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9月

类 别:民间文学

编号:I—48

地区:河南、湖北、安徽、陕西、甘肃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宝丰县

白朗字明心,乳名六儿,河南省宝丰县(现归石龙区)大刘村人,汉族,1873年生。已故的大刘村老人李老七说:“白朗的名字是他父亲取的,我常和白朗赶车,都叫他白朗,那时他还没有‘蹚’,‘蹚’后还叫白朗。”

宝丰县张八桥镇大刘村(现石龙区)白朗故居

白朗父名白嵩山。白朗只有一姐。白朗妻关氏(关庄人)生一子四女。家有地二百亩,未出租,雇一个长工几个短工。白朗幼入私塾,年余辍学,及长务农。以后赶牛车,由宝丰到三门峡会兴镇拉官盐。1908年被村地主诬陷入狱,卖地百亩。白朗出狱后向母亲说:“我们受人欺负没法站脚了,非蹚不可。”母亲苦劝不止。白朗带一匹大青马到禹县驻军项大人部下干马队,项强迫换马,换成一匹老红马,又要走五十两银子,白朗一怒而还。后被梁洼小队将老红马抢走,白朗走投无路,顿起反抗之心。1911年,民变四起,牛天祥送给他一支土铳,劝他起来蹚。

1911年10月,知县张礼堂,把城内白朗姐姐家修屋的泥瓦匠王疙瘩、范大定诬陷为匪枷死,并抢走白朗寄放姤家的包裹,白朗忍无可忍,起来反抗,加入绿林。10月14日,白朗带二三十人占据姚店铺,夺得财主郑虎家枪支30多支,又联合张官营、梁洼共百余人,自成一杆。

1912年2月,白朗攻打张官营未成,移驻城北稻谷田,带队到城东刘集吓跑财主,开仓放粮,影响更大。抢粮之夜,在县衙充役的友人韩连送信说县官张礼堂卸任离去,白朗带人埋伏交马岭,截获快枪16支,并俘张之少爷。3月,白朗联合李凤朝、王振清等杆移驻城北重镇高皇庙。时驻临汝北洋毅军第13营余统领率军包围,白朗率部撤往西马道、张庄一带。高皇庙士绅欢余军,余借口村民通匪,杀死迎接者及村民200余人。5月,临汝驻军开赴大营,行至李文驿,遭到白朗截击,6月,白朗联命杜启斌打开大营。10月,白朗联合牛天祥、秦椒红攻开禹县神后镇,接着南下打开泌阳的春水、牛蹄、象河关。后开进母猪峡,联合王川心、宋老年、李鸿宾、王方贵、王老五、姜清安、张保善等,攻开唐县,从唐县回到宝丰,人马发展到1000多人,驻扎梁洼、商酒务、张洛庄一带。

1913年,义军攻开禹县、郏县,分三路攻打卢氏县城,破淅川西方坪镇,克荆紫关、镇平。

1914年,白朗发展到3000多人,鉴于豫西难以展开,拟与苏、皖革命党人的反袁力量汇合,便挥师东下,攻开新安店、光州,以“建国讨贼第二军”的名义发布文告。

1914年2月,豫督张镇芳因镇压白朗起义不力被袁世凯撤职,又命陆军总长段琪瑞代理河南都督,对白朗实施围剿。白朗看到“二次革命” 失败,从豫皖交界处跳出包围,游击南阳数县后,攻占老河口,得到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的支持,势力益大,人马达到3万多人。鉴于中原难以立足,白朗拟从老河口进军西南,夺取四川作为反袁根据地,由孙中山派来的沈参谋建议,取道陕、甘入川。

白朗于1914年3月占据荆紫关,之后攻克商南县、乾县、凤翔、天水、洮州,因狄河驻军把守,前锋受挫,加之李白毛、李鸿宾阵亡,孙中山、黄兴派之代表徐昂被赵倜俘杀,众人不愿西去,白朗只得东归。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白朗墓

当白朗冲破重重包围,回到宝丰时人马所剩无几。1914年7月,各路剿军云集豫西,地方武装实施联防、清乡,总统府悬赏十万元购拿白朗,返乡战士不能立足。白朗剩余队伍困守虎狼爬岭乱山丛中,弹尽粮绝,在三山寨转移到野狐泉时流弹而死。

白朗起义军转战五省,历时4年,削弱了袁的实力,打乱了袁的统治秩序,动摇了袁的统治基础,客观上支持了南方的反袁斗争。

白朗起义传说在宝丰、鲁山、汝州、郏县流传很广,尤其宝丰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能说上几件白朗的故事,传播范涉及整个豫西,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白朗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武装运动。它坚持斗争四载,纵横五省八十多个州县,重创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分子。由于发生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折时期,并且与中国前所未有的政治思想启蒙运动——辛亥革命及二次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而它席卷起的风暴给人以鼓舞,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苦百姓带来了一丝希望。白朗也成为当地民众中让人称颂的英难。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短浅的政治眼光,使他和他的队伍具有贪恋家乡和自由散漫等弱点,最终无法摆脱被敌消灭的惨痛结局。白朗及其队伍的覆灭成为永远的谜。

1960年,河南大学组成白朗起义调查小组,以白朗当年走过的路线进行了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1978年,开封师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编写的《中国近代史》认为,白朗起义是河南当地燃起的革命火花中的“星星之火”,到处散播着革命火种。同年,由王天奖整理补充的杨炳延遗作《白朗起义》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白朗研究专著。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官方档案《白朗起义》。

1982年,《中州学刊》第二期登载《如何理解白朗起义》。当年,白朗故居、白朗墓被确定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白朗起义被写入《河南历史知识》一书。

2011年1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21页写道:“从1912年到1919年间,农民的抗捐、抗粮、抗税等斗争在200起以上,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几乎遍及全国各省。除了经济斗争外,也有一些以护法讨袁为目标的政治斗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以白朗为首领的起义,高潮时曾发展到约两万人,转战于河南、湖北、安徽、陕西、甘肃等省,但是,农民群众的这些斗争,都因组织形式落后,又缺乏正确的领导而归于失败。”

在宝丰县龙王沟示范区展示的非遗项目

2015年9月,“白朗起义传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