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8年亏8年是否存在“内部消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语:曾经的希望有多少,如今的失望就有多少。

顶着“全球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光环的平安好医生,诞生于中国“互联网+”那股风潮。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广医疗卫生在线的新模式。

在政策浮力的加持下,背靠着科技互联网,以及金融保险巨头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入局这个属于他们的时代风口。

自此,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以及一系列带着“互联网+健康”的企业,如同雨后春笋,在中国大陆肆意生长起来。

彼时平安集团的马明哲,也想分得一杯时代风口的热羹。为此,他从阿里挖来原阿里科技副总裁王涛(被誉为“中国软件运营应用之父”,是马云早期“五虎将”之一),以及一批高管技术团队。

有钱,有人,有技术的平安好医生,很快便有了初步的形态。

2015年4月,仅过半年“平安好医生APP”正式上线,2016年4月,平安好医生获得IDG、平安创新投资基金等机构的5亿美元投资,2017年底获得软银4亿美元投资。

成立三年后,2018年平安好医生就叩响IPO大门,当年5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据悉,平安好医生IPO前,软银旗下著名的愿景基金向平安好医生投资4亿美元,投后估值高达54亿美元,创下互联网医疗领域新纪录。

在IPO过程中,平安好医生获得了七位全球资本市场“大咖”作为基石投资者,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和加拿大退休金计划投资委员会等“大牌中的大牌”。

此外,当年平安好医生在公开招股的表现可谓是相当耀眼。

综合券商统计,平安好医生首日录得最少超购209倍,这一数据超越阅文集团,成为港股史上第一。

最终,平安好医生录得超购653倍,也是港股史上第一。在定价上,获得最高区间定价每股54.80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IPO那一年的风生水起,平安好医生在营利能力方面,似乎并没有太好的运气。

3月13日,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公布2022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平安健康总收入约61.6亿元,较2021年的73.34亿元下降16%。

年内亏损为6.11亿,较上年同期的净亏15.4亿收窄60.3%;经调整亏损为8.48亿,较上年同期的经调整亏损14.17亿元收窄40.1%;毛利率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至27.3%,其中医疗服务毛利率提升至36.2%。

此外,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平安好医生在过去12个月内付费用户数达到近4300万,相较于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过去12个月付费用户数增长5.3%。

其中,B端累计服务企业数增加至978家,过去12个月的付费用户数达到约300万 ;F端过去12个月的付费用户数超3400万。

虽然平安好医生在年报里,已经尽量利用措辞让业绩变得好看,但年内亏损为6.11亿这个数据,已经是平安好医生上市以来连续第八年亏损了。

据公开财报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1年亏损金额分别为3.24亿元、7.58亿元、10.02亿元、9.13亿元、7.46亿元、9.5亿元和15.39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来说,互联网医疗的市场以及潜在市场都非常的大。根据统计,2019年,我国数字化医疗用户规模已经达到6.2亿。而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届时我国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

但互联网医疗企业似乎赚钱并不容易。例如作为平安好医生竞争对手之一,同为港股上市公司的阿里健康,也是连年亏损。但是从亏损幅度来看,阿里健康似乎比较接近盈利。

据阿里健康年报数据显示,2021财年持续实现盈利,达到3.43亿元,经调整后的净利达到6.3亿元,同比实现了新增长。

或许也正是因为业绩问题,曾经被从阿里挖来的王涛,也在2020年5月离职。

根据平安好医生2020年5月15日晚间的公告:“由于王涛的个人原因,董事会决定免去其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职务。同日,董事会委任方蔚豪出任执行董事、临时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

而王涛5月16日凌晨在朋友圈发布了其公开信,在信中,王涛表示:“经本人提出,董事会批准,我将不再担任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和CEO职务。”

同时,他对团队及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表示感谢,并称接下来希望“多花些时间陪伴家人,多交交朋友”。

不过据接近平安好医生的人士表示,王涛被免职可能也与平安好医生的经营业绩有关。“平安好医生经营业绩一直未达理想状态,好医生内部关于王涛要走的传言也已经有段时间了。”

