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镇积极探索构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侧记

为推动农村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沂水县诸葛镇在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聚焦破解农村老年人“做饭愁、吃饭难”的养老问题,因地制宜建设村党支部领办的“幸福食堂”,有效整合村内资源,以点带面建成“幸福家园”,探索构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镇建成东河西村、上胡同峪村等6处“幸福食堂”,在建葛庄村、北黄家庄村2处。

一、党建引领,为民解忧办实事

针对目前农村留守老人因年龄大,不愿意做饭、简单将就、饭菜热了上顿热下顿等突出问题,诸葛镇秉持“服务跟着老人走”的工作理念,注重发挥镇村两级党组织作用,探索形成了“党委号召、支部创办、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新路子。由镇党委统一抓好“幸福食堂”顶层设计,鼓励有条件的村党支部主动担当作为创办“幸福食堂”,倡导在外子女、驻地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参与“幸福食堂”建设,党支部领办的志愿服务队全程跟进服务,建立了领导有力、帮扶有效的管理体制。镇党委通过集中建设“幸福食堂”,面向老人定时提供平价新鲜热乎饭菜,全面破解老年人做饭难、吃饭愁的现实“痛点”,把践行初心使命落实到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上。

二、规范标准,差异化服务

坚持将规范化贯穿“幸福食堂”建设全过程,统筹做好食材采购制作全过程监督,让“民心工程”成为“安心工程”。统一规划标准。以“步行不超过15分钟”为选址标准,以“至少同时容纳村内7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50%”为容量标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或者盘活村内空闲地资源建设“幸福食堂”。统一配建标准。严格落实“两区八有”制度,即一个烹饪作业区、一个就餐区和有烹饪器具、有桌椅、有冰箱、有消毒碗柜、有留样柜、有电视机、有空调、有专属餐具,高标准建设“幸福食堂”。统一制度标准。规范用人制度,聘请专职厨师及服务工人负责后厨工作,志愿服务队员排班协助食堂工作;严格把关食品采购过程并严格落实食品留样制度,确保食材可靠、安全;实行村干部轮班陪餐制度,每天至少1名村干部到食堂监督餐食制作,陪同老年人就餐。统一服务标准。“幸福食堂”结合农村老人实际,推出差异化服务,精准对接老人需求。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由志愿者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拓展老人采取实物交换方式,用粮食或者蔬菜代替餐费,既避免没有收入的老人无法享受“幸福食堂”,也为“幸福食堂”提供了新鲜绿色饭菜。

三、注重常态,运营管理破常规

在坚持“非营利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可持续常态化运转问题,选择老人就餐收取平价餐费,而不是免费的运营模式,同时,加大上级资金补助并积极寻求社会捐助,形成了“上级资金扶持一点、镇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社会力量捐助一点”的运转模式。党委统筹扶持建设资金。由镇党委政府牵头,在上级资金、慈善资金补助的基础上,结合镇财政拨款和党费补助,对各村“幸福食堂”建设实行一次性建设补贴,用于“幸福食堂”建设施工和内部设施设备配备,减轻村集体经济压力,保障“幸福食堂”起步稳。平价就餐保障运行资金。采取餐费为主、村补贴为辅、社会捐助为补的方式保证运行,针对70岁以上老年人每餐收取2-3元平价餐费,就餐人餐费承担购买食材和油盐酱醋等日常支出,村集体主要补贴食堂工人工资,社会捐赠用于长期运转辅助。面向社会贴补营收资金。设立营收项目面向社会开放,“幸福食堂”在服务70岁以上老年人的同时,面向70岁以下人群提供“微利服务”,即按照当日饭菜成本价2倍收费,盈利部分主要用于补贴食堂工人工资和日常其他维护费用,减轻村集体长期投入压力,实现“输血”与“造血”并重。开发公益性岗位降低运营成本。积极开发设置助老公益性岗位用于食堂运营,既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又降低了食堂用人成本。同时,在食堂周边增设“绿色菜园”,用于种植瓜果蔬菜,自种自收、自产自用,既可降低经营成本,又能确保菜品新鲜。

四、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幸福家园

坚持以“普惠群众,服务大众”为原则,以建设“幸福食堂”为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家园”。突出文明乡风。深化移风易俗,倡导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幸福食堂”采取微利运营模式,为红白公事提供餐饮服务,既能有效减轻群众负担,又能增加食堂收入。突出综合功能。紧扣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弱有所扶、病有所医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幸福食堂”周边配套建设卫生室理发室、农家书屋、综合活动室等功能性场所,提供集饮食、娱乐、学习、医疗等为一体的村级养老服务综合体,全面打造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顾、社会救助等于一体的“一刻钟”居家养老“幸福家园”。突出为民服务。按照“统一形象、统一布局、统一配置、统一制度”的“四个统一”要求,打造形象统一、美观大方、布局合理的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社情民意收集窗口,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根据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陈爽