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
- 1940年10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给八路军、新四军发出“皓电”,要求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11月9日,中共中央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名义复电何应钦、白崇禧(即“佳电”),为顾全大局,中共在皖南方面,决定让步,答应新四军北移。
- 1941年1月6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直属部队9000余人,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皖南事变”爆发。这是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
蒋介石搞独裁,积极反共
- 新四军北移,被顽军包围
出发前,军部分成三个纵队,左中右三路。中路第二纵队由老三团和新三团组成,约三千人。司令员叫周桂生,湖南平江人,新四军军长叶挺、政委项英带着军部直属机关一千多人,都跟随第二纵队行军。第二纵队要掩护新四军领导机关的安全。在战斗中,周桂生为了掩护军部,壮烈牺牲。
右路第三纵队,约两千人,司令员叫张正坤,湖南浏阳人,遇上敌人突袭,张正坤率领第三纵队浴血苦战,最终因寡不敌众,受伤后被俘。在狱中,张正坤没有屈服,他受尽酷刑,不幸牺牲。
- 纵队司令员傅秋涛
左路由傅秋涛担任纵队司令员,他率领老1团和新1团和特务团3000多人,行军途中,遭遇顽军重兵围困。 - 傅秋涛带领一纵队,与军部失去联系
傅秋涛镇定自若,指挥战斗,敌人不断炮击,电台被敌军炮弹炸毁了,与新四军军部失去联系,情况危急,傅秋涛当机立断开会来决定突围路线,没有浪费时间,立即决定了突围路线,果断出发,从云岭向东部进军。
部队一路不断与顽军作战,到了老虎坪,部队进行整编,路上遇到顽军多次围攻,部队减员厉害。不少战士负伤牺牲,但是,大家有傅秋涛这个主心骨在,情绪安定。傅秋涛不断鼓励战士们:坚定信念,杀出重围,到江南找陈毅部队,重整旗鼓,继续战斗。
新四军转移
- 妥善安置伤员,突出重围
为了保证突围成功,傅秋涛首先安置好伤员、病号,他不仅把自己的妻子陈斐然留下照顾伤员,还忍痛割爱把年幼的女儿寄养在农户家。直到解放后,在各级党组织的关怀下,经过多方的查询,已经13岁的女儿才回到了久别重逢的亲生父母身边。
在经过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时,部队经过化装,部分装作老百姓,部分装作顽军便衣队,沿途人民群众得知他们是新四军,是真正抗日的队伍,纷纷主动带路,当向导。老百姓遇到受伤掉队的伤员,给予掩护。 - 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2月10日,傅秋涛率部终于来到苏南,新四军第十六旅罗忠毅、廖海涛部队前来迎接。战友相见,格外激动,突围出来的同志们才知道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谈判时被无理扣留,副军长项英在突围时被叛徒杀害,新四军大部分牺牲或被俘,大家无比愤慨。
傅秋涛率领的一纵队,在皖南事变中,是新四军中唯一成建制突围的部队,有1000多人突出重围,占成功突围新四军的大部分。
- 陈毅军长
陈毅军长赞扬和高度评价他在皖南事变发生时的机智果断、勇敢无畏。傅秋涛感慨万分地说:“一纵队之所以能突出顽军的重重包围,绝处逢生,最重要的是沿途群众对新四军非常拥护和支持”。
是的,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自古以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四军是由中共领导的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组建,他们是人民子弟兵,为了民族独立,他们战斗在大江南北,与日寇作殊死搏斗,因此,他们在顽军重重包围中,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突出重围,继续战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