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股市场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最早窗口
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起步于1992年2月21日正式开设的B股市场。B股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是为扩宽境内公司融资渠道、增加吸引外资的方式而设立的。在2000年之前,B股市场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融资平台,在吸引外资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动试点实施合格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制度阶段
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对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整体规模、功能和效率已有很大的提升,但机构投资者比重远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功能的进一步发挥。为此,我国主动引入了合格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制度,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也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
为了便利境外资金投资境内资本市场,2002年我国建立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2011年又建立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有利于让国内更多企业走出国门,直接参与国外市场,减少贸易顺差和资本项目盈余,获取全球市场收益。
同时,为了便利境内资金投资境外资本市场,2006年我国推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2014年又推出了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制度,有利于进一步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借鉴国外成熟的投资理念,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三、与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建立点对点互联互通机制
2014年11月,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和香港两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开通了沪港通。沪港通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是沪港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它有助于提高上海及香港两地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改善投资者结构。
2016年12月,为进一步学习借鉴香港市场成熟的发展经验,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复制沪港通试点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开通了深港通。深港通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属于深港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它有利于吸引更多境外长期资金进入A股市场,改善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19年6月,为落实国家高层2015年10月访英金融机构合作成果的重要举措,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开通了沪伦通。沪伦通是上交所与伦交所的互联互通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两地上市公司发行存托凭证并在对方市场上交易,包括东西两个业务方向。它有利于丰富境内企业融资渠道,深化中英两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升上海和伦敦市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表明了在当今单边主义势力抬头的国际局势下,我国主张推动世界各国经济金融合作共赢发展的决心坚决不改变。
四、QFII、RQFII等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深化改革时期
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与合格境内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在投资范围和投资主体准入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两者互为补充地推动着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在连接境内外资本市场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现有规定已无法满足贸易投资便利化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
2019年9月10日开始,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以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为前提,以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发布了《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等文件,修订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等文件,就取消投资额度限制、简化备案和审批相关流程手续、完善本外币一体化管理体系、优化托管人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
改革进一步提高了QFII、RQFII等制度的生命力,能更好地满足海外投资者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需求,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向海外投资者进一步放开,对于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具有深远的意义。(作者:王秀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