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曹操与刘备的人才大战非常激烈。曹操开始觉得刘备是个人才,想留在身边为己所用,可是刘备不甘屈居人下,坚持自己创业,与曹操平起平坐了。之后,两人为争夺人才上演了精彩的拉锯战。
先是争夺关羽。衣带绍事件后,曹操攻打徐州,刘备败走,关羽保护刘备家小走不了,只好投了曹操。曹操爱关羽之才,想尽一切办法让关羽变节,包括直接提干,让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送房送车,修建亭侯府,赠送赤兔马;上马赐金,下马赐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可最终关羽一听到刘备在袁绍处,即刻千里驱驰,回归刘备,没有片刻的犹豫。
关羽为什么不降曹?多数人从“兄弟情感”出发看问题,认为“桃园三结义”拴住了关羽的心,然而中国历史上结拜兄弟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的还少吗?比如唐朝“瓦岗寨46友”的分道扬镳,比如铁木真与札木合的反目……有句俗语说得好,兄弟不就是拿来背叛的吗?只要筹码足够!
所以,兄弟情义不是关羽不降之根本原因。
再看争夺徐庶。徐庶乃颍川人氏,慕刘皇叔之名而投奔刘备。曹操在新野与刘备几番争夺皆失利,一打听,原来是徐庶在替刘备出谋划策,曹操决定把徐庶抢过来,他软禁了徐庶母亲,逼徐庶自入曹营。徐庶无奈,只好改投曹操。然而,曹操得到了徐庶的人,都得不到他的心,徐庶在曹营像个木偶似的,不发一言,不设一谋,出工不出力,动手不动脑。曹操百思不得其解:前者关羽收服不了,还可以说是难舍兄弟情,这徐庶与刘备又非兄弟,为何也这般死心塌地忠诚于刘备呢?
应该说,曹操在人才招纳和管理上都是大师,他的“唯才是举”的策略让他麾下谋士如雨,猛将如云,他惜才爱才的名声也远远地传了出去。相比之下刘备弱多了,刘备在人才招纳与管理上似乎没有多少手段,他最出名的营销策略,就是那句广告词一样的自我介绍:
“吾乃中山靖王刘靖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
听听这句话,是不是显得迂腐又自恋,很多人看了忍不住捂嘴笑。
然而仔细推敲你会发现,这句话颇有学问,它非常契合现代心理学理论,具体而言,是契合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
众所周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需求,越是低级的需求越必要,比如说第一需求吃饭与喝水,不满足就会死,当然必要。可一旦到了第5层级即自我实现需求层级,前4个需求层级就无关紧要了。
我们来看刘备是如何“误打误撞”,如有神助地利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获得关羽和徐庶的忠心的。
像关羽和徐庶这种能人,5个需求的前3个,吃饭问题、安全问题、交友问题,他们凭自己的能力都解决了。到第4个需求尊重需求,徐庶自己也解决了,因为他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很多人抢他;关羽则不一定能自行解决,因为他杀人逃亡在外,内心孤独,但刘备给了他足够的尊重,他也有了。
关键是第5个需求——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徐庶与关羽都无法自行解决,他们要靠平台,刘备结结实实地给了他们这个平台。
刘备是怎么给的呢?
还是回到刘备的口头禅“吾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这句话,其真实含义是:我这儿是正统的皇家大平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理想平台。
如何解释“正统的皇家大平台”?汉景帝是西汉正统的皇帝,而汉景帝是刘备先祖,这就够了。试想,有多少人能拒绝这样的平台?
我们来检验一下这句话的份量:
比如刘备初见张飞,他说:
“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
张飞立即说:“我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张飞宁愿倾其所有追随刘备,看中的正是“汉室宗亲”这块金字招牌。
一会儿见到关羽,刘备照旧说了上面的话,关羽也答应追随刘备了。
至于徐庶,刘备都不认识他,徐庶却循着“刘皇叔”的名声,自己找上门来了。还有赵云,本是公孙瓒的人,后辞瓒归刘。都是看中了“刘皇叔”这个平台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刘皇叔满足了关羽、徐庶等人的最高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的需求之后,关羽、徐庶便有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和“一览众山小”的较高境界,其它需求对他们已经没有多大吸引力了。
所以曹操对关羽进行吃、喝、房、车、官位等物质层面的轰炸基本没用,对徐庶的物质诱惑加诱骗也没有用。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也是个大平台,而且有皇家背景(汉献帝),也可以实现人生价值,为什么关羽和徐庶不认可呢?这个涉及到两汉时期儒家大力宣扬的“正统”思想。
“正统”思想西周就有,西汉时董仲舒将其阐发为“三统”学说,与神学深度结合,认为皇权即正统,刘邦开始的刘氏宗族才是正统。曹操再强大也不是正统,甚至可以说,曹操的平台是非法平台,虽然有汉献帝站台,但实控人姓曹,汉家天子被操控,大家心知肚明,骗不了谁。
正统平台人人爱,非法平台遭人骂。即如此,关羽和徐庶当然不愿意放弃正统合法的刘备平台,而选择不合法的曹操平台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