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自己人生的朋友,往往源于对自我的追问。
透过别人,才能逐步认识真正的自己。
我们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就是自己的样子。
导读:有人说“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对此你怎么看?
看清别人不容易,读懂自己更难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成绩,却无心观察自己生命的亮色,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口中的失败是输给了自己,而我们的胜利也是赢得了自己。
俗话说:“常立志者无志”,也就是说十个口号比不上一次行动,在经历过精神内耗的痛苦之后,我们需要带着对自我的清醒认识来过滤来自外界的评价。
努力从一些不适的情绪中挣脱出来,重新审视自己以及与这个外界的关系,也要相信即便是再平凡的脚步也可以丈量遥远的路途。
没有人是圣人,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无论对方有多少缺点和不足,最关键的一步还是反省自己的劣根,否则无论对方是谁,这段关系都无法长久。
这几年缺乏对自己的反思,以前总会考量在这段关系中对方的不足,但是现在想想角度还是很狭隘,应该思考的是自身人格存在的缺陷,而不是仅仅审视一段关系里自己或对方的表现。
当然,向内探求的过程非常痛苦,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开始慢慢变得强大起来。随着年岁和阅历的不断积累,我们遇见了越来越多的人,经历了越来越多的事。
内心中的一些东西开始苏醒,我们渐渐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最终明白自己才是生活的解药。
《斯通纳》是难得在外国文学当中也能找到熟悉感的文学作品,看完后有些怅然若失又有点解脱和自由的感受,似乎很难用我匮乏的语言去描述。
认真地看完斯通纳这平凡的一生之后,我开始审视自己的一生,也慢慢相信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殊途同归。
而我们不必早早地、悲观的要否定所有的意义,因为意义需要时间来充实,这大概也是我能在这本书上找到熟悉感的原因之一吧。
即使生活再平凡,能够清楚地认识自我对于自己的意义都是如同大江大河般的存在。
当我们真正认识自己,并且发自内心地接纳自己、爱自己的时候,我们才拥有了热爱生活的力量。
学会理解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
如果说这几年我学到最重要的一课是什么,我觉得一定是学会理解他人,不要过分苛责,并且不要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从高空俯瞰和审视别人。
以前总觉得太过关注自己容易迷失自我,渐渐发觉其实不然,就像是一面照亮身上所有角落的镜子,反而能够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真实的自己。
昨天和一个许久未见的老朋友聊天,问我为什么周围的每个人看上去都很沉重,无论他们的外在个人追求和社会价值认同多么好,很少有人能够活出轻盈自在的状态。
我解释道,因为大部分人把自己刻板地限制在了由年龄、性别和角色组成的方框内,而人们的心总是习惯了朝外,很少有机会向内看,回归真正的内心,认识自己的本来。
一个人整体性地否定或肯定自己,大概率都是因为不够了解自己,因为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的自卑或自信都是有边界的。
他们清楚地知道,永不停息地认识自己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命题,而要做到不断认识自己,交流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途径。
在向别人输出想法的过程中也明白了自己的内心所想,虽然在回答别人,但其实是在认识自己,通过回顾和分析自己的表达,以此来更深刻的审视自己。
当有一天你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时候,你就找到了一把永恒的火炬,它将照亮一片属于你的天空。
冷静审视自己,剔除头脑中的负能量思维
一个人最大的困难就是认识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认清自己,只因为我们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错误的位置,进而造成错觉。
在人这漫长的一生中,也许就是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和自我和解的过程,通过各种经历和选择,真正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特别欣赏一个认识了十多年的朋友,她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不人云亦云,也懂得审视环境、审视他人、审视自己。
碰到棘手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能够有思路、有逻辑地去思考问题,并且在综合考虑下整理出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人的成长如同蚕蛹破茧,在等待破茧而出的日子里,我们应当学会把自己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去审视,让自己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在成长中刻下印记,而无论结果是什么样,我们都终将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文/老夏分析师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