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一书是清代著名文人蒲松龄老先生的著作。本书中约有故事500篇,大多以短篇小故事为主,各位看官对此应该并不陌生。

您别看故事短小,但是题材却多种多样,其中蕴藏的的深刻寓意,也值得我们世代传承。不夸张地说,《聊斋志异》这本著作可以说是一口警世的长鸣钟。

而这本著作的开篇之作便是《考城隍》,笔者从这篇故事中悟出了三种寓意,今日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若是您有其他的观点,可以在评论区加以补充,大家各抒己见,共同学习嘛!若是有不足之处,还请诸位看官多多海涵!

闲言少叙,各位看官就跟随笔者一起来重温一下《考城隍》这篇经典故事吧(写作需要,部分故事细节有改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故事叙述

话说有一位宋生,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却一直没有中榜,或许是内心遭受了打击,宋生积怨成疾,不久之后他倒在了病床之上。

不过宋生并没有放弃心中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参加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之路、出人头地的执念依旧在他脑海里鸣响着。

就在这天,饱受伤病困扰的宋生正在酣睡,忽然一个身穿官服的小吏走进了屋子里。宋生十分纳闷,他刚想张口询问,却被那个小吏抢先开口说道:“宋生起来,快跟随我去考试!”

宋生看着眼前陌生的官吏,吃惊地说道:“考官都没有来,为啥就要考试了?”那个官吏没有多言,瞪了他一眼,宋生有些畏惧,没有再说话,他拖着病体跟着那个官吏走了出去。

走了一会儿,宋生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开始陌生起来,他有些疑惑,就在此时,一座都城出现在他们眼前。

都城很大,里面的建筑极为宏伟,宋生跟着官吏走进华丽的宫殿之中。

大殿之内,坐着十几名官员,宋生不敢直视,只是小心窥视了一下,群人之中,他只认识一人,便是关帝神。

宋生心生敬畏之心,赶忙低下头来,再转头看向屋檐之外,那里摆放着两个石桌,上面放着纸砚,一位秀才模样的人正坐在石桌旁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生,你也去那边落座!”官吏言罢,宋生不敢怠慢,赶忙走到石桌旁边坐下了。

少顷,试题发了下来,宋生一看题目,上面写着:一人二人,有人无心。那个秀才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话。两个人对视一眼后,各自拿起纸笔,埋头写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二人相继落笔,官吏便将试题呈交给那些官员。官员们开始审批二人的试题,却被宋生的一段话吸引住了。

只见试卷上写着: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几位官员相视一眼后,各自点了点头,其中一位官员下令道:“河南缺一位城隍神,你即可便去吧!”

宋生听闻此言后这才恍然大悟,他赶忙跪倒在地,叩首说道:“承蒙大神厚爱,赐我城隍神一职,我不敢推辞。可是我家中尚有七十多岁的老母亲要赡养,我请求大神给我些时间,等我母亲过世我便去上任!”

“拿寿命薄来!”

听闻此言后,那个官吏拿来了寿命薄,翻看后就对一位像帝王的人说道:“老妇人尚有阳寿九年。”

官员们都犹豫了,关帝神说道:“那就先让张生代理一下,等九年后再去赴任吧!”

官员们点了点头,随后关帝神说道:“宋生,我们念及你有这份孝心,准许你先回去侍奉母亲,等到九年后你再去上任!”宋生感激不已,赶忙叩首言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关帝神又对张生说了些激励的话,随后两个人走出了大殿。

那位秀才将宋生送出了郊外,还赠予宋生一首诗,诗中说道: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宋生拱手言谢,便辞别了张生,骑着白马离开了。

宋生回到家中,他感觉如同做了一场梦,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棺材里。宋生十分害怕,开始大声喊叫起来。

母亲听闻棺材里有喊叫声,她十分吃惊,赶忙打开棺材,将儿子搀扶起来。

宋生没有对母亲说出实情,随后他跑去张生的家乡打听,果然有一位姓张的秀才在这天死去了。

正如寿命薄上所记载,九年后,宋生的母亲还真就仙逝了。宋生叩拜天地后,穿上新衣服,等回到屋里后,宋生便死了。

宋生的岳父住在城西头,那天宋生骑着红缨大马,带着一群侍从前来拜别岳父。岳父十分吃惊,待到宋生走后,岳父急匆匆跑去宋生家里查看,这才发现宋生已经死了。

二、三种寓意

1、科举制度的黑暗不公

如故事开篇所讲,宋生是一名考生,年纪轻轻卧病在床,想来是他屡试不中榜,这才积怨成疾。从这里看出,在当时的那个社会,普通老百姓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并非一件易事。

故事中的宋生在睡梦中便迎来了考试,而且没有考官显得十分仓促,这就显得机会十分难得,与现实相反,这也说明了当时社会的许多不公和科举制度的黑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歌颂孝道

在面对黑暗和不公的科举制度时,一旦自己中榜,他们大多数人会抛弃一切,包括身边的亲人,甚至生命(病得都要死了,一听说有考试,立刻上马行路,连病体残躯都不顾了)只为自己的荣华富贵。

而睡梦中的宋生当得知自己被派去做城隍神,面对如此难得的机会,宋生却恳求让他先回去侍奉年迈的母亲,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面对来之不易的功名时,宋生却选择了孝道,这是十分难得的,几位帝神也被他的孝道被感动,这才答应给他九年时间。

3、抨击官场的黑暗、不公、不透明

宋生被派去做城隍神,却因他对母亲的孝心,得到各位帝神的宽恕,他们暗下商议,最后决定暂时换掉宋生,而遭殃的便是那位张秀才。这就说明了当时任免官员体制的不透明。

难道张秀才的命就不值钱吗?难道他家里就没有年迈的父母双亲吗?只是宋生的九年孝道便害了张生的性命,这便是不公!

三、笔者说

蒲松龄老先生笔下的故事皆有寓意,以上三个观点只是笔者对本篇故事的感悟,而蒲老先生的寓意岂只是这三点?故事虽短,但寓意非凡,不愧为聊斋志异的开篇之作。如果您对此故事有补充或者有异议,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笔者感激不尽!

好的故事需要传承,正能量的寓意需要歌颂,谢谢各位看官的支持与陪伴!

声明:民间故事意在弘扬传统文化,借故事明事理、传递正能量,请不要与封建迷信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