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知名小说家,他不但在国内有人气,在一衣带水的日本,也有许多粉丝,而他的一位女粉丝,在家境困难,有三个儿子却只能供一个去读书的情况下,坚决选择了老三,原因仅是因为三儿子长了一对中国小说家同款的招风耳。

后来,这位老三真的如母亲所愿,也成为了作家,还拿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个老三就是大江健三郎。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大江健三郎还特意来到北京,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指着前面提到的中国小说家的照片,说自己是因为耳朵像他,才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

这位中国小说家,就是郁达夫,一百多年前就成名于中国文坛的大V。

郁达夫这一百年前的大V的小说,除了我们上学时必学的内容,真值得我们再找来细细读吗?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朋友提出来的。当时约见面,我在等他的时候,包里装了一册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三册《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中的第一册。我的包有点儿小,装三册是肯定装不下的,但装一册还很轻松,因为这书做得很精巧,单册还没有ipad迷你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将书递过去,指着让他念出书中的句子,他没念完就对我说:我去,这本先给我看看!

为什么现在还看郁达夫小说

为什么现在还看郁达夫小说

我当时指给朋友看的那篇小说,是郁达夫于一九二二年发表在《创造》季刊上的短篇小说《茫茫夜》。

而朋友没念完的那一段是这样的:“迟生听了,在苍白的街灯里,对质夫看了一眼,就把他那纤弱的身体倒在质夫的怀里。质夫觉得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快感……”

质夫是《茫茫夜》的男主角。迟生姓吴,在小说中是一个十九岁上下的纤弱美男子,用小说中的形容:面貌清秀得很,有一双柔美的眼睛,说起话来“幽徐”而婉转。

真人耽改剧被全面叫停的今天,一篇写于一百多年前的小说,竟然有如此情节,估计像朋友一样也被勾起阅读兴趣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作为一位普通读者,实在不敢对郁达夫这样的名人小说,做什么学术性的评价,自有名人名家的各种解说与解读,不过他们从专业的角度说《茫茫夜》里的于质夫,是个经典“零余者”,小说中怎样去描写当时社会中的苦闷彷徨知识分子,只怕倒要叫和我一样的普通读者忘而却步了,反倒是郁达夫的原著本身,更具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被这套《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吸引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一套的装帧,选择了让人看上非常舒服的饱和度不高的莫兰迪色系,真真卡在人们当前的审美点上;另一个则是前阵子刚复习了不少鲁迅作品,然后看到了这样一个对比数字: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三年的总印数都没过万;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三年卖出了两万多。

为什么他的小说比鲁迅的卖得好

为什么他的小说比鲁迅的卖得好

对中国中国现代文学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能脱口说出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小说,和第一篇小说集分别是什么。没错,前者是鲁迅的《狂人日记》,后者就是郁达夫的《沉沦》,用著有《郁达夫新论》的许子东老师的说法,五四时期的小说,“正是以这二人截然不同的风貌发端。”

用这套《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中,封面勒口作者介绍中的说法叫:郁达夫开创引领的现代小说浪漫主义流派,与鲁迅引领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双峰并峙,“造就了五四文学灿烂多元的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两种介绍,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还是稍显学术了些。反倒是之前提到的对比数字更让人兴趣盎然。从前面的对比数字来看,一百多年前的读者,更喜欢郁达夫的小说。而以我个人重读的感受而言,普通读者如果再读,大概也是会更喜欢沉郁系的郁达夫。

首先,从行文来看,鲁迅的文字对于今人而言,还是有些绕口的,郁达夫的行文则更像普通话,虽然偶尔也会使用类似侵旦(即凌晨)、夜阴(即夜晚)这样的词汇,但更多字句如果单拿出来,却根本看不出来自一百年前。

比如《怀乡病者》中的这些字句:

“看看白云来往的残春的碧落,听听樱花小片无风飞坠的微声……”

“那钱塘江上的小县城,同欧洲中世纪各封建诸侯的城堡一样,带着了银色灰的白色,躺在流霜似的月华影里。涌了半弓明月,浮着万叠银波……”

怎么样,年代感并不明显吧?而且优美字句中,那浸在骨子里的小资情调,也完全足够打动现在的文学青年,甚至文学中年和老年吧?

而字句,还只是一方面,其实郁达夫出爆款小说,真的不是偶然,除了自身才气之外,他其实对于当时流行元素玩的也很溜!

好人缘的才子,与会写爆文的革命烈士

好人缘的才子,与会写爆文的革命烈士

说郁达夫有好人缘,真不是刻意的吹捧,从他与鲁迅、郭沫若的关系,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鲁迅和郭沫若的关系蛮糟糕的,郭曾骂鲁是法西斯,鲁更是认定郭是流氓而看不起他。但就是这么不对付的二位,竟然都与郁达夫关系很好。

至于才子之名,郁达夫和《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我”一样,精通日、德、法、英等多种外文,且古文化的底子深厚。据说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时,就常邀郁达夫来聊天。因此,说郁达夫是学通中西的才子,大概也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革命烈士之名,真的是之前被忽视的身份,在这套《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封面勒口的作者介绍中看到这四个字时,特意去查了资料,才知道郁达夫在南洋流亡期间,因精通日语曾被在那里打败了英军的日军胁迫作翻译7个月,而他借着翻译的身份暗中救助和保护了许多当地居民,还有国内文化界流亡难友和爱国侨领。最终被识破身份,被日本宪兵杀害于印尼苏门答腊岛。

而爆款文就更不必说了,小说卖得比鲁迅还好,在日本也不乏粉丝就是证明。至于为何他的小说会成为爆款,想必和前面提到的对于流行元素的把握不无关系。

以郁达夫成名作之一的《春风沉醉的晚上》为例,从整体上来说,其实是借用了古代话本小说落难公子与农家女的爱情故事桥段:落魄的海归才子,在上海成了“海带”,而与烟厂女工陈二妹,一同租住在“猫额大的地方”隔成的两间“房”中,从警惕到相熟,身份的落差与古式爱情的现代装修式改编,都让作品产生了不一样的魅力,即便现在读来,也仍有余味。

再加上《春风沉醉的晚上》这样一个让人听起来心生荡漾的爆款好标题,哪怕有标题党的嫌疑,仍不失其爆款特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前两册,分别用了郁达夫最著名的《沉沦》与《春风沉醉的晚上》为题,第三册的命名则用了他一篇不如《迟桂花》出名的《过去》为题。

《过去》的篇幅不长,却真情演绎了一段“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样即便至今,也仍有读者群体会喜欢的故事情节。男主想用一张旧船票,登临女主的船,但女主却拒绝了,当她哭着说,“我们的时期过去了”,让人的内心惆怅不已,却又分外难忘。

销量上超过鲁迅小说的《沉沦》,与玩转当时流行元素的《春风沉醉的晚上》,以及让人惆怅难忘的《过去》,毫无疑问都是构成郁达夫长久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所以你要不要也带上一套单册尺寸精巧,十分便于携带,又装帧颜值在线的《郁达夫短篇小说精选集》,重温一次现代小说经典,看一看一百多年的耽美与小资情调,是怎样打造出爆款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