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端端的名著,咋就糟蹋成这样了呢?
开篇的剧情设计就不着调!高加林和高双星两个小年青意气风发热血沸腾地蹬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冲过山川、冲过河流,冲进学校,丢下车就走。
导演也是个五十年代出生的老人了,也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贫穷。且不说路遥先生笔下“穷家薄业”的高家能否买得起崭新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就算高加林有部自行车,他敢象支书儿子这样不惜物?
“这就不是一个萎靡不振的开场,更多是一种对青年向往自由的诗化表达。”导演你是“诗化”了,观众可都被“石化”了!
剧中最大的梗,是把“高加林被村支书儿子顶替小学教师名额”的情节,改写成了“村主任儿子高双星冒名顶替高加林去上海上大学”。高双星是原著中没有的人物,是编剧和导演臆造出来的,这个人物的出现,就是为了可以让故事一直延展到今天。
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么大的事,没有教育局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具体操作,没有公社管户籍的人帮忙,没有领导的签字政审,高明楼一个大队支书包办了?办成了?看起来,编剧也是个不敢动老虎、只敢说苍蝇的怂货!
剧中几位主要角色的选角和表演也不敢恭维。两位当红人气演员,男主偏老,女主偏丑。刚刚高中毕业的“高加林”只要展颜一笑,眼角和脸上开满菊花;路遥先生笔下漂亮“盖满川”的“刘巧珍”又黑又瘦,干瘪无光。陈晓和李沁虽然想极尽靠近角色人物,但由于没有生活底蕴作支撑,让他们的表演与真实的角色人物还是有明显的差距,演得尴尬必然是看着别扭。
所以有网友直接说:不建议对这么经典的文学作品做这般“改编”!
同样是路遥先生的文学名著搬上银屏,咋就差距那么大呢?
先说语言,《人生之路》都讲普通话;《平凡的世界》剧组是先到陕北体验生活几个月,演员基本上都说陕西话,语言和角色相辅相成,这种代入感就不可同日而语。
后说服装,同样是穷家贫户的高中生,“高加林”象北京上海的下乡知青,“孙少平”才是真真实实的陕北娃。八十年代中期,俺在西安未央区张家堡的66中读书,也去过近郊的农村同学家。在陕北,穿“高加林”这样的衬衣,不是县乡干部,就是领导干部子弟。
再说表演,同样是老戏骨的刘威,在《平凡的世界》中,把陕北老农“孙玉厚”的淳朴、善良、内敛演绎得无可挑剔。到现在,每次看“孙玉厚”第一次吃白面馍都忍不住想流泪。但高家村第一能人“刘立本”,明显就不及“孙玉厚”了。
即使是配角,由于剧情的设定,《人生之路》的角色们也不及《平凡的世界》中出彩!
面对名家名著,咋就你们那么狂妄呢?
“本剧部分取材于路遥中篇小说《人生》”。
地儿还是那地儿、人还是那些人、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就凭你们这么轻飘飘一句话,作品就成了你们的了?就可以刀砍斧凿、注水添醋地瞎改、魔改原著了?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不一定看得更远,也可能是摔得鼻青脸肿!
《人生之路》的炮制者们,就是后者!
关健是这样一批无知的改编者还在媒体面前大言煌煌,不知羞惭:
“希望这部剧在更广阔的时代视野下,让父辈的青春给予当下青年人更多启迪和感动”。
“80 年代的青春困境和今天可能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本质上都一样——我要追求新的生命状态,追求新的生命价值。所以我并不把这部戏定位为农村戏,严格来讲这是一个‘当代的青春戏’。”
可是如今事实是,老中青三代观众都不接受,多数选择弃剧了!
难怪有网友跟帖直言:你们可以下架了!当然,乱改和糟蹋名著罪不至S,但起码的敬畏和羞愧还是要有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