到晨曦微白……这就是这本书给我的感受,仿佛冬夜里围着炉火与老友的一场畅谈!

《世说新语》以故事为主,追求趣味性。刘勃的这部《世说俗谈》,则引经据典,以史为证,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让“笔记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更加趋于完整,既有趣的同时亦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胡适老师对历史,有着一个比较鲜明的观点。所以我们读历史也不过是这么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