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宝刀有多重?不玩刀的人永远体会不到。

虽然我的职业是刀匠,但我很少向身边朋友推荐我的刀,甚至很少跟他们讨论刀。在现代社会,玩刀是个小众爱好,做刀更是极其小众的职业。我做过粗略的统计,我发布的自媒体文章,大约每10000次阅读会有一个人看中我的刀。茫茫人海,万里挑一,玩刀和做刀的人大概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孤芳自赏。正如郭德纲的那首定场诗:难难难,道德玄。不对知音不可谈;对了知音谈几句,不对知音枉费舌尖。

匠人工坊宝刀--风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匠人工坊宝刀--风云

每当有人问我,把刀做这么漂亮有什么用?我都会一笑置之。我的朋友当中有从小集邮的,有收集烟盒的,有收藏ZIPPO的(他自己从不抽烟)……如果有圈外的人问他们:你收集这个有什么用?大概他们也会一笑置之。如果你不喜欢玩蟋蟀,蟋蟀对你来说就是一条虫子。你永远不会理解别人为何把它当成宝。

有人把刀当成宝,才有了所谓的“宝刀”。尽其所能,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艺、完美的做工,做一把独一无二的好刀,然后被珍爱它的人收入囊中,视若珍宝,这就是宝刀。“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匠人工坊宝刀--蟾宫折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匠人工坊宝刀--蟾宫折桂

这些年为了做刀,我收藏的古兵器有上千件,做刀赚的钱除了维持生计,大部分花在搜集和修复各种古兵器上了。为了设计一把好刀,每次都要穿越回那些金戈铁马的年代,越过黄尘古道,登上烽火边城,看刀光剑影,听鼓角铮鸣。或者穿越到草原,和杀牛宰羊的游牧人纵酒高歌。或者穿越进丛林,跟着经验丰富的猎人暗夜潜行。

匠人工坊宝刀--怀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匠人工坊宝刀--怀剑

龙鳞刀”的“刀背双峰”造型,来自宋辽战场的“双峰战刀”。宋辽交战多年,直刃刀与游牧民族的弯刀相互取长补短,再加上用刀背格挡的需要,就诞生了这种刀背有两个凸起(双峰),刀尖上扬,护手扁圆,刀柄顶端也可以攻击敌人的“双峰战刀”。它是中国战刀从直刃走向弯刃的一个转折点,后来衍生出了明清腰刀、雁翎刀、抗战大砍刀。

匠人工坊宝刀--龙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匠人工坊宝刀--龙鳞

对于不懂刀的人来说,只会觉得“这把刀挺漂亮,挺好玩”,懂刀的人才能读懂藏在一个个细节当中的历史情怀和战士情结。

“羽毛纹博伊刀”的原型是美国边境英雄吉姆·博伊发明的初代博伊刀,宽背,直刃,刀尖上扬,典型的近身搏斗刀,因为异常凶狠而被称为“屠夫刀”。1827年,在密西西比河河口的沙洲上,吉姆·博伊同纳齐兹族人展开一场1V3的决斗。吉姆身受重伤,仍然瞅机会用博伊刀放倒3个对手,将其中一个剖腹,转败为胜。西方人把博伊刀看成西部牛仔和战斗精神的象征。历史上各种改款的博伊刀层出不穷,经久不衰。从《第一滴血》的主人公兰博到游戏《反恐精英》中的匪徒,再到美国海军最精锐的“海豹突击队”,都使用过改款的博伊刀。

匠人工坊宝刀--羽毛纹博伊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匠人工坊宝刀--羽毛纹博伊刀

对爱刀的人来说,一把刀就像一个宝库,里面有对历史的眷恋,对英雄的膜拜,对手工的敬畏,对工艺的探求,有儿时的刀客梦想,有内心的尚武精神。茫茫人海,知音难觅,以刀会友,妙趣无穷。

一把好刀,往往既能够映射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又能够承载濒临失传的古老技艺,千锤百炼,精雕细磨,用刀匠满腔热忱,圆刀客一生情怀。做刀九年,一点个人感受。感谢阅读,感谢关注,感谢刀友衣食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