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生之路》看了一半了,粗浅的感觉:这又是一个乡村版“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主人公高加林高考考上大学,却被同村的高双星冒名顶替;加入民办教师队伍,临到转正的机会来临时,却被一次意外事故排除在外。二叔转业地方,口头上说不能帮忙,手下人却瞒着他暗地里给高加林安排了一个“以工代干”的岗位,眼看离编制只差一步之遥了。

高加林卖馍,人生的最低谷

什么是编制?既非天生、世袭,也非轮流、评选,编制其实可以看做是一种“会员”,一旦入会,只要不违反“会规”,就能长期在会,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份“粮票”,不论潮起潮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在严格的城乡二元制时代,编制是一种稳定的工作,虽然也是不辞辛劳,却能旱涝保收,俗称“国家干部”、“铁饭碗”,比农村人看天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要好一些,成为农村人个个都羡慕的地方。高加林去县城买布,被同学“出手相助”,告诉他那都是城里人靠布票才能买到的高级货,靠着他这个同学才有机会买到。换做一般的“明白人”,该买还是要买的,可是高加林就是赌气,和自己的人生赌气。

现在,市场经济已经把商品紧缺的现象彻底消灭了,任何人凭借自己的劳动所得都能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城市户口也不再高不可攀,只要签订一份劳动合同或者租房合同,甚至都不用买房,你就能成为大多数城市的正式居民。但是编制仍然是一个比较稀缺的东西,以至于很多人模糊了编制的概念。

第一等编制:最纯正、含金量最高的编制毫无疑问是机关单位的编制,可以称为金饭碗。在剧中,教育股长马占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秦县长,抗美援朝回归故土的高玉智,都是高家村人梦寐以求的人物,其身份、地位、待遇都不同凡响。

第二等编制:各种事业单位的,可以称为银饭碗。这其中也不是整齐划一,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听起来是最好的,但是供销社和广播站是完全不可等量齐观的。差额拨款和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中也有香饽饽,但总体上已经差了一个等级。现在金融行业面临改革,“行员”的地位岌岌可危;教育界、卫生界都刮起了“取消编制”的风,究竟编制应该限制在什么范围,恐怕没人能说得清。

上述两类编制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例如马占胜从教育局到了劳动局,景老师从中学到了县委通讯组当组长。

第三类编制:各种国有企业。经常有人问国企也有编制吗?是的,在去行政化暂时无法实现的情况下,编制是普遍存在于国有企业的,其显著标志就是有编制的人可以在系统内升迁、调动,级别越高,可调动的范围就越大。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缺乏正常的吸收录用干部制度,厂矿企业因干部不足,选调了一批工人从事干部岗位的工作,未办提干手续,从而出现了“以工代干”。1979年全国人事局长会议曾明确,今后一律不再搞“以工代干”。但是由于地处偏僻,马占胜仍然以这个名义为高加林办理了入职手续,以煤窑工人的身份加入县委通俗组。

现在,“以工代干”已经不存在了,央企三级、二级单位人员只能在一级单位内部调动,一级单位领导可以在整个国资系统调动。至于那些没有级别的普通员工,铁打的编制流水的员工,长期不流动的他们,自己都相信自己是有编制的了,但这只是一种事实上的准编制待遇,不是法定的编制待遇。看看历史上的国企工人下岗,那是前两种编制永远不会出现的情况。

人生充满坎坷与不平,确实不好走,但光是发牢骚、自怨自艾是走不好人生之路的。马栓受到刘巧珍一语点醒,走上了办厂致富路。高双星背负冒名顶替的原罪,卧薪尝胆洗心革面,不失为一个很幸福的人。《人生之路》里有各种不平事,就看你怎么看、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