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重温了毛泽东同志经典著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受益匪浅,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今天,这篇文章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领导干部如何推动工作顺利开展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哲学思维作为一项长期习惯,不断改造和充实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经典著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的特殊背景下,充分结合敌后根据地极度困难、党员队伍急剧膨胀,而干部又缺乏经验的现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智慧,在更加具体的层面上,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已经证明,他的这些看法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已成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哲学思维对于领导工作的重要性。陈云同志曾经指出:“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哲学是智慧学,是方法论,学懂了哲学,脑子就好使,胸怀就宽广,眼睛就亮堂,遇事就冷静,办法就很多。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法宝,是指引我们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利器。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原原本本地学习和研讨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严格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充分认识哲学思维对于领导工作,对于党的建设和工作实际的重要性,自觉地把学习哲学思维作为一项长期习惯来坚持,主动研究规律,不断把握规律,灵活运用规律。

领导干部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种理论应用,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水平。毛泽东同志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重点探讨了一般与个别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统筹全局,工作要突出重点等几个问题,为全党各级领导干部提供了现实的方法论指导,让我们得以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重新审视包括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团结、统筹全局、重点突出等领导机制和领导艺术,使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更深化、方法更明确、启示更深远。这个深远的启示就在于,作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哲学思维的学习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在于要把学到的哲学思维与现实需要结合起来,与领导工作和服务群众的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以致用,自觉运用哲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哲学思维的再理解、再深化,不断丰富自己的领导水平,提升自己的领导水准,逐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领导体系和领导艺术。这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是一个从理解到应用,再到理解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如定期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制度,有助于政令的上传下达,最大程度地团结和完善领导集体,建立领导核心。有了强的领导核心,便于同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可见,这一制度正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应用,只是过去很多时候,我们远没有把它提高到哲学的高度,因而在思想上多少存在被动。

领导干部要把加强自身修养作为一个人生信条,不断激励自己强化自身的控制力。毛泽东同志戎马一生,手头从未离开过书,心中也从未忘却心忧天下。就是长征途中,面对敌人四面而来的围追堵截,也是手不释卷,思索着革命的前途命运。可以说,正是常年的熟读与深思,让他能够以一个山沟子里出来的,从未留过洋出过国求学的乡下孩童,成长为一个能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并自觉地将其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一代伟人,而马克思主义与具体领导工作相结合,只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方面。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从籍籍无名的草根阶层蜕变为顶级伟人的一生,他的伟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数十年如一日的熟读与深思,这应该是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励志榜样和人格典范。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与思的重要性,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作为领导干部个人,应该从毛泽东同志成功的范例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以伟人为榜样,在工作中注重熟读和深思,努力提升个人的哲学、文学、历史、地理、伦理、天文、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水平,不断夯实自己的文化根基,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做一个有积累的人,这样方能厚积薄发。正如伟大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的那样:“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有积累的人,正是有准备的人。科学的领导方法,巧妙的领导艺术,是领导者顺利实现领导意图,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广大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