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

他有九个子女,都非常了不起:

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

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

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

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

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

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

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说起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从他下面这几句话中可见一斑。

1、与子女做朋友

梁启超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亲自给孩子们写信,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丝毫家长作风,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

梁启超给女儿的儿女的信中写到这样一句话:“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他会给儿女写信,讲述自己最近的生活状况、思想发展,甚至还会发发牢骚、倾吐心事。比起曾国藩家书中常用的命令语气,梁启超对待子女真是像老朋友一样。

与一般要在子女面前树立绝对权威的“中国式家长”不同,梁启超虽然也会对儿女进行教育、指导,但一向习惯于朋友般的语气。

2、身体比成绩重要

别人的家长最关心小孩的学习成绩,梁启超却不一样。

“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长子梁思成学习专业程度很高的建筑史,梁启超要求他要多学一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常识,不能仅限于专业所知。

当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梁启超在信中写道:

“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可见梁启超关注的是孩子的基础是否牢固,视野是否开阔,而所谓的成绩和分数,不过是表面的东西。

3、提高成绩急不得

“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前面说过,梁启超反对填鸭式的教育,他很少给孩子们提出什么具体的学习的目标。他认为,做学问如同炖菜一般,要处理好“猛火熬”和“慢火炖”的火候,也就是要我们处理好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关系。很多家长需要好好学习借鉴这条。

“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梁启超“一家三院士”,但子女的成绩不好时,他说的最多的是安慰、劝解的话。反观现在的家长,一味给子女报各类辅导班,灌输各种知识和技能,有时反而适得其反,反而无法真正掌握要领。

4、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梁启超用曾国藩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在教育子女做事时,要让他们懂得,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这种通达、强健的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