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边几篇文中曾多次提到,师父陈田良老师经常让我抬他胳膊,感觉他胳膊很沉很重,重的难于被抬起来。陈老师做到的松我们无法企及。我一直以陈老师松的好为缘由,认为只有做到了松,胳膊自然就会重重的让人难于抬起。没有深人研究,所以自己也从没有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拍摄《张发智先生之功夫》系列视频,张发智老师在聊崩拳的拳型时,给我演示并让我体验了拳头向下耷拉的神奇效果。拳头向下耷拉,不仅胳膊重的难于抬起,而且向左右拨,都难被拨动,身体变得稳定多了。这些,我已经把张老师的讲解做了视频,会在 “太极拳养生推手”号上发布,奉献给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起师父陈田良老师沉重的胳膊,试着像张发智老师把拳头耷拉下去一样,把手耷拉下去,果然,胳膊就沉重了。当时,陈田良老师让我抬他胳膊时,是否他也是把手耷拉了下去,这些细节我当时没注意,估计应该是。感惜陈师已去,无法再求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拳头或手掌耷拉下去,胳膊就会变得沉甸甸的。我想大概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手向下耷拉,有利于整个胳膊或身体的放松,松的好了,胳膊自然沉重,类似于陈田良老师经常以小孩打提溜为例子的沉重;二是由于拳或手掌向下耷拉,为神意气指出向下的路子,神意气产生了主导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况传统武术都基于一个文化。学习了解其他拳种,肯定有利于自己太极拳水平的提高。四民武术研究社第三任社长吴子珍老先生曾言:对其他武艺“可以不练,不可不知”,这应该是武术前辈们总结经验的有感而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因拍摄“张发智先生之功夫”系列视频,开始关注一些形意拳的拳谱。现在刚刚读了形意拳经典拳论“岳武穆形意拳术要论”的“九要论”“总论”“交手法”,太极拳的拳理和其论述有太多的共同性,所以读它,并没有给我陌生的感觉,这也说明传统内家拳文化根基的一致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己学习体会,不一定正确。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批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