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膀胱的生理病理

膀胱位于小腹部,是贮藏津液、排泄尿液、参与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因此《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膀胱贮藏的津液来源有二,一是由脾运化水津,经肺气通调,下输膀胱;二是由小肠分清别浊,使肠中津液从阑门入膀胱,再赖肾的气化作用,将浊的部分化为尿液,排出体外。所谓膀胱气化,实际上是肾之气化的一部分。

若膀胱气化失常,可出现小便不利、癃闭、或小便过多、尿失禁等症。至于膀胱本身的病症,又多与湿热有关。《素问·气厥论》说:“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临床上,“膀胱湿热”的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淋漓不尽等膀胱刺激症状,包括现代医学的膀胱炎、尿路感染等。

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一阴一阳,在经络上互相络属,又互为表里。肾主水液,膀胱藏津液,两者相合,在生理上共同完成对体内水液的代谢和排泄。津液能贮藏于膀胱而不泄漏,是靠肾气的固摄作用,而尿液的排泄属肾的通利作用,两者合称“开”、“合”,而肾的开合主要靠肾的气化来调节。若肾虚固摄功能衰竭,开合失调,则临床表现为尿频、遗尿、多尿、夜尿、尿失禁等膀胱约束无能的虚症;若因湿热下注,气化不利,则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小便赤涩、癃闭等实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膀胱病的辨证

(一)膀胱湿热:湿热下注,蕴蒸膀胱,以致膀胱气化失常,热伤脉络或结聚成石。其症为尿频、尿急、尿痛、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小便浑浊、腰酸腰痛,或伴发热、或排砂石、苔黄腻、脉滑数等症。治疗宜清利湿热。常用方剂有八正散、程氏萆薢分清饮、石苇散等加减。

(二)膀胱虚寒:多由肾虚阳衰,膀胱气化不行,固摄无权,以致排尿异常。其症为小便频数或失禁、遗jing、遗尿,或尿后余沥不尽、舌淡苔润、脉细弱等。其病理表现与肾气不固相同,当从肾xu论治,宜以温肾固摄为主。常用方剂有桑螵蛸散加减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某,男,43岁。患者于去年3月初感腰酸和尿道麻木,尿常规:红细胞0~2只、白细胞0~2只,同年四月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满视野,诊断为前列腺炎。曾注射多种抗生素治疗,未能获效。目前症状:小便频数、排尿刺痛,尿后余沥不及,睾wan隐痛,腰酸,头晕耳鸣,睡眠质量差,口干不欲饮,大bian干结,舌红苔腻,脉滑数。肾xu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宣行。治宜滋肾清热,通利膀胱。经诊治二月余,复查前列腺液,白细胞(+),症状明显好转。但症情常因劳累反复发作,发病时排尿不畅、尿后余沥、睾wan作胀、小腹灼热、口臭恶心、舌红、脉细弦,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宜清利行瘀治实,调养肝肾治虚。发病时治实,缓解时治补虚。

药用:党参、白蔹、蒲公英、炙甲片、留行子、天花粉、龙葵、芙蓉叶、鹿茸草、丹皮、海金沙草。

上方经调治四月余,复查前列腺液3次,白细胞由(+++)减至10只左右,症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