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防护装备行业里的中小企业如何数字化转型?

2023年有哪些需要行业关注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行业企业在市场氛围营造上还有哪些发力的方向?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向推动,我国个体防护装备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个体防护装备行业在企业数量上基本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市场结构分散、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不占优势。

如何通过自身转型与提升,在行业利好周期内抓住发展机遇,将行业红利落实成企业利润,是个体防护装备行业关注的核心问题。

为回应企业发展诉求,交流行业发展经验,引导个体防护装备企业了解理解政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再发展,3月17日,由北京朗泰华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2023个体防护装备行业企业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上,来自行业内的专家、企业家就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在对中小企业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以下简称“两化所”)的专家,为个体防护装备企业带来了可供借鉴的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与模式。

鉴于目前个体防护装备行业以配套生产型中小型企业为主的现状,两化所数字化转型研究部工程师王润鹏分析指出,尽管这类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很高,但大多仍处于“没有数字化建设,少量以基于条码的简易现场管理系统为主”的状态。

“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企业加快制定适合自身、力所能及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在能力范围内强化对数字化建设的投资,重视数字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更开放的心态开展上云上平台,尝试新模式新业态带来的数字红利。”王鹏润表示,“当然也需要产业政策的支持。”

而在产业政策方面,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相关负责人,就个体防护装备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的重点工作,为与会企业进行了解读。

“我国《安全生产法》于2021年进行修订,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的要求。”该负责人表示,对于个体防护行业来说,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产品无疑会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另一方面,随着《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及一批个体防护装备重点配备国家标准、重点产品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发布,个体防护装备产品的质量面临更高、更严格的政策要求。

“对于企业而言,国家标准的发布是一种指引,研究国家标准将帮助企业进一步明确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方向。”该负责人表示。“当然,政策法规与标准要落实到位,宣贯工作非常重要。”如果不做宣贯,政策与标准就是一纸空文。

对此,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芳认为,个体防护装备行业相关政策的宣贯工作,不仅有赖于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也需要企业跨界合作,积极整合媒体资源、培训资源、工会资源,协同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需要让更多企业单位了解个体防护装备的价值和作用,要让更多企业意识到保护一线产业工人的安全与健康,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马金芳认为,对于个体防护装备企业而言,“这既是发展需要,也是我们的责任”。

研讨会当天,与会专家与企业家还就个体防护装备技术的科技创新、媒体与个体防护装备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景、个体防护装备在企业安全生产智能化与数字化的应用、“十四五”国家应急管理领域相关规划与个体防护装备产业发展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

作为个体防护装备行业创新发展研讨会的系列会议之一,本次研讨会旨在传播信息、服务行业、广聚朋友、连通市场,推进个体防护装备产业的创新发展。今年该系列会议还将陆续开展个体防护装备行业青年座谈会、防护服装产业链体系建设与管理研讨会、个体防护装备面料创新发展研讨会、第二届个体防护装备行业创新发展研讨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