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上,为什么管理者喜欢爱表现的员工?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让管理者“看”到了这部分员工的表现。而为什么作为中层管理者,在向上反馈的时候没有效果,更多的是我们在反馈的时候,更多的是用“说”的方式。

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板,你是更相信你看到的,还是更相信你听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当中层管理者遇到类似的问题,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有效的反馈问题”!

在一家企业的管理结构中,老板往往站在结构金字塔的最顶端,中间隔着好几个管理阶层。

因此老板要知道基层情况,只能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中层管理者的反馈。

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中层管理者反馈没效果,老板当然只能依靠自己的眼睛去“看”。也难免有以偏概全的情况出现。

要让这种情况改变,中层管理者就要通过反馈让老板“看”到问题所在。具体可以这样做:

1、用实际的数据说明问题

很多老板,都会给自己的公司弄一套考核制度,比如KPI,OKR等等,这些考核制度的原理,就是把员工的“行为”变成“数据”呈现。 据我接触多个老板发现,老板都是“没耐心”的。这种没耐心体现在他们的时间急迫,有时候跟我开一个会都要接好几个电话。

因此,要让老板听进你的建议,就要把问题表现得直观,明了。 而用数据去表达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数据的对比,你可以直观的指出两个方案的好坏。

而用数据去沟通,可以把数据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来支持自己的想法,更容易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即使不接受,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你也多了一份证据去为你自己辩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让老板认可的同时给出自己的建议,分析利弊并预留备选方案

当老板已经认可你的数据和分析后,这时你就要抓紧时间,把你的建议也说出来。当然,最好的说法是让老板觉得,你提的建议,是帮助公司解决问题的。

举个例子,比如你要跟老板确定你所选的营销方案你是怎么说的?我想大部分人会直接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落实第一个方案。

这种说法不是说不好,但很容易把老板推到一个“是非题”的选择上,老板只有两个选择“好”和“不好”。

更好的做法是,给老板一个次优的选择,把是非题变成“选择题”。比如:根据数据分析,建议第一个先选择方案,第二个方案作为后备。 人都会有一种“避害”的心态,当你把选择的成本降至为0,老板采取你建议的可能就越大!

作为中层干部,认真贯彻领导的决定是必须做到的,这样做也是对的。但我认为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标准应该是有创新精神,也就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一般来说,领导交代工作,只能讲清原则要求,但具体落实还要中层干部积极发挥创造精神,这样才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我在这里讲的创新,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我们做了叫创新;

二是别人虽然做过了,但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又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叫创新;

三是过去自己虽然已经做过了,但结合新时期新要求又有新发展也叫创新。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创新就是创造和革新的统一。

当然,任何的管理方式,都要注意“度”的把握,不然你在一个管理方式上用力过猛,很容易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