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不太知道,烤鸭其实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策略之一。乒乓球、烤鸭、茅台,曾经一起被称为周恩来总理的三大外交策略。
茅台和全聚德烤鸭,曾多次出现在元首们的饭桌上,一样辉煌的过去和起点,如今一个成了A股第一,一个黯然失色……
159岁的全聚德,累了
同治三年(1864年),一位名叫杨全仁的农民,拿出他多年的积蓄,买下了一家濒临倒闭“德聚全”干果铺。
风水先生告诉他,以前这间店铺甚为倒运,晦气难除,除非将其‘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全聚德就此诞生,至今159年。
如今,全聚德已经有了全新的含义,“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以此打造了中国餐饮行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然而,和全聚德在餐饮界超然地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在资本市场的屡次折戟。
今日早间,#全聚德连亏三年#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原来,4月10日晚间,全聚德披露2022年年报显示,去年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了2.7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76.86%。
这已经是全聚德连续第三年亏损:2021年全聚德亏损约1.57亿元,2020年亏损约为2.62亿元。全聚德在年报中坦言:“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作为中国的老招牌,“全聚德烤鸭”曾经是全国人民都想要去打卡、拔草的圣地,可为何网友们在知道全聚德连续三年亏损后,却犹如看热闹似地吃瓜、讨论?
回不去的口碑
“老字号”可以成就全聚德,也能使其在膨胀中灭亡。
抱着“老字号”的名片,全聚德一路保持着高姿态,长期走着高端餐饮服务路线。一只普通大小的烤鸭大约300元左右,其他精品菜系,价格更高,一个普通的菜也要加15%的服务费。
如果说以前还能借着招牌“高举高打”,那么2012年八项规定出台后,全聚德的日子就再也无法过得像过去那般滋润了。
不过真正让全聚德跌倒的,是断崖式下滑的口碑,而最看不起全聚德的,又偏偏是“自家人”。
在北京,随便问一问出租车司机,一般是这样的画风:骗游客的、还不如街边烤鸭店、价格高、服务差、性价比低......
全聚德的经营定位,是这一切的根源。
2014年,有券商测算,北京全聚德三家客流量最大的门店——和平门店、前门店、王府井店的利润占到全聚德净利润的90%以上。而这三家门店的位置,都在北京最热门的旅游区。
为什么强调这个?
游客消费场景是典型的单次博弈,可以不用考虑回头客,但是对口碑的伤害是巨大的,所以很多口碑良好的老牌餐厅根本不会选择去涉足旅游餐饮。
但全聚德这个老字号显然是其中的异类,几乎在任何游客密集处,甚至机场车站都能寻见它的身影。
也正因为如此,当疫情下旅游业几乎全面停摆时,靠旅游养活着的百年老店全聚德在亏损泥潭中越陷越深。
“赶不上架”的鸭子
全聚德一直希望自己能跟上市场的步伐,情急之下,试水互联网。
2016年,全聚德提出“互联网+”战略,花了1500万推出“小鸭哥”外卖平台,想要借此拥抱年轻人、拥抱互联网。
但这根互联网救命稻草,反而有点“索命”趋势。
仅仅一年后,鸭哥科技便停止营业了,近1600万元打了水漂。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全聚德外卖太贵,不符合年轻人的消费预期。
有网友晒出结账单,全聚德一份全套烤鸭套餐298元,一份蔬菜64元,每桌还要多收10%的服务费,两个人随便吃一顿就花了将近600元。
全聚德的困境,依旧在于没有搞清楚定位,处于一种乱打枪的状态,它想走亲民路线,但是又难以彻底放下身段,最后落了个不上不下的境地。
“百年老店”全聚德,真正该思考的是,怎么才能抓住消费者的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