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钱穆先生,此评价如雷贯耳:“国学大师,一代通儒。”
陈寅恪称赞其,心得极多,至可佩服。
顾颉刚评价其,学识渊博,实为今日国史界之第一人,我敬之重之。
许倬云称其,为中国文化学术巨人。
黄仁宇称先生是,将中国写历史的传统承接到现代首屈一指的大师。
他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据介绍,他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空前。
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更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他这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
他一生专著丰富,达80多种,逾1700万字。
除奠定他史学权威地位的《国史大纲》外,他的著述包括《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庄老通辨》《庄子纂笺》等等。
而本次有幸读到钱穆先生学生叶龙先生整理的三本书,《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学术文化九讲》。
何其有幸!
能在这样一个知识快速迭代,连碎片化阅读都占满的时候,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大师曾经的课堂简化版的文字,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
如早前我曾写到的那样,《中国通史》可以说是贯穿古今的一条脉络线,先生试图从他理解的角度,以他搭建的历史树知识体系,通过课堂内容和精彩讲述,将他的知识体系传承到学生中去,从而,达成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中国通史》全书共六十章,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从开篇的分期说,一直讲到辛亥革命后之政局。
脉络清晰,有理有据,一条历史直线的纽带上,分叉出众多延伸知识点,以及,多处钱穆先生个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点睛之笔。
全书具体介绍,可点击原文:钱穆珍稀讲义中国通史:打通古今的简明中国史,跨越六十载的敬意
而《中国文学史》则有所不同,更侧重于长期精神,活到老研究到老,正如他说的那样,做学问和研究文学史都是一辈子的事情。
文学史,谈的都是什么呢?
包括但不限于:
(1)曹丕在中国文学史上之地位如何?
(2)两汉文学风格不同,此与社会有何关系?
(3)《昭明文选》之取材标准如何?其在文学史上有何意义?
(4)试略述唐以后历代散文之发展及其代表人物。
(5)中国小说至唐始盛,其原因安在?
(6)试述词与曲产生之原因。
(7)试述汉以前散文文体之变迁。
(8)《楚辞》之产生与《诗经》有何关系?
(9)何以谓建安时代为中国有文学自觉之始?
(10)试述《昭明文选》与《古文辞类纂》两书在文学史上之道义与价值。
(11)唐诗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之代表人物为谁?
(12)词之产生原因安在?其题材与对象与诗有何不同?
从这些相关考题就可看出,《中国文学史》谈及的内容,深度可见一斑。
全书三十一章,系统地、完整地再现了从《诗经》到明清章回小说时期,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
是钱穆先生1955年至1956年讲授“中国文学史”的课堂讲稿,由钱穆弟子叶龙根据当年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
有趣、有料、有独特见解,实在是为数不多的精彩好书之一。
全书具体介绍,可点击: 钱穆珍稀讲义《中国文学史》:做学问和研究文学史都是一辈子的事
那么第三本《中国学术文化九讲》呢,则是钱穆先生1950年至1970年间,跨度20多年里多次参加讲演的部分讲稿实录,经精选校对汇编成册。
内容涵盖思想、历史、文学、文化、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窥一斑而有见全豹之可能。
不单在宏观上对文化历史的梳理,亦有个案研究的展示。
读完之后你会忽然感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果然酣畅淋漓,一个字:爽!
关于此书介绍,亦可点击: 钱穆珍稀讲义《中国学术文化九讲》:全面涵盖文史哲政经,值!
当然,如果硬要说一点美中不足的话,可能还是离不开语言习惯和用词造句的不同表达上。
整套书的内容,因是基于几十年前的教学编撰与受到当时思想程度的影响,文字表达上或有不同于现时习惯,或不太能及时理解的地方,可能会影响阅读体验。
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这是一套非常值得一读再读且珍藏的系列好书。
最后,引用《中国学术文化九讲》书底的一句话,全套书:文史掌故,信手拈来;因材施教,发人深思。
希望你也能拥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