王涛的接棒者,是在平安内部评价极高的方蔚豪。只是从2020年开始接棒的方蔚豪,似乎也没有能够扭转这种局势。

新帅方蔚豪接手平安好医生三年,交出了三份年报:2020年亏损达9.5亿元,2021亏损达到15.4亿元,而2022年也亏损至6.11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化能力,其实一直都是平安好医生比较受关注的点。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渠道的付费用户,在平安好医生4亿多的注册用户中,来自平安集团插件导流占比46.2%。

此外,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平安好医生在过去12个月内付费用户数保持稳健增长,达到近4300万,相较于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过去12个月付费用户数增长5.3%。

其中,B端累计服务企业数增加至978家,过去12个月的付费用户数达到约 300万;F端过去12个月的付费用户数超34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财报中同样提及,平安好医生来自平安集团综合金融渠道的付费用户数超3400万,在平安集团2.28亿个人金融用户中渗透率达15%。

不仅如此,平安好医生的五大客户,也均为平安系企业。从财报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平安好医生五大客户占其总收入23%,最大客户占其收入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披露,平安好医生五大客户为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银行、平安健康险及上海安壹通,均为平安集团附属公司。除上述事项外,截至2022年12月31日,概无平安好医生的董事、彼等紧密联系人或任何股东(拥有超过5%平安好医生发行股本)于任何五大客户中拥有任何权益。

但是在互联网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自称是平安惠普的前员工,投诉平安好医生存在强制购买的问题。

一位用户表示,平安好医生现已更名平安健康在平安普惠就职4年多期间,从2019年到2021年三年期间公司强制要求我购买共万元左右的平安健康的体检卡等。赠送给客户,也自用了一部分,但是由于卡券太多,根本来不及使用,导致剩下的全部过期。

给平安健康客服打电话说是可以延期,但是就是不能退款,并向我们领导后勤多次发邮件以工作业绩为理由强制不让投诉,我们购买平安健康的好医生卡产品,他们以协销为由强制要求我们购买,现在全部积压在手,以工作对方称已超退款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有用户表示,我在平安普惠上班,本职工作内容是开发需要贷款资金周转的客户,负责助贷服务,平安普惠公司另强制员工每个月购买金额不等的其他公司产品平安健康、平安好医生体检卡,违反劳动法。

给平安普惠员工造成巨大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没有按时购买的强制加班直至购买完成,现造成大量卡积压,没有激活,也不给用不给退,打平安集团95511客服电话互相推诿,无人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投诉内容比比皆是。

“在平安普惠任职期间,由于公司有强制任务,非本人自愿,为完成公司的体检卡任务,购买了10000元左右的好医生体检卡,好医生未提醒进行激活,导致错过激活有效期,卡全部不能使用,也无法退款。”

“平安好医生联合平安普惠,强迫员工购买平安好医生体检卡,逼迫员工给客户办理贷款业务时,绑定销售给客户,不卖给客户就逼迫员工自己购买,要不就不让下班,离职之后联系平安好医生退款,平安好医生有效期内各种推诿不予退款,导致体检卡过期,目前要求平安好医生尽快退款,银保监会可以取证调查平安普惠违规行为,平安普惠任何一个员工都可以作证。”

“平安普惠员工,公司强制要求员工购买平安健康体检卡,现有体检卡13张,咨询卡9张,合计22张,未使用,现在也用不上。2023年1月16日打平安健康客服,客服答复可以退款,并提供了个人银行卡作为收款账户,但是1月18号收到平安健康短信,回复说不可以退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平安好医生就因离不开平安集团的“输血”而饱受市场争议。在业绩方面,平安好医生不仅离不开母公司的扶持,多家平安系的企业都对其业绩提供过“帮助”。

据媒体报道,自2021年开始,平安好医生与上述平安附属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包括为平安寿险和平安产险用户提供在线问诊服务,提高用户活跃度,和平安银行、平安普惠推出多种用户服务权益等,都将平安好医生对平安集团的依赖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王涛离职前一年,他曾说,“目前平安好医生还是处于积累流量和数据的阶段,未来会朝着爆炸式的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大踏步的前进。”

只是,从现在成绩来看,积累的初始阶段,似乎过于漫长。正如平安健康保险一位产品业务高管接受《医疗人物》采访时说得那样:

作为一名在平安多年的员工,平安好医生曾经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惊喜和希望,但如今更多的是一种失望,

这几年,是我们的寿险公司一直在帮它销售,采购它的很多服务,而它自己本身的市场化能力